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美麗中國河南說 | 李勇剛:雙碳目標下河南省能源結構優化對策

  2023-08-10

  編者按:

  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在加快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征程上作出河南貢獻,8月2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生態環境廳聯合組織召開了全省社科界“走出生態大省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理論研討會(hui) ,目的旨在進一步引導和動員全省廣大社科工作者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河南實踐提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從(cong) 即日起中原人文社科網陸續刊發專(zhuan) 家發言,以饗讀者。

1691652607198723.jp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要求,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厚植了綠色低碳發展根基,為(wei) 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2020年9月22日,習(xi) 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hui) 上作出莊嚴(yan) 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2022年10月1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hui) 係統性變革,要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後破,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重點控製化石能源消費,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製度。今年7月17日至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們(men) 承諾的“雙碳”目標是確定不移的,但達到這一目標的路徑和方式、節奏和力度則應該而且必須由我們(men) 自己作主,決(jue) 不受他人左右。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you) 先、雙輪驅動、內(nei) 外暢通、防範風險的原則,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ti) 係,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ti) 係,加快構建新型電力係統,提升國家油氣安全保障能力。

  能源安全是關(guan) 係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hui) 長治久安至關(guan) 重要。我國2020年人均能源消費量為(wei) 3.53噸標準煤,分別相當於(yu) 美國的40%、德國的74%、法國的77%、日本的78%。河南省仍處於(yu) 工業(ye) 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期,對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還麵臨(lin) 一些突出問題和挑戰。一是能源結構偏煤,轉型難度大。我省煤炭資源相對豐(feng) 富,風、光等新能源資源屬於(yu) 國內(nei) 落後區域,全省煤炭消費占比較高,能源電力結構中煤電也較多,在雙碳和保供的雙目標約束下,能源轉型發展難度較大。二是能源生產(chan) 總量不足,保障壓力大。我省能源生產(chan) 總量略多於(yu) 1億(yi) 噸標煤,約三分之二的能源需要從(cong) 外省調入。未來我省能源需求還將持續增長,以電力需求為(wei) 例,我省目前人均年用電量為(wei) 3978千瓦時,而全國平均為(wei) 6117千瓦時,2035年我省如期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省,預計人均用電量還要翻一番,僅(jin) 靠省內(nei) 能源生產(chan) 保障需求的難度很大。三是能源利用率不高,管理水平低。全省能源加工轉換總效率與(yu) 發達地區相比有待提升,用戶側(ce) 用能方式不合理,對用戶合理用電的管理和宣傳(chuan) 引導不到位,用電曲線和電網負荷曲線不匹配,用電時序集中,錯峰用電和節能意識不強。四是電網網架結構薄弱,承載能力不足。我省部分輸電通道存在輸電瓶頸,南北、東(dong) 西互濟能力偏弱,大量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並網難、消納難問題日益凸顯,農(nong) 村電網建設的係統性和超前性不足。

  實現“雙碳”目標,是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必須把戰略思維、係統觀念貫徹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先立後破,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科學把握工作節奏,落實好省委、省政府能源低碳高效發展部署,在降碳的同時確保能源安全、確保人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需要。一是加快新能源開發,優(you) 化能源結構。穩妥推進風電規模化開發,規範發展屋頂分布式光伏,穩慎發展集中式光伏,確保“十四五”新增風電、光伏裝機2000萬(wan) 千瓦。加快氫能布局建設,構築鄭汴洛新濮五大氫能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節點,多元開發穩定氫源供給,有序推進氫能在交通、工業(ye) 領域應用,依托“鄭汴洛濮氫走廊”,布局氫氣儲(chu) 運網絡。優(you) 化調整抽水蓄能開發布局,加快南陽天池等在建項目進度,盡快開工汝陽菠菜溝等項目。大力發展新型儲(chu) 能,有效促進新型儲(chu) 能和新能源融合發展。二是積極構建新型電力係統,提升調節能力。一方麵,以提高省內(nei) 電網互供能力、緩解供電卡口為(wei) 導向,以解決(jue) 豫西地區窩電、豫北豫中跨黃河輸電困難為(wei) 重點,推動電網南北、東(dong) 西互濟,進一步優(you) 化完善全省“一核五翼”的主網架結構,推動我省電網成為(wei) 真正的“一張網”。另一方麵,強化城鄉(xiang) 配電網結構,按照“適度超前謀劃,一步到位實施”的原則,適當提高農(nong) 村電網建設標準,提高農(nong) 網投資效率,加快薄弱地區變電站布點,提升新能源消納水平和電力調配能力。三是做好需求側(ce) 和資源節約工作,提升管理水平。要將需求側(ce) 管理作為(wei) 緩解電力缺口的有效舉(ju) 措。在精準管理方麵,加強重點行業(ye) 、重點企業(ye) 負荷管理,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精準匹配重點用戶的用電曲線和負荷曲線,引導企業(ye) 主動錯峰避峰用電,研究建立用戶側(ce) 參與(yu) 市場化輔助服務的補償(chang) 和激勵機製。在節能升級方麵,督促企業(ye) 實施節能降耗技術改造,推廣先進適用節能低碳設備和產(chan) 品,推行綜合能源服務模式。在提高效率方麵,進一步優(you) 化完善能耗雙控政策,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根據實際經濟增速合理確定能源消費總量目標,在總量考核時扣除原料用能和新增可再生能源消納量,實施國家布局重大項目能耗單列。四是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提升轉型力度。大力推進農(nong) 村能源革命,建設一批“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項目,發展以消納新能源為(wei) 主的智能微電網,探索開展農(nong) 村地區新能源“自發自用”的模式改革,減少大電網承擔的居民用電交叉補貼。積極探索新型電力供應模式,鼓勵在產(chan) 業(ye) 聚集區、工業(ye) 園區等建設高比例新能源的“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項目。構建便利高效的充電網絡,加快充電設施建設,探索換電設施、綜合充能試點建設。五是推動綠色科技發展,提升創新能力。培育一批綠色技術創新主體(ti) ,加強大容量風電、高效光伏、大容量電化學儲(chu) 能、低成本可再生能源製氫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推廣應用綠色先進技術成果,為(wei) 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提供科技支撐。

  (作者:李勇剛,河南省能源規劃建設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