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由鄭州財經學院社科聯、中原學與(yu) 中心城市發展研究院承辦的2023年(第十二屆)河南社會(hui) 科學學術年會(hui) 分會(hui) 場十六——“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鄭州財經學院成功召開,至此,2023年(第十二屆)河南社會(hui) 科學學術年會(hui) 圓滿收官。
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龍湖現代免疫實驗室主任、鄭州財經學院名譽校長張改平出席論壇並作總結發言,省社科聯黨(dang) 組成員、副主席、一級巡視員李新年,鄭州財經學院校長王能民致辭。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四川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信陽農(nong) 林學院等高校的專(zhuan) 家學者,以及鄭州財經學院教師代表90餘(yu) 人參會(hui) 。論壇開幕式由鄭州財經學院副校長方潤生主持。
李新年在致辭時表示,河南社會(hui) 科學學術年會(hui) 創辦以來,始終圍繞中心大局,凝聚社科智慧,展示研究成果,已成為(wei) 全省社科界“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的特色品牌活動,彰顯了“多學科、高層次、品牌化、開放式”的特點與(yu) 定位。本屆學術年會(hui) 在延續“主會(hui) 場+分會(hui) 場”模式的基礎上,更是呈現出“年會(hui) 規模更大、專(zhuan) 家陣容更強、議題更聚焦、傳(chuan) 播更及時”四大新亮點。他指出,實現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是一個(ge) 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誌,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優(you) 化高等教育結構、提升治校辦學效能,提升高等教育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融合程度,實現高等教育與(yu) 現代化建設同頻共振。
王能民在致辭時表示,本次論壇既是凝聚高等教育共識、匯聚高等教育合力的務實之舉(ju) ,也是支撐和推動河南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省、人力資源強省和人才強省的重要舉(ju) 措。鄭州財經學院將始終把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民辦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接續奮進之行,為(wei)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鄭財力量。
主旨報告環節,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校長司林勝,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朱慶華,四川大學教授餘(yu) 樂(le) 安,河南民辦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建莊分別從(cong) “單科院校學科治理體(ti) 係綜合改革”“管理學科學生培養(yang) ”“新金融學科發展與(yu) 人才培養(yang) ”“民辦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等方麵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與(yu) 分享。
交流發言環節,鄭州財經學院副校長方潤生、信陽農(nong) 林學院副校長張光輝、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文法學院院長王曉勇分別圍繞民辦高校人才建設、學科建設、體(ti) 係建設、製度建設等方麵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張改平在總結發言時表示,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是時代賦予公辦與(yu) 民辦高校的共同使命。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要把握好新發展階段新特征,要將高質量發展作為(wei) 支撐和推動教育強國、強省戰略以及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他提出,當前民辦高等教育已經成為(wei) 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力量,專(zhuan) 家學者要圍繞民辦高校治理體(ti) 製機製、辦學資源、研究力量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核心問題開展深入研究,努力凝練高質量成果,為(wei) 助推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撐。
此次論壇的成功舉(ju) 辦,為(wei) 2023年(第十二屆)河南社會(hui) 科學學術年會(hui) 畫上了圓滿句號。本屆學術年會(hui) 按照“主會(hui) 場+分會(hui) 場”模式,以“譜寫(xie) 哲學社會(hui) 科學新篇章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為(wei) 主題,聚焦新型工業(ye) 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ti) 係等方向,成功舉(ju) 辦18場學術活動。為(wei) 突出活動效果,擴大學術影響力,本屆年會(hui) 通過網絡直播、開通騰訊會(hui) 議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更多的專(zhuan) 家學者參與(yu) 進來。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年會(hui) 主會(hui) 場活動實時在線收看人數達到11萬(wan) +,年會(hui) 活動參與(yu) 總人數累計突破30萬(wan) 人次;年會(hui) 相關(guan) 活動得到人民網、學習(xi) 強國、河南日報、頂端新聞、大河網、大象新聞客戶端、鄭州日報、河南工人日報等多家媒體(ti) 的高頻報道,閱讀量突破100萬(wan) 。本屆年會(hui) 規模大、層次高、陣容強,產(chan) 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和社會(hui) 影響,既為(wei) 社科界提供了一場高品位的學術思想盛宴,也使社科理論聲音走出圈外,走向社會(hui) ,為(wei) 尋常百姓提供了豐(feng) 盛的“精神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