八路軍(jun) 澠池兵站,位於(yu) 澠池縣城關(guan) 鎮東(dong) 關(guan) 小寨村,是1938年11月經十八集團軍(jun) 司令朱德同誌簽署文件,委派劉向三與(yu) 國民黨(dang) 當局談判後創辦的我黨(dang) 我軍(jun) 公開機構。
兵站駐地分三處:一處是兵站站部舊址:在仰韶大街東(dong) 段的小寨村,設有兵站辦公院、倉(cang) 庫、戰士和家屬住處,兵站秘密會(hui) 議室和喂馬的窯洞(現已塌毀);第二處是豫西擴大幹部會(hui) 議舊址:在縣城東(dong) 關(guan) 海露大街的一所宅院裏;第三處是劉少奇舊居:在縣城東(dong) 關(guan) 海露北街宅院裏。
(一)八路軍(jun) 澠池兵站站部:兵站從(cong) 建立到撤離可分兩(liang) 個(ge) 階段:第一階段從(cong) 1938年11月到1939年4月,負責人忽兆麟(又名忽夢祥)帶領三十多位工作人員共同開展工作;第二階段從(cong) 1939年5月到1940年春。站長李鵬(又名李奇柱),副站長李平,配備一個(ge) 排的戰士和馬匹馱運隊堅持工作。
抗日戰爭(zheng) 時期,澠池兵站為(wei) 我黨(dang) 我軍(jun) 往太行山八路軍(jun) 總部王家峪、抗日前線運送了大批軍(jun) 需物資,護送了前往革命聖地延安、華北、華東(dong) 、蘇北等地的大批幹部和進步學生。是通往全國各地的交通樞紐之一。兵站護送過的領導人有朱德、彭德懷、鄧小平、楊尚昆等國家和黨(dang) 的領導人。兵站的建立對於(yu) 發展壯大黨(dang) 的隊伍、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鞏固豫西革命根據地等都起了重要作用。
1938年,黨(dang) 的六屆六中全會(hui) 後,劉少奇(當時化名胡服)由延安經西安八路軍(jun) 辦事處到澠池,於(yu) 12月20日在兵站的掩護下召開了中共豫西特委擴大會(hui) 議。參加會(hui) 議的有豫西特委的書(shu) 記、副書(shu) 記、宣傳(chuan) 部長、組織部長等領導和各中心縣委領導及部分縣委書(shu) 記也參加了會(hui) 議。
1940年6月,澠池兵站撤銷。由於(yu) 1939年12月蔣閻在山西製造[十二月事變],掀起了反共高潮,我黨(dang) 在晉東(dong) 南設立幾個(ge) “八路軍(jun) 兵站”大都被破壞,兵站運輸線中斷。同時,國共兩(liang) 黨(dang) 團結抗日的民族統一戰線受到嚴(yan) 重影響,中共中央以抗日大局為(wei) 重,於(yu) 1940年6月主動撤銷澠池兵站。站長李鵬和部分幹部回延安,其他主要成員轉移到山西太嶽軍(jun) 區。
澠池兵站舊址於(yu) 1963年6月20日被公布為(wei) 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豫西特委擴大幹部會(hui) 議舊址:澠池縣海露北街有一座普通的磚拱窯洞,坐北向南,一洞三室,中間一門,東(dong) 西套間各開一窗,這就是1938年12月20日召開的中共豫西特委擴大幹部會(hui) 議舊址。就在這一洞三室的小小窯洞內(nei) ,容納了三十多人開會(hui) 、學習(xi) 和食宿。室內(nei) 擺設極為(wei) 簡陋,僅(jin) 有舊方桌一張,小凳三個(ge) ,油燈一盞,地上鋪些穀草、席子,參加會(hui) 議的同誌席地而坐,以膝當桌,記寫(xie) 筆記。會(hui) 上,劉少奇詳細傳(chuan) 達了貫徹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hui) 的方針、路線、分析了當時的抗戰形勢,闡明了我黨(dang) 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地位和當時的一係列方針政策,並結合豫西的實際情況,製定了放手發動群眾(zhong) ,擴大人民武裝建立地方政權,發展黨(dang) 的力量,迎接抗日遊擊戰爭(zheng) 走上新階段,奪取新勝利的正確指導方針。聽取了中共豫西特委書(shu) 記劉子久關(guan) 於(yu) 豫西形勢和敵後情況的工作匯報。少奇同誌根據中央指示精神決(jue) 定:將原豫西特委改為(wei) 省委,洛寧、靈寶等中心縣委改為(wei) 地委。省委書(shu) 記劉子久,副書(shu) 記兼統戰部長王誌傑,組織部長席國光,宣傳(chuan) 部長郭曉棠、軍(jun) 事部長劉向三,青年部長吳祖貽,婦女部長吳應先,秘書(shu) 王吉仁。從(cong) 而充實了領導力量,加強了黨(dang) 對抗日工作的領導。會(hui) 後,經劉少奇同誌提議於(yu) 1939年春豫西省委辦了兩(liang) 期黨(dang) 訓班,每期學習(xi) 三周,參加黨(dang) 訓班學習(xi) 的同誌有八十餘(yu) 人。省委宣傳(chuan) 部長郭曉棠任訓練班班主任。劉少奇在黨(dang) 訓班上作了《中共黨(dang) 史》重要報告,並在第一期黨(dang) 訓班上首次對黨(dang) 內(nei) 宣講了《共產(chan) 黨(dang) 的修養(yang) 》。
中共豫西特委擴大幹部會(hui) 議和會(hui) 後的兩(liang) 期黨(dang) 訓班,大大提高和加強了豫西地區的抗日力量,加快了我黨(dang) 的理論建設、思想建設、幹部隊伍建設步伐,有力地推動了豫西地區革命鬥爭(zheng) 的蓬勃發展。
(三)劉少奇舊居:1938年,中共中央六屆三中全會(hui) 以後,調任中原局的劉少奇書(shu) 記(當時化名胡服),在前往中原局途中於(yu) 同年11月28日來到澠池,借兵站為(wei) 掩護住在海露大(原中山大街)93號院上房東(dong) 間。當時,少奇同誌的住室陳設簡陋,室內(nei) 僅(jin) 擺舊條桌一張,老式木靠背椅一把,桌上放著幾本馬列著作和《四書(shu) 》及喝水用的藍色搪瓷茶缸等。靠東(dong) 牆是一張羅漢木床,床上鋪著一個(ge) 白色被單,放一條白色棉被,地上放一木架火盆。少奇同誌的生活非常艱苦,同工作人員一齊吃的是粗茶淡飯。就在這樣艱苦的生活條件下,劉少奇總是夜以繼日地工作和學習(xi) ,除了開會(hui) 作報告外,還要看書(shu) 寫(xie) 文章,夜裏十二點以後帶上健腦器繼續工作。劉少奇在此約住兩(liang) 月左右。期間,他主持召開了豫西特委擴大幹部會(hui) 議,傳(chuan) 達了六屆六中全會(hui) 精神,聽取特委同誌匯報工作,指導地方開展工作,並利用電台與(yu) 各地聯絡,澠池兵站成了當時華中抗日鬥爭(zheng) 的指導中心。更為(wei) 珍貴的是,劉少奇同誌冒著嚴(yan) 寒,秉燭疾書(shu) 了他的名著《論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修養(yang) 》提綱。
八路軍(jun) 澠池兵站、劉少奇舊居是劉少奇同誌《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修養(yang) 》提綱的誕生和首講地,是黨(dang) 的紅色教育基地。劉少奇同誌從(cong) 延安赴任中原局書(shu) 記途中,在河南澠池駐留工作期間,寫(xie) 下了彪炳史冊(ce) 的光輝巨著《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修養(yang) 》提綱,並在豫西特委黨(dang) 訓班上首次宣傳(chuan) 。自此,“紅色修養(yang) ”的革命種子在中原大地深深紮根、萌發成長。近年來,我們(men) 在根據上級要求征求有關(guan) 文物保護部門同意的基礎上,本著不失原貌、提高檔次、增加科技含量的原則,對八路軍(jun) 澠池兵站舊址、豫西特委擴大會(hui) 議窯洞舊址、劉少奇舊居進行了精心修繕、重新布展,使這三處革命舊址重新煥發光彩。
整修後的八路軍(jun) 澠池兵站紀念館2009年被河南省紀委、省委組織部命名為(wei) 全省黨(dang) 風、黨(dang) 性、黨(dang) 紀教育基地。2011年被中國河南省委宣部傳(chuan) 命名為(wei) 全省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2014年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hui) 命名為(wei) 2A級國家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