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張占倉:“黃河寧,天下平”,怎樣去實現?

  2023-03-02

  編者按

  學術中原提問,專(zhuan) 家來回答。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到來之前,學術中原開啟學問聊天模式,聯合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圍繞“黃河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兩(liang) 個(ge) 熱詞,立足中原,放眼全國,問答式聊學問,找專(zhuan) 家要答案,為(wei) 發展問計。

  Chat學“問”第三期 學術中原對話張占倉(cang)

  主題:“黃河寧,天下平”,怎樣去實現?

  人物名片:張占倉(cang)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原院長、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Q1

  學術中原:自古以來,黃河“善淤、善決(jue) 、善徙”,下遊曾洪水泛濫、災害頻繁,治理黃河一直都是安民興(xing) 邦的大事。新中國成立後,黃河流域治理成效顯著,實現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曆史奇跡。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黃河治理成效顯著,我們(men) 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

  張占倉(can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現代化道路,確保黃河安瀾”,為(wei)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劃定了紅線。

  黃河上中下遊生態保護取得顯著進展。在黃河上遊,青海、四川、甘肅以三江源、祁連山、若爾蓋濕地為(wei) 重點,承擔好維護生態安全、保護三江源和“中華水塔”的重大使命,推進實施了一批重大生態保護修複工程,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在中遊黃土高原,人們(men) 創造性地持續開展淤地壩等水土保持工程。山西省持續打響汾河治理攻堅戰,控汙、增濕、清淤、綠岸、調水“五策並舉(ju) ”,生態保護取得重要進展。

  在下遊,以確保黃河安瀾為(wei) 重點,全麵推進防洪工程建設和沿黃生態廊道建設,保障黃河汛期運行安全。2021年,山東(dong) 與(yu) 河南兩(liang) 省政府簽訂《黃河流域(豫魯端)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協議》,2022年9月,山東(dong) 向河南省兌(dui) 付了生態補償(chang) 資金1.26億(yi) 元,實現了跨省區生態治理的雙贏。總的來說,黃河上中下遊生態保護取得顯著進展。

  高質量發展邁出重要步伐。上遊青海、甘肅等清潔能源建設跑出加速度。中下遊陝西、山西、河南、山東(dong) 等,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均較大幅度增長,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勢頭明顯。

  《黃河保護法》較快完成立法。2022年10月30日表決(jue)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將於(yu) 2023年4月1日起實行,為(wei) 依法保護黃河提供了重要保障。

  Q2

  學術中原:黃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難度最大、水害嚴(yan) 重的河流之一,一直體(ti) 弱多病、水患頻繁。受曆史狀況、黃河流域治理的複雜性等因素影響,當前流域生態安全與(yu) 治理仍麵臨(lin) 一定的難題。目前,黃河治理存在的突出矛盾與(yu) 問題有哪些?

  張占倉(cang) :主要有四個(ge) 方麵的問題。

  一是黃河流域最大的矛盾是水資源短缺。黃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徑流量580億(yi) 立方米,僅(jin) 占全國河川徑流量的2.1%,黃河水資源總量不到長江的7%,人均占有量僅(jin) 為(wei) 全國平均水平的27%,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水資源短缺明顯。

  二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問題是生態脆弱。夏秋河水暴漲,容易泛濫成災;冬春季水量很小,又造成水源匱乏。徑流的年內(nei) 分配很不均勻,上遊的三江源、中遊的黃土高原、下遊的黃淮平原地區生態環境非常脆弱。

  三是洪水隱患仍然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威脅。2019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鄭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指出,洪水風險依然是流域的最大威脅。由於(yu) 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不斷加劇,強化對重大自然災害的防範意識,提高防範標準迫在眉睫。

  四是沿黃各省區高質量發展有待持續加速。沿黃各地高質量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現象比較突出。

  Q3

  學術中原:保護黃河事關(guan)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事關(guan)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要求“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ti) 功能區戰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河南實踐,我們(men) 如何持續促進黃河治理、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

  張占倉(cang) :一是紮紮實實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這篇大文章。上中下遊因地製宜、因水製宜,各有側(ce) 重、突出特色,以更加充足的生態建設投入,一步一個(ge) 腳印改善各地的生態環境,讓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不斷優(you) 化。

  二是加快推動黃河上中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對於(yu) 黃河上遊影響最大的水利工程就是盡快開工建設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對於(yu) 黃河中遊來說,近期最為(wei) 緊迫的水利工程任務是盡快開工建設鄭州桃花峪大型水利樞紐,以利於(yu) 從(cong) 根本上遏製夏季洪水高發時期伊洛河與(yu) 沁河形成的洪水對下遊河堤造成威脅的難題。據國家水利部消息,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即將開工,該水利樞紐工程壩址右岸為(wei) 陝西省宜川縣,左岸為(wei) 陝西省吉縣,上距磧口壩址235.4公裏,下距壺口瀑布10.1公裏,總庫容129.42億(yi) 立方米,電站總裝機容量2100兆瓦,多年平均發電量54.42億(yi) 千瓦時。

  三是全方位貫徹落實“四水四定”原則。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濟南會(hui) 議上重要講話要求,沿黃各省區在城市建設、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各項工作中要堅決(jue) 貫徹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原則,高水平建設節水型社會(hui) 。

  四是在高質量發展方麵邁出更大步伐。按照黨(dang) 的二十大的戰略部署,高質量促進科教興(xing) 國戰略在沿黃各地落實落地。在大中城市有計劃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國家大科學裝置、大國重器研發基地、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一帶一路”建設重大工程等,全麵促進高質量發展。建議國家相關(guan) 部門牽頭建立全國沿黃九省區生態保護與(yu) 高質量發展協調推進工作機製。

  五是積極傳(chuan) 承弘揚創新黃河文化。大力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特別是黃河文化中傳(chuan) 統孝文化,既強化“善事父母”、“既養(yang) 且敬”的傳(chuan) 統美德,建設和諧家庭,又激發忠誠於(yu) 國家的“家國情懷”,堅定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加快規劃建設黃河文化國家公園,在沿黃河各地建立傳(chuan) 統文化地標。建議盡快建設黃河文化國際交流平台,加強國內(nei) 外文化交流,開拓我們(men) 建設現代化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