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以文興業 | 趙成福:以文旅文創賦能鄉村振興

  2023-06-30

  編者按: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6月20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聯組織召開全省社科界“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走出文化大省以文興(xing) 業(ye) 的新路子”理論研討會(hui) ,以進一步引導和動員全省廣大社科工作者為(wei)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提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即日起中原人文社科網陸續刊發座談會(hui) 專(zhuan) 家發言,以饗讀者。

圖片2.png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背景下,文旅文創協同發展為(wei) 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充分賦能並提供了內(nei) 生動力。

  一、文旅文創發展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耦合機理

  從(cong) 概念內(nei) 涵的角度看,文旅是指通過旅遊實現感知、了解、體(ti) 察人類文化的具體(ti) 內(nei) 容為(wei) 目的的行為(wei) 過程。而文旅融合是指文化產(chan) 業(ye) 、旅遊產(chan) 業(ye) 各要素間打破原有要素邊界及產(chan) 業(ye) 邊界,通過交叉重組、有機整合、互相滲透等方式形成共生體(ti) 的過程。更進一步,文創則強調利用技術、創意和產(chan) 業(ye) 化的手段對某種文化資源進行深度挖掘、整合與(yu) 提升,通過知識產(chan) 權的開發與(yu) 利用,形成完整的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鏈,生產(chan) 出高附加值的產(chan) 品與(yu) 服務。

  與(yu) 之相應,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我國農(nong) 村實現現代化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未來“三農(nong) ”工作的核心和主線,是化解新時代主要矛盾、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打破現代化進程中鄉(xiang) 村衰落鐵律、深化城鄉(xiang) 發展規律、破解城鄉(xiang) 二元格局的必然選擇。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20字方針的基礎上,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在部署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任務中,突出強調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中之重。

  從(cong) 耦合機理的角度看,文創與(yu) 文旅高質量協同發展,不但在旅遊業(ye) 轉型升級中發揮著加速器、創新源、驅動力的作用,而且能夠有效地促進鄉(xiang) 村要素增值、結構優(you) 化與(yu) 功能提升,破解鄉(xiang) 村發展困境,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充分賦能。

  二、文旅文創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實踐現狀

  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鄉(xiang) 村各項資源要素被激發、盤活,鄉(xiang) 村原有的產(chan) 業(ye) 形態碰撞、交織,衍生出一係列充滿活力的新型業(ye) 態。文旅融合是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旅遊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鄉(xiang) 村“詩”與(yu) “遠方”牽手擁抱的可行探索。其中,鄉(xiang) 村旅遊文創產(chan) 業(ye) 正是在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之下催生的新業(ye) 態。

  從(cong) 微觀的實踐維度看,鄉(xiang) 村旅遊文創產(chan) 品作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的聯結點逐漸成為(wei) 鄉(xiang) 村內(nei) 在意蘊的外在表達。通過對鄉(xiang) 村地域要素、景觀要素、文化要素、產(chan) 業(ye) 要素等進行提煉和轉化,才能夠設計出滿足受眾(zhong) 精神需求和實用需求的鄉(xiang) 村旅遊文創產(chan) 品。從(cong) 價(jia) 值的視角看,鄉(xiang) 村旅遊文創產(chan) 品的價(jia) 值主要體(ti) 現在三個(ge) 方麵:一是凸顯鄉(xiang) 土文化特色,二是豐(feng) 富鄉(xiang) 村旅遊內(nei) 涵,三是拓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價(jia) 值。

  客觀地講,鄉(xiang) 村旅遊文創產(chan) 品的價(jia) 值決(jue) 定了其傳(chuan) 播鄉(xiang) 土文化、帶動鄉(xiang) 村旅遊、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使命。但實踐中鄉(xiang) 村旅遊文創產(chan) 品的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設計缺乏特色,同質化現象嚴(yan) 重,各地鄉(xiang) 村旅遊文創產(chan) 品設計千篇一律,難以激發遊客的購買(mai) 欲望;二是文化融入生硬,意涵趨於(yu) 淺表化,部分鄉(xiang) 村旅遊文創產(chan) 品未能與(yu) 當地特色文化相呼應,存在要素雜糅、拚貼複製的現象;三是製作工藝粗糙,產(chan) 品品質低劣,部分商家將鄉(xiang) 村旅遊文創產(chan) 品定位為(wei) 一次性消費,在工藝、品質上把關(guan) 不足。

  三、文旅文創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路徑優(you) 化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國鄉(xiang) 村旅遊已經在產(chan) 業(ye) 業(ye) 態、產(chan) 業(ye) 規模和產(chan) 業(ye) 鏈條等方麵取得了豐(feng) 碩成效,但是依然存在鄉(xiang) 村文化記憶中斷、文化根脈植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有效保障機製不全等方麵的問題。綜合以上論述,我認為(wei) 可以通過三條路徑優(you) 化入手解決(jue) 。

  (一)鄉(xiang) 村文化嵌入鄉(xiang) 村旅遊,重塑鄉(xiang) 村文化記憶承載空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鄉(xiang) 愁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鄉(xiang) 土文化。費孝通先生筆下的鄉(xiang) 土文化即本土的鄉(xiang) 村文化。鄉(xiang) 村文化是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的關(guan) 鍵要素,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的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因此,深入挖掘文化內(nei) 涵助力鄉(xiang) 村旅遊高質量發展。通過保護和創新兩(liang) 種模式來建構鄉(xiang) 村文化空間載體(ti) ,使鄉(xiang) 村傳(chuan) 統文化回歸農(nong) 村日常生產(chan) 生活,提升記憶主體(ti) 的傳(chuan) 承功能,使傳(chuan) 統文化記憶要素延續並豐(feng) 富。激活本地鄉(xiang) 村文化資源,多元文化創新主體(ti) ,通過內(nei) 外雙重維度拓展旅遊文化記憶載體(ti) 的重構途徑。

  (二)健全創新人才培養(yang) 機製,提升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品牌效應

  除了關(guan) 注鄉(xiang) 村的“鄉(xiang) 土味”外,還要注重文化與(yu) 本土特色的融合,涵養(yang) 鄉(xiang) 村旅遊的本源性,引導鄉(xiang) 村旅遊發展由資源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過渡。創新是提升鄉(xiang) 村旅遊核心競爭(zheng) 力的著力點,亦是實現創意元素與(yu) 鄉(xiang) 村特色文化二者相互融合的路徑,而創意人才則是創新的基礎與(yu) 關(guan) 鍵。就實現創新人才健康發展而言,引進高素質的創意人才,完善不同類別創新人才的職業(ye) 化發展路徑,構建分門別類的人才服務保障機製,構築引得進、留得住的人才發展保障體(ti) 係,由此夯實創新人才與(yu) 鄉(xiang) 村文化協同發展的根基,繼而以創新人才為(wei) 基礎,結合村落類型進行針對性規劃創新。品牌打造方麵,借鑒“一村一品”發展思路對鄉(xiang) 村特色文化進行品牌打造,以消費者需求為(wei) 基礎,注重現代生活理念和鄉(xiang) 村文脈融合,形成自身的主題性和品牌化的市場效應。產(chan) 品運營方麵,充分利用“互聯網+”優(you) 勢,發展鄉(xiang) 村旅遊電子商務,完成鄉(xiang) 村數字化旅遊建設,使消費者可以多渠道、多節點購買(mai) 鄉(xiang) 村旅遊市場產(chan) 品。

  (三)構建數字文旅治理平台,優(you) 化鄉(xiang) 村文化公共服務供給

  數字賦能是實現文旅文創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題中之義(yi) 。充分發揮現代數字治理的功能和優(you) 勢,縮小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代審美之間的差距,打造科學的數字文旅治理理念。從(cong) 治理主體(ti) 的角度看,堅持黨(dang) 的統領地位,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激發社會(hui) 的參與(yu) 程度,增加市場的調節能力,構建“一核多元”模式的數字文旅治理平台。實現數字文旅治理與(yu) 鄉(xiang) 村文化公共服務的共生場域,通過數字平台構建國家戰略意誌、鄉(xiang) 村社會(hui) 文化特性以及農(nong) 民鄉(xiang) 村文化服務需求間的互動通道,以數字賦能解決(jue) 鄉(xiang) 村文化公共服務供給的“最後一公裏”難題,實現以數字文旅服務平台為(wei) 載體(ti) 的鄉(xiang) 村文化公共服務供給路徑,並為(wei) 文旅文創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技術支持與(yu) 內(nei) 生動力。

  綜上所述,旅遊和文化係統的跨界融合、協調共生、循環互促是文旅文創發展的關(guan) 鍵,是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可行路徑。同時,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現與(yu) 完成也能為(wei) 文旅融合和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的發展創造新動能,促進文旅文創內(nei) 涵式發展。文旅文創嵌入鄉(xiang) 村旅遊是創新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模式的必然選擇,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與(yu) 文旅融合和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策略旨在化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既是一個(ge) 機遇,也是一個(ge) 挑戰,是實施胡和平部長在全國文化和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hui) 上所提出的推進文化和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項任務的重要途徑。推動鄉(xiang) 村文化繁榮興(xing) 盛、鄉(xiang) 村旅遊蓬勃發展,助力“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目標的實現。

  (作者:趙成福,河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