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6月20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聯組織召開全省社科界“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走出文化大省以文興(xing) 業(ye) 的新路子”理論研討會(hui) ,以進一步引導和動員全省廣大社科工作者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提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即日起中原人文社科網陸續刊發座談會(hui) 專(zhuan) 家發言,以饗讀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和指導性,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的根本遵循。他強調,我們(men) 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wei) ,共同努力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wei) 新概念,需要深入理解和闡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兩(liang) 個(ge) 結合”的文化成果,是全麵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新要求,也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新使命和新任務。
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曆史必然性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產(chan) 生於(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的複興(xing) 進程。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既是中華民族為(wei) 生存、發展而奮鬥的曆史進程,也是中華民族文明得到創新和進步的偉(wei) 大實踐。中華民族的複興(xing) 之路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等整體(ti) 性、係統性的複興(xing) ,尤其是文化的複興(xing) 意味著中華民族文化主體(ti) 性的建構進入新的曆史階段。目前,我國處於(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階段,中華民族創造的偉(wei) 大成就史無前例地接近民族複興(xing) 的最終目標。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人類社會(hui) 的曆史規律出發,謀劃長遠全局、聚焦戰略要求、規劃發展路徑、堅定前進步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戰勝一切複興(xing) 路上的艱難險阻,讓“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一往無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曆史性成果,是民族自我覺醒的產(chan) 物,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百年民族複興(xing) 的進程中,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得到重塑,社會(hui) 主義(yi) 新中國的成立鑄牢了民族的自豪感,改革開放以來的輝煌成就夯實了民族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梁重新挺立起來了。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根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土壤。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體(ti) 現了民族性與(yu) 現代性的結合,現代性來自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性和現代化建設的現實需要,民族性來自中華民族的本土性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根源性。馬克思、恩格斯曾高度肯定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進步的貢獻,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的動力源泉。中華文明中所蘊含的天下為(wei) 公、民為(wei) 邦本、為(wei) 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qin) 仁善鄰等理念,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chan) 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hui) 觀、道德觀的集中體(ti) 現,這些觀念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獨特性,既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高度契合,又具有內(nei) 在邏輯體(ti) 係完整自洽。這些傳(chuan) 統觀點經過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的洗禮,經過批判的繼承發展,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文化力量,成為(wei)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成長於(yu)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國式現代化是國家富強、民族複興(xing) 的唯一正確道路,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它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於(yu) 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同時又不斷創造著新的文化形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說:“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中國式現代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中國方案,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ye) ,麵對難以預料的風險和挑戰,現代化進程的偉(wei) 大實踐需要偉(wei) 大精神力量的支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隨著這一偉(wei) 大實踐的發展不斷延伸和創新。它立足中華民族曆史自信、文化自信,既描繪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遠景,又引導中國式現代化蓬勃發展的前進方向。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成果不斷豐(feng) 富著中華民族的物質基礎,同時也不斷塑造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推動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ti) 性和話語主體(ti) 性建設。
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核心要義(yi)
深刻認識我國文化建設的規律性。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是一個(ge) 新概念,又是一個(ge) 必然會(hui) 出現的概念,它蘊含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和中華民族文化建設的雙重內(nei) 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推動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經過十年探索,我們(men) 黨(dang) 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觀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要求,尤其是“第二個(ge) 結合”的提出,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道路建設規律性認識,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
充分闡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五個(ge) 突出特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論述中,集中闡釋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突出特點,並概括為(wei) 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等五大特性。這五大特性分別對應不同的文化建設視閾:文化的連續性集中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yu) 中華傳(chuan) 統文明一脈相承,是同一文化生命體(ti) 在不同時空下的展現;突出的統一性集中體(ti) 現了地域的大一統和民族的大團結;突出的包容性集中體(ti) 現了中華文明對外來文明成果具有極強的接受力和消化力;突出的和平性集中體(ti) 現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僅(jin) 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可以為(wei) 世界和平和發展提供東(dong) 方智慧和文明選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五大突出特性既是對中華文明內(nei) 生力的精準概括,也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發展進步的源頭活水。
牢牢把握“第二個(ge) 結合”的關(guan) 鍵性。“第二個(ge) 結合”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具有關(guan) 鍵性作用,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結合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文化的內(nei) 在融合,一方麵體(ti) 現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的中國化時代化,另一方麵又體(ti) 現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將“第二個(ge) 結合”歸納為(wei) 五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分別是契合性、互相成就、道路根基、創新空間和文化主體(ti) 性。具體(ti) 來講是,馬克思主義(yi) 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二者的“結合”共同造就新的文化生命體(ti) ,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文化根基,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和製度建設創造了新空間,並最終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成熟和發展。這五個(ge) 內(nei) 容提供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創新路徑,也表明我們(men) 黨(dang) 在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
三、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yu) 河南文化強省建設
全麵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河南的重要指示精神。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先後5次親(qin) 臨(lin) 河南視察指導,多次作出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wei) 河南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總綱領、總遵循、總指引。他強調河南要抓住中部崛起戰略機遇,要在新時代大潮中大有可為(wei) ,要不斷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河南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確保高質量建設現代化河南、確保高水平實現現代化河南的奮鬥目標,並且推出了河南發展的“十大戰略”。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實踐為(wei) 中西部省份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探索性經驗,也為(wei)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提供河南文化建設範式。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安陽視察時曾講到的,“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xi) 理解中華文明,古為(wei) 今用,為(wei) 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河南的現代化建設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我們(men) 必須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為(wei) 指導,不斷探索以文興(xing) 業(ye) 的新路子。
深入挖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河南傳(chuan) 統元素。河南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中華民族文化基因譜係保留最完整的地域,這裏擁有中華龍鄉(xiang) 、倉(cang) 頡造字、伏羲故裏、仰韶文化、甲骨文等中華文明的起源標識。河南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曾數次引領並創造文化高峰,三代傳(chuan) 承、諸子百家、魏晉玄學、宋代理學等都起源於(yu) 此;墨子、老莊、韓非、三曹、韓愈、二程等思想家給河南留下了豐(feng) 厚的文化積澱,為(wei) 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積累了文化寶庫。團結凝聚全省廣大社科工作者,不斷提高研究水平,挖掘河南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助力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是河南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持續弘揚河南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號召全黨(dang) “通過學習(xi) 焦裕祿精神,為(wei) 推進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發展、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正能量”。他還指出,紅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曆史記憶,永遠震撼人心。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紅色精神永不過時,是中華民族崛起的精神偉(wei) 力。河南紅色文化展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探索獨立自主走自己道路的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要進一步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推介和宣傳(chuan) 的力度,傳(chuan) 承好、弘揚好紅色文化,使其成為(wei) 河南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革命傳(chuan) 統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軍(jun) 事國防教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ti)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新時代、新征程凝望中華文明,提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宏偉(wei) 目標,為(wei) 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提供了更宏闊的視野,更深刻的規律性認識。廣大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要以高度的現實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勇於(yu) 承擔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加強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研究闡釋,持續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hui) 科學繁榮發展。
(作者:孫君健,河南大學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