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何以中國”?最早的中國是如何產(chan) 生的?中原與(yu) 中國的關(guan) 係是什麽(me) ?河南在守護中華文脈、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可以發揮什麽(me) 作用?在“何以中國 行走河南”主題活動即將落地之際,大河網學術中原推出理論融媒體(ti) 策劃《“豫”你作答》,邀請文化研究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結合自己的研究,對這些問題出鏡解答。
今天推出第一期:河南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研究員李庚香的訪談——《在行走河南中回答“何以中國”之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民族、一個(ge) 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cong) 哪裏來的,要到哪裏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中華文明從(cong) 數千年的曆史時間中走來,不但回答了我們(men) “從(cong) 哪裏來、到哪裏去”的深刻命題,也鐫刻下“何以中國”的時代答案。何以中國?何以華夏?“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liang) 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從(cong) 曆史深處走來的河南,塑造了中華文明的“根”與(yu) “魂”,也正在用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回答這一時代之問。
文化溯源中的“中國底蘊”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河南曆史悠久,人文薈萃,在中華文明起源與(yu) 形成研究中占據重要的獨特地位。
在河南,八千多年前的一天,先民拾起仙鶴的尺骨,在奇妙靈感的撞擊下,他們(men) 在這堅硬的曲麵上刻出了一排神奇音孔,於(yu) 是湖邊風動,翅展樂(le) 起,那一刻,人與(yu) 天地合鳴。八千多年後的一天,“中華第一笛”賈湖骨笛在河南賈湖遺址破土而出,史前人類的偉(wei) 大智慧就此展現。這就是禮樂(le) 文明中的“樂(le) ”的起源。當然,除賈湖骨笛外,河南還有更多驚喜想要“唱”給世界聽。從(cong) 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在河南出生或建都立業(ye) ,到形成華夏族成為(wei) 中華民族主體(ti) ,中華文明在此發源;從(cong) 舞陽賈湖遺址、鞏義(yi) 雙槐樹遺址到鄭州西山古城,從(cong) 禹都陽城、偃師二裏頭遺址、“商湯亳都”、“般庚遷殷”、“東(dong) 周王城”到“鄭韓故城”、“東(dong) 京故城”等,一直到鄭州、開封、洛陽、安陽四大古都,中華文明融合發展;從(cong) 5處世界文化遺產(chan) 、7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42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不可移動和可移動文物總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河南在很長一段曆史長河中占據著中華文明的主流時段,構成了中國曆史的血脈筋骨,承載了中華民族的輝煌與(yu) 榮耀,譜寫(xie) 了中華文明最集中、最重要、最耀眼的華彩樂(le) 章。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作為(wei) 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中華文明探源的中堅力量,河南所孕育的曆史如木之根本、水之淵藪,不斷刷新著人們(men) 對人類起源、農(nong) 業(ye) 起源、文明起源、國家起源的認識,不斷刷新著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的認知,具有深厚的“中國底蘊”。
文化基因中的“中國思想”
文化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chuan) 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文化的因子是長長的紐帶,連接起我們(men) 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河南同樣也是中國傳(chuan) 統思想的萌發和薈萃之地,河洛地區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源頭。在河洛文化中,傳(chuan) 說伏羲日複一日觀察日月星辰、天地萬(wan) 物,發現一切都周而複始有著規律,於(yu) 是他受“河出圖”啟示發明了八卦。大禹時代,洛水中浮出神龜,背負洛書(shu) ,大禹受“洛出書(shu) ”的啟發而創立了五行思想。這就是三皇五帝時代對“宇宙觀”的探求。周文王被囚禁於(yu) 今天湯陰的羑裏城,在河圖洛書(shu) 和八卦的基礎上作《易經》,對中華民族的影響既深且巨,滲透到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倫(lun) 理道德和價(jia) 值觀念中,從(cong) 此開啟了道家、儒家、墨家等中國主流思想各種流派。春秋戰國的子學時代,河南鹿邑人老子上承《易經》之風、下啟《易傳(chuan) 》之理,作《道德經》創立道學;河南民權人莊子將道家的人生學說與(yu) 精神境界推向頂峰;河南新鄭人韓非師從(cong) 儒家大師荀卿,發展了法家思想,主張法治,成為(wei) 戰國末年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門七十二得意門生中最著名的子貢、子張、子夏,他們(men) 也都是河南人,在形成、豐(feng) 富和發展儒家思想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儒學思想體(ti) 係的重大創新宋明理學的奠基人程顥、程頤是河南嵩縣人,他們(men) 的學說把儒家思想推向一個(ge) 新的思想高峰……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活躍在中原地區,他們(men) 的學說與(yu) 著作,被奉為(wei) 中華文化的元典。
時至今日,這些鐫刻著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中國思想”仍然具有獨特的時代魅力和價(jia) 值,其精神內(nei) 涵依舊大放異彩,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凝聚精神之力。
文化煥新中的“雙創答案”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隻有全麵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中原大地是一座內(nei) 容豐(feng) 富、門類齊全的文化資源大寶藏。在中原大地上,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造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得到了生動體(ti) 現,可以說唯有河南最中國。守著一流的文化,要有一流的表達。近年來,河南省立足深厚的曆史底蘊和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依托古城、古鎮等文化遺存,伏牛山、太行山、大別山等自然景觀,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焦裕祿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民族精神,中國節日、中原美食、中原手作等生活方式,深入落實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積極融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ti) 係,聚焦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全力打造四大全球著名文化IP,把文化自信與(yu) 文化自強有機統一起來,提升河南文化的國內(nei) 外標識度。特別是河南將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潮流進行創新性結合,令河南厚重的曆史文化重新散發魅力。河南博物院抓住時機,將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潮流進行結合,開辟了一條文創發展的新路徑:“失傳(chuan) 的寶物”考古盲盒讓遊客挖“寶”上癮,還附贈考古鑽探工具“洛陽鏟”風靡一時,“婦好鴞尊”“雲(yun) 紋銅禁”化身冰箱貼、胸針、項鏈,能吃的古錢幣巧克力讓人邊吃邊長知識。河南廣播電視台的《唐宮夜宴》爆火出圈,傳(chuan) 統曆史文化的內(nei) 核加上科技賦能的視覺效果,喚醒了傳(chuan) 統文化本就具有的魅力。在如今的河南,特別是在洛陽、鄭州、開封、安陽,傳(chuan) 統文化正以新中式的國風國潮走進百姓生活。
依托對傳(chuan) 統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文化河南頻頻出圈,走出了一條守正創新的新路子,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河南在展現文化自信和時代魅力中書(shu) 寫(xie) 華夏新篇章,以更加出彩的動人樂(le) 章綻放河南文化新魅力、新氣派,彰顯河南文化新氣象、新作為(wei) ,給出了文化煥新中的精彩“雙創”答案。
麵對“何以中國”這道考題,我們(men) 都應認真地思考“我們(men) 是誰,我們(men) 從(cong) 何而來,我們(men) 將往何處去”。中華文明,就是在漫長的時間與(yu) 空間中不斷演變而成的。站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新方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原兒(er) 女當今時代的文化使命,我們(men) 要以實際行動奮力書(shu) 寫(xie) 中原文化、黃河文化的時代答卷,鑄牢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文化根基。
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