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8日-19日,第十三屆“黃河學”高層論壇暨黃河文化與(yu) 文旅融合發展研討會(hui) 在河南大學明倫(lun) 校區隆重舉(ju) 行。本次研討會(hui) 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河南大學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研究院主辦,旨在推進黃河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推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和話語體(ti) 係。來自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國旅遊研究院、18luck官方、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河南省文學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山東(dong) 大學、中山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鄭州大學、首都師範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山東(dong) 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信陽師範學院北京第二外語學院以及地方政府、企事業(ye) 單位、相關(guan) 媒體(ti) 等近30家單位近100餘(yu) 位代表和嘉賓現場參會(hui) ,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以及校內(nei) 相關(guan) 學院300餘(yu) 名師生參加論壇。
18日上午,論壇開幕式在河南大學明倫(lun) 校區音樂(le) 廳舉(ju) 行。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主任戴斌,18luck官方主席李庚香,中國近代文學學會(hui) 會(hui) 長、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關(guan) 愛和,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曆史學部副主任、河南大學特聘教授王震中,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王中江,中山大學旅遊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保繼剛,中國保護黃河基金會(hui) 常務理事長、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hui) 國際合作與(yu) 科技局原局長尚宏琦,河南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張寶明等出席會(hui) 議。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苗長虹教授主持開幕式。
戴斌在本次論壇指出,黃河學是一門開創性的學科,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之水天上來”,那麽(me) 我們(men) 又從(cong) 哪裏來?這是一個(ge) 值得探討的問題,我們(men) 要從(cong) 地理、曆史、文化的角度深入研究,回答我們(men) 從(cong) 哪裏來的問題,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堅實的精神動力。文旅融合是實現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方式,中國旅遊研究院願意積極參與(yu) 河南大學黃河學學科建設,為(wei) 保護、傳(chuan) 承和弘揚黃河文化貢獻力量。
李庚香指出,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是炎黃子孫的心靈故鄉(xiang) 。中華文明就是從(cong) 黃河流域尤其是黃河中下遊地區發展起來的。他強調,河南的根脈在黃河,潛力在黃河,黃河文明在中華文明體(ti) 係中處於(yu) 核心地位,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兩(liang) 個(ge) 確保”,期待有誌之士加入“黃河學”“中原學”。
張寶明代表河南大學向與(yu) 會(hui) 領導、專(zhuan) 家和師生表示誠摯歡迎。他指出,河南大學植根於(yu) 中原沃土,成長於(yu) 黃河之濱,建校以來,學校嚴(yan) 守“明德新民,止於(yu) 至善”的校訓,努力打造科研、人才培養(yang) 與(yu) 社會(hui) 服務高地。河南大學一直致力於(yu) 對黃河、黃河流域和黃河文明的研究,形成了深厚的學術傳(chuan) 統。正如河南大學校歌中的“嵩嶽蒼蒼,河水泱泱,中原文化悠且長”,體(ti) 現了我校與(yu) 黃河的深厚淵源。本次論壇圍繞黃河文化與(yu) 文旅融合發展進行深入研討,建言獻策,以期能夠提升黃河學的研究水平。
尚宏琦基於(yu) 自己的研究領域,從(cong) 黃河流域的認識、黃河流域生態與(yu) 發展思考、萬(wan) 裏黃河與(yu) 中華民族和黃河的曆史變遷與(yu) 新時代國家戰略等方麵介紹了關(guan) 於(yu) 黃河的內(nei) 容。
開幕式最後,鄭州大學特聘教授劉誌偉(wei) 先生將自己最新成果《子產(chan) 文獻集成》贈送給我校黃河文明中心。
大會(hui) 主旨報告分上午場和下午場。10月18日上午場由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中心名譽主任關(guan) 愛和、河南大學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田誌光主持。受邀專(zhuan) 家圍繞黃河文化保護、特點與(yu) 時代價(jia) 值等方麵做了八場報告:“黃河文化:從(cong) 曆史輝煌走向當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社科院/河南大學王震中先生)、“黃河文化的特點和精神”(北京大學/河南大學王中江先生)、“黃大哉黃河—一部從(cong) 黃河出發的全球文明史”(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屆聯合會(hui) 李庚香先生)、“ 黃河文化的主要特征與(yu) 時代價(jia) 值”(河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張占倉(cang) 先生)、“國家戰略背景下的黃河文化長江文化比較研究”(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張新斌教授)、“禹州瓦店夏代早期的祭祀遺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方燕明研究員)、“近兩(liang) 年河南省夏文化考古新發現與(yu) 認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梁法偉(wei) 研究員)、“國河堤謁者與(yu) 漢代黃河國家治理體(ti) 製的構建”(鄭州大學王星光教授)。
10月18日下午場由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苗長虹、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艾少偉(wei) 主持。
本次會(hui) 議是河南大學110周年校慶係列學術活動之一,為(wei) 期兩(liang) 天,10月19日會(hui) 議設立三個(ge) 分論壇,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代表將圍繞“中華文明、中國哲學史”“二裏崗文化類型、黃河文化研究”“曆史文化資源開發”“黃河流域文旅融合發展”“黃河與(yu) 生態文化”等主題進行學術交流。
本次論壇以黃河文化與(yu) 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遺產(chan) 的係統保護,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等為(wei) 主題,不同領域的學者之間有了更深層次的交流,黃河學的研究對象、研究領域、學科定位、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等學科體(ti) 係建設更為(wei) 完善。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創建以黃河生態和文明為(wei) 研究對象的“黃河學”,要做好黃河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和弘揚,要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黃河文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