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轄市黨(dang) 委政法委、濟源示範區黨(dang) 工委政法委、參加平安建設考評有關(guan) 單位、省直有關(guan) 新聞單位:
近日,中央政法委辦公廳下發《關(guan) 於(yu) 開展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you) 秀新聞作品評選活動的通知》,啟動2019年度全國優(you) 秀政法新聞作品評選工作。為(wei) 做好我省2019年度參選、評選工作,現就推薦報送全省政法優(you) 秀新聞作品有關(guan) 事項通知如下:
一、參評作品範圍
(一)經國家正式批準的報社(報業(ye) 集團)、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以及新聞宣傳(chuan) 主管部門和新聞單位主辦的具有登載新聞業(ye) 務資質的新聞網站(不含網絡版、電子版),以及各地政法網站。
(二)參評作品為(wei) 以上新聞單位原創,由新聞工作者采寫(xie) 製作,並在2019年度內(nei) 刊播的新聞作品;參評媒體(ti) 融合獎項作品要求在以上單位移動端發布,應用數字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進行融合傳(chuan) 播。
(三)參評作品發表的時間為(wei) 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二、參評作品標準
(一)總標準
1.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認真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政法工作的決(jue) 策部署,符合憲法法律規定和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原則,符合黨(dang) 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充分反映政法重大部署、重要舉(ju) 措、重點工作,特別是2019年度掃黑除惡專(zhuan) 項鬥爭(zheng) 、市域社會(hui) 治理、政法隊伍建設和政法領域全麵深化改革等工作的新進展和新成效。
2.主題鮮明,內(nei) 容真實,新聞性強,時效性強,富於(yu) 創新,語言文字生動,製作精良,感染力強,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
3.高度重視傳(chuan) 播手段建設和創新,鼓勵媒體(ti) 融合報道和應用新媒體(ti) 傳(chuan) 播的作品。
4.對同一事件的同體(ti) 裁新聞作品,在同等條件下,特別是消息類、突發事件報道等時效性要求強的作品優(you) 先考慮首發時間在前的作品。
5.文字類作品字數按正文字數計算,含標點符號,不含標題、署名、注釋等內(nei) 容。申報時以Word“字數統計”欄“字數”項為(wei) 準。
超長作品均可參評,在全部一、二、三等獎獲獎作品中,文字類、廣播類、電視類、網絡類、媒體(ti) 融合類評選項目,每類超長作品不得超過2個(ge) 。
(二)各項目評選標準
1.消息類作品要求新聞性強、時效性強,語言文字簡明扼要,表述準確,邏輯清晰,有完整的新聞要素。
2.評論類作品要求觀點鮮明,論點正確、有新意,論據準確,論述精辟,論證有力。網絡評論要求具有鮮明的網絡特色。
3.通訊與(yu) 深度報道類、新聞專(zhuan) 題類作品要求主題鮮明,選材典型,事實準確,結構合理,語言生動,評議、刻畫到位,感染力強。
4.報紙、廣播、電視的係列(連續、組合)報道類作品要求主題鮮明,結構完整,報道全麵、有深度。
5.廣播電視新聞專(zhuan) 題要求主題鮮明,材料典型,事實準確,結構合理,語言生動,音響、畫麵運用得當,有細節、有深度、有感染力。
6.廣播、電視新聞訪談要求選題恰當,時效性強;嘉賓有代表性、權威性;談話主題集中,脈絡清晰,結構完整;談話內(nei) 容與(yu) 節目定位、播出時段相適應;語言簡潔生動、流暢準確;主持人提問、轉承自然得體(ti) ,對現場節奏把握適度;背景資料運用得當。
7.廣播、電視新聞現場直播要求主題重大,策劃周密,能夠全麵迅速準確地采集與(yu) 傳(chuan) 播新聞現場的重要信息,導播調度合理,主持應變機敏,音質畫麵清晰(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可適當放寬)。
8.網絡專(zhuan) 題要求主題得當,特色鮮明;容量大、采集廣、更新及時;交互性強、表現形式豐(feng) 富多樣;頁麵結構清晰、邏輯分明、布局合理,頁麵設計新穎美觀,富有特色,達到形式、內(nei) 容與(yu) 主題思想的完美統一。
9.新聞攝影作品要求新聞性強,現場抓拍,表現力強,標題準確,文字說明新聞要素完整,文字簡潔。
10.媒體(ti) 融合獎項要求作品新聞性強、即時性強、交互性強、共享性強,技術應用效果好,傳(chuan) 播效果好。鼓勵內(nei) 容呈現方式創新和技術應用創新的作品。
(1)短視頻新聞要求時效性強,新聞價(jia) 值大,立意深刻;現場感強,音質畫麵效果好,信息含量豐(feng) 富;剪輯精心,短小精悍。
(2)移動直播要求策劃周密,能夠全麵迅速準確地采集與(yu) 傳(chuan) 播新聞現場的重要信息,音質畫麵清晰(對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可適當放寬),充分體(ti) 現新媒體(ti) 直播特征,體(ti) 現用戶的參與(yu) 性、同場感。
(3)新媒體(ti) 創意互動要求主題鮮明,特點突出;交互性強,社會(hui) 反響好;技術先進,有傳(chuan) 播力、感染力;體(ti) 現新聞性、互動性、技術性的高度統一。
(4)融合創新要求作品在報道內(nei) 容、報道形式、傳(chuan) 播渠道等方麵有所突破或創新,傳(chuan) 播效果好,社會(hui) 影響大,對推動媒體(ti) 融合發展有積極引領和示範效應。
三、評選項目和基本要求
全國政法優(you) 秀新聞作品評選設5類,共14個(ge) 評選項目,參評作品的作者(主創人員)按各項目規定申報,姓名和排序以刊播時署名為(wei) 準(刊播時署筆名、網名的,申報時可在筆名、網名後括號內(nei) 填報本名;刊播時未署名的,按“集體(ti) ”申報)。申報作者(主創人員)為(wei) “集體(ti) ”的,需附作者(主創人員)。
(一)文字類作品參評項目
1.消息類:迅速報道新聞事實的新聞作品,字數不超過1000字。作者(主創人員)超過3人按“集體(ti) ”申報。
2.評論類:對社會(hui) 關(guan) 注的新聞事件、熱點話題、社會(hui) 現象等進行事實分析和說理的新聞作品。包括社論、評論員文章、署名評論等,不包括雜文和係列評論,字數不超過2000字。作者(主創人員)超過3人按“集體(ti) ”申報。
3.通訊與(yu) 深度報道類:用分析性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新聞特寫(xie) 、新聞綜述等表現手法對新聞人物、事件等進行深入和詳細報道的新聞作品(含分期刊發的通訊)。其中,通訊、新聞特寫(xie) 、新聞綜述等不超過3000字,分析性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不超過4000字。作者(主創人員)超過3人按“集體(ti) ”申報。
4.係列(連續、組合)報道類:係列報道是指圍繞某一主題或已經發生的新聞事件等所作的多角度、多側(ce) 麵報道,作品整體(ti) 性強,單件作品之間關(guan) 聯性強。連續報道是指圍繞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連續刊發的“跟蹤式”報道。組合報道是指圍繞同一主題、現象、人物、事件在同期同一專(zhuan) 題內(nei) 刊發的不同體(ti) 裁的報道。本評選項目不包括係列評論和係列理論文章,不含將分散發表的、主題或內(nei) 容相關(guan) 的報道集納在一起的作品。
參評該項目的作品,其單件作品不得少於(yu) 3篇,作品體(ti) 裁適用相應項目規定,有一件代表作超長,即視該組作品為(wei) 超長作品。刊播時間跨年度的係列報道和連續報道,按作品結束時的刊播年度申報。
參評的係列、連續報道要求報送開頭、中間、結尾部分各1件代表作,組合報道選擇3件代表作。作者(主創人員)超過7人按“集體(ti) ”申報。
(二)廣播、電視作品參評項目
1.消息類:定義(yi) 同文字類,時長不超過4分鍾。廣播作品作者(主創人員)超過4人按“集體(ti) ”申報;電視作品作者(主創人員)超過5人按“集體(ti) ”申報。
2.新聞專(zhuan) 題類:從(cong) 不同角度報道、分析同一新聞事件、新聞人物、社會(hui) 現象的廣播電視新聞作品,包括深度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新聞特寫(xie) 、新聞綜述(含分上、下兩(liang) 期刊發的專(zhuan) 題)等。廣播專(zhuan) 題類作品不超過30分鍾,電視專(zhuan) 題類作品不超過45分鍾。廣播作品作者(主創人員)超過6人按“集體(ti) ”申報;電視作品作者(主創人員)超過7人按“集體(ti) ”申報。
3.係列(連續、組合)報道類:定義(yi) 同文字類,包括同一天內(nei) 在不同時段對同一事件進行的追蹤或連續報道(含係列電視政論片,不限時長)。單件作品以所申報的代表作體(ti) 裁適用相應項目規定,有一件超長,即視該組作品為(wei) 超長作品。廣播作品作者(主創人員)超過7人、電視作品作者(主創人員)超過8人,按“集體(ti) ”申報。
4.新聞訪談節目類:主持人與(yu) 嘉賓就公眾(zhong) 關(guan) 注的新聞人物、新聞事件和熱點話題進行討論的談話作品和新聞人物訪談作品,時長不超過1小時,要求主持人與(yu) 嘉賓現場交流談話占整個(ge) 作品時長不少於(yu) 2/3。作者(主創人員)超過7人按“集體(ti) ”申報。
5.新聞現場直播類:與(yu) 重大新聞事件或突發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同步采集現場信號並播出,集現場報道、背景介紹與(yu) 事態分析等於(yu) 一體(ti) 的新聞作品。要求以新聞現場音像信號為(wei) 直播主體(ti) ,采用的音像資料時長不超過整個(ge) 作品時長的1/3。同等條件下,現場信號為(wei) 本台自采的占優(you) 。對同一新聞事件進行的間斷性直播選取其中1個(ge) 完整直播段參評。跨年直播的節目,首次播出時間在上一年度,節目主體(ti) 部分在上一年度完成的計入上一年度。本評選項目不包括紀念會(hui) 、報告會(hui) 、文藝演出、工程慶典、剪彩儀(yi) 式、活動開幕式和以演播室直播談話等為(wei) 主體(ti) 的作品。廣播作品作者(主創人員)超過9人、電視作品作者(主創人員)超過10人,按“集體(ti) ”申報。
(三)網絡作品參評項目
1.新聞評論類:對社會(hui) 關(guan) 注的新聞事件、熱點話題、社會(hui) 現象,在新聞網站或移動端首發的原創評論帖文,字數不超過1000字,作者(主創人員)超過3人按“集體(ti) ”申報(除新聞宣傳(chuan) 主管部門和新聞單位主辦的具有登載新聞業(ye) 務資質的新聞網站及各地政法網站外,政法新媒體(ti) 、政法幹警自媒體(ti) 可以參加此項評選)。
2.新聞專(zhuan) 題類:用圖片、文字、音視頻、Flash等多媒體(ti) 手段和多種新聞體(ti) 裁,從(cong) 不同角度全麵報道同一新聞事件或同一新聞主題的作品。作者(主創人員)超過7人按“集體(ti) ”申報。
(四)攝影作品參評項目
報紙、通訊社和新聞網站刊發的新聞攝影作品,單幅作品隻能申報1名作者(主創人員);組照作者(主創人員)超過2人按“集體(ti) ”申報。航拍作品作者(主創人員)參照組照申報。
(五)媒體(ti) 融合參評項目
除經國家正式批準的報社(報業(ye) 集團)、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以及新聞宣傳(chuan) 主管部門和新聞單位主辦的具有登載新聞業(ye) 務資質的新聞網站外,政法新媒體(ti) 、政法幹警自媒體(ti) 均可參評。
1.短視頻新聞:在移動端發布的短視頻類新聞作品,時長不超過8分鍾。作者(主創人員)超過6人按“集體(ti) ”申報。
2.移動直播:與(yu) 新聞性事件的發生和發展同步采集現場信號並發布,集現場報道、背景介紹與(yu) 事態分析等於(yu) 一體(ti) 的新聞作品。對同一新聞事件進行的間斷性直播選取其中1個(ge) 完整直播段參評。跨年直播的作品,首次播出時間在上一年度,作品主體(ti) 部分在上一年度完成的,計入上一年度。作者(主創人員)超過8人按“集體(ti) ”申報。
3.新媒體(ti) 創意互動:以用戶交互為(wei) 主要特征,發布方與(yu) 用戶方形成完整新聞傳(chuan) 播鏈條的新媒體(ti) 作品,音視頻類新媒體(ti) 創意互動作品不超過30分鍾。作者(主創人員)超過8人按“集體(ti) ”申報。
4.融合創新:在媒體(ti) 融合報道方麵(包括表達方式、形態功能、傳(chuan) 播渠道等)有重大創新的新聞作品。作者(主創人員)超過8人按“集體(ti) ”申報。
四、報送要求
(一)參加平安建設考評的省直單位和省轄市黨(dang) 委政法委分別推薦報刊、媒體(ti) 融合作品各2個(ge) ,廣播、電視、攝影、網絡作品各1個(ge) 。
河南日報報業(ye) 集團推薦報刊、媒體(ti) 融合作品各6個(ge) ,攝影、網絡作品各3個(ge) 。河南廣播電視台推薦廣播、電視作品各3個(ge) ,報刊、攝影、網絡作品各2個(ge) 。
(二)報刊作品:每件作品報送原件1份,並將作品發表所在版麵的電子版(PDF文件),連同作品文字稿(word文檔,標題字體(ti) 用14號黑體(ti) 加粗,居中;小標題為(wei) 12號宋體(ti) 加粗,居中;正文為(wei) 12號宋體(ti) )以U盤或光盤形式報送。
(三)廣播作品、電視作品:廣播電台、電視台類作品,將原版播出作品複製為(wei) 數據文件存儲(chu) 在U盤中或光盤中,文件名以參評項目+標題命名,如“廣播專(zhuan) 題 XXX”。廣播作品複製為(wei) 音質效果好的WAV或MP3格式文件;電視作品複製為(wei) 高清晰的AVI或MP4格式文件。作品文字稿隻須電子版(word文檔,標題字體(ti) 用14號黑體(ti) 加粗,居中;小標題為(wei) 12號宋體(ti) 加粗,居中;正文字體(ti) 為(wei) 12號宋體(ti) ),以U盤或光盤形式報送。
複製時不得對作品播出原版進行重新錄製、編輯,不得刪除片花、廣告等任何內(nei) 容。播出時含有片頭、片尾的獨立作品,務必完整複製片頭、片尾內(nei) 容。複製後請務必檢查作品內(nei) 容是否完整;音質、畫麵是否清晰;播放是否流暢,能夠前進和後退。係列(連續、組合)報道代表作的音視頻文件須在文件名末端注明代表作序號,如“廣播係列 XXX 代表作1”。
(四)網絡作品:網絡類作品,須在《推薦表》(附件2)中“作品網址”一欄標明網頁鏈接地址。
(五)攝影作品:必須提供報刊上發表的原件1份,並將作品發表所在版麵的電子版(PDF文件),連同數字照片(像素為(wei) 1422×800至3558×2490之間,不小於(yu) 1M的RGB模式JPEG文件)以U盤或光盤形式報送。
(六)媒體(ti) 融合類作品,須在《推薦表》中“發布賬號(APP)”欄填報規範名稱;“社會(hui) 效果”欄填寫(xie) 作品發布後的點擊量、跟評量、互動量、轉發數、點讚數、留言數等客觀指標和應用新技術等情況,可另附策劃文案。同時,須提交參評作品二維碼打印件。
參評作品可下載的,使用U盤提供作品原件電子版。文字作品複製為(wei) Word文檔(標題字體(ti) 用14號黑體(ti) 加粗,居中;小標題為(wei) 12號宋體(ti) 加粗,居中;正文字體(ti) 為(wei) 12號宋體(ti) ),音頻作品複製為(wei) 音質效果好的WAV或MP3格式文件,視頻作品複製為(wei) 高清晰的AVI或MP4格式文件。
參評“移動直播”獎項,須附1份1000字以內(nei) 的直播簡介。包括直播意義(yi) 、直播流程和規模、直播點設定和社會(hui) 影響等內(nei) 容。
(七)各地各部門報送作品時,須填寫(xie) 全國政法優(you) 秀新聞作品推薦目錄(附件1),並加蓋推薦單位公章。推薦目錄電子版以U盤或光盤形式報送。
(八)每件作品的推薦表(附件2)“作者姓名”一欄均須按原刊播作者署名順序填寫(xie) 。推薦表電子版以U盤或光盤形式報送。
五、表彰獎勵
全國政法優(you) 秀新聞作品評選辦公室根據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以精神鼓勵為(wei) 主的原則對獲獎作品進行獎勵:一是中央政法委辦公廳印發通報,公布獲獎作品名單,頒發證書(shu) (加蓋中央政法委辦公廳印章)。二是對每件獲獎作品以一等獎2000元、二等獎1500元、三等獎1000元的標準給予獎勵。
六、其他事項
(一)所有參評作品資料請於(yu) 2020年4月10日前報送或特快專(zhuan) 遞郵寄至省委政法委宣傳(chuan) 處,逾期不報視為(wei) 自動棄權。寄送地址:鄭州市金水路16號省工會(hui) 大廈9樓902(東(dong) )室省委政法委宣傳(chuan) 處;郵政編碼:450003;聯係人:李慶剛、李慧;聯係電話:0371—69504697,65904643,13783679966。
(二)本通知及附件電子版可登錄郵箱pxhd2014@163.com(密碼65902223)下載。
附:附件1: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you) 秀新聞作品推薦目錄.docx
附件2:2019年度全國政法優(you) 秀新聞作品推薦表.docx
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員會(hui) 辦公室
2020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