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宣部出版局主辦、中國期刊協會(hui) 承辦的第七屆“期刊主題宣傳(chuan) 好文章”推薦活動遴選出100篇(組)擬推薦作品並麵向社會(hui) 公示,由《領導科學》雜誌發表並推薦的文章《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人類文明新形態》成功入選。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人類文明新形態》一文發表於(yu) 《領導科學》2022年第4期,作者李庚香係18luck官方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研究員、法學博士。該文指出,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不僅(jin) 指引開創了中國道路,而且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們(men) 要深刻認識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性理論特質和價(jia) 值,在自覺堅持“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推陳出新”原則的基礎上,更加積極有效地做到“中為(wei) 洋用”,堅持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引領下的中國道路,深刻總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探索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曆史經驗,堅定文明自信,重視對中國規律、中國式民主、中國價(jia) 值的研究和傳(chuan) 播,讓曾經為(wei) 世界文明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中華文明煥發新活力、展現新優(you) 勢,為(wei) 二十一世紀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取得文明新成就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該文不僅(jin) 選題重大,而且具有敏銳性、前沿性的學理視角,分析透徹,理論內(nei) 涵厚重,一經刊發,就受到學術界和理論宣傳(chuan) 部門的高度關(guan) 注與(yu) 一致肯定,具有重要的學習(xi) 交流價(jia) 值。
附原文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人類文明新形態
●李庚香
【摘 要】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不僅(jin) 指引開創了中國道路,而且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們(men) 要深刻認識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性理論特質和價(jia) 值,在自覺堅持“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推陳出新”原則的基礎上,更加積極有效地做到“中為(wei) 洋用”,堅持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引領下的中國道路,深刻總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探索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曆史經驗,堅定文明自信,重視對中國規律、中國式民主、中國價(jia) 值的研究和傳(chuan) 播,讓曾經為(wei) 世界文明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中華文明煥發新活力、展現新優(you) 勢,為(wei) 二十一世紀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取得文明新成就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關(guan) 鍵 詞】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道路;文明自信;“中為(wei) 洋用”
【作者簡介】李庚香(1966— ),男,18luck官方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研究員、法學博士,研究方向為(wei) 領導力、現代化理論。
【中圖分類號】C933;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606(2022)04-0005-10
人是自然進化的產(chan) 物,而人類文明進步則是在既定自然條件下由人的意識、思想、理論、價(jia) 值觀、習(xi) 俗等及其實踐塑造和推動的結果。根據馬克思主義(yi) 曆史唯物主義(yi) 基本原理,人類文明大致可劃分為(wei) 原始社會(hui) 、奴隸社會(hui) 、封建社會(hui) 、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和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幾個(ge) 基本形態,每個(ge) 社會(hui) 形態的萌生和發展都是自然與(yu) 社會(hui) 、理論與(yu) 實踐相互作用的結果。人類社會(hui) 的文明程度越高,進行文明創造的自覺性和需求就會(hui) 越強,思想和理論對引領文明發展方向、推動文明進步和塑造文明特質的關(guan) 鍵性、重要性甚至一定意義(yi) 上的決(jue) 定性就會(hui) 更加凸顯,不斷呈現出由自然王國向自由王國跨越的典型趨勢。立足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的新時代、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麵,黨(dang) 的百年奮鬥目標勝利實現、全黨(dang) 全國人民更加信心百倍地奮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斷取得輝煌成就、蓬勃興(xing) 盛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僅(jin) 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的世界奇跡,而且深刻影響了世界曆史進程、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1]11;另一方麵,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形成的世界格局正在發生劇烈變化,舉(ju) 世期盼的經濟全球化出現了逆轉的態勢、冷戰思維死灰複燃、惡性經濟製裁手段肆意濫用、地區衝(chong) 突加劇、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應對全球疫情和氣候變化等風險挑戰的合作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公平合理的機製,世界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思想、機製及力量來引領和保障人類文明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回答“世界之問”、實現“中國好”與(yu) “世界好”的良性循環和相得益彰,我們(men) 必須更加深刻地認識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時代精華的世界性理論價(jia) 值,在自覺堅持“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推陳出新”原則的基礎上,更加積極有效地做到“中為(wei) 洋用”,讓曾經為(wei) 世界文明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中華文明煥發新活力、展現新優(you) 勢,為(wei) 二十一世紀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取得文明新成就貢獻中國智慧、中國精神、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性理論基因及其引領世界文明進步的曆史使命
人類隻有一個(ge) 地球,所有國家、民族、社會(hui) 、群體(ti) 隻能共存共享於(yu) 同一個(ge) 世界,盡管這種認識、理念是逐步形成、深化和達成共識的。文明的形成、發展和擴展、融合一般都遵循著從(cong) 個(ge) 別到一般、從(cong) 局域到全域乃至全球的曆史過程和規律,文明的全球化是自然和社會(hui) 發展的必然規律,這也是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全人類解放和共產(chan) 主義(yi) 一定實現的客觀基礎和邏輯前提。中華文明悠久燦爛,但在鴉片戰爭(zheng) 以前,由於(yu) 曆史條件的局限,我們(men) 的文明中隻有倫(lun) 理和經驗的天下觀而沒有清晰和整體(ti) 的世界觀、隻有雄視四方和協和萬(wan) 邦的區位觀而沒有互通互聯和競爭(zheng) 博弈的全球觀。鴉片戰爭(zheng) 後,我國以農(nong) 耕和手工業(ye) 為(wei) 基礎的自然經濟文明在與(yu) 西方以近代工業(ye) 化大生產(chan) 和科學技術為(wei) 基礎的資本主義(yi) 經濟文明的碰撞中因文明形態的代差而“蒙塵”,陷入被資本主義(yi) 列強侵淩、瓜分、蹂躪的淒慘境地,由此出現了睜眼看世界的一批人提出的“師夷之長技以製夷”“中學為(wei) 體(ti) ,西學為(wei) 用”的文明進化主張,一大批仁人誌士矢誌捍衛文明的尊嚴(yan) 和實現民族的複興(xing) ,進行了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亡圖存的偉(wei) 大實踐。但由於(yu) 這些運動指導思想上的曆史局限性和我國獨特的國情,這些運動雖然在不同程度上推動了文明的進步,但最終都歸於(yu) 失敗。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yi) ;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的傳(chuan) 播和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工人階級的結合;1921年成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此中國發生了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人民的解放、中華民族的複興(xing) 、中華文明的繁榮昌盛迎來了光明的前景。這一重大和根本性的曆史轉折及其光輝成就源於(yu) 中華文明自尊自強的特質、文明進步世界性潮流的推動以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指導思想及其組織建設原則的世界性文明基因。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過程,既是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中國化過程,也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世界化的過程。馬克思主義(yi) 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光輝成就也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曆史進程,促進了人類正義(yi) 事業(ye) 的發展、豐(feng) 富了世界文明的形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是馬克思主義(yi) 引領中國、激活中華文明的結果,也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不可逆轉的趨勢、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的最新成果日益世界化並引領世界格局更加民主化合理化公正化的曆史新階段。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從(con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的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中得來的,也是從(cong) 中華文明5000多年、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運動500多年、鴉片戰爭(zheng) 以來180多年、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多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的曆史進程中得來的,是馬克思主義(yi) 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世界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等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在新時代交匯融合升華的思想理論結晶,既有源遠流長、深厚博大、獨樹一幟的中華文明特質,又有匯集眾(zhong) 長、熔於(yu) 一爐的世界有益文明成果,是中國化與(yu) 世界化融會(hui) 貫通、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思想體(ti) 係。《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指出:“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1]35-36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是就中國而言的,其實踐依據就是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展現的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中國實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則是就世界而言的,其理論根基在於(yu) 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僅(jin) 極大地增強了世界經濟發展動能、提升了世界後發國家尤其是新興(xing) 經濟體(ti) 的國際影響力,而且展現了現代化的新理念、新路徑、新前景、新希望,為(wei) 解決(jue) 世界性難題、構建更加公平正義(yi) 的世界秩序提供了中國價(jia) 值、中國思想、中國智慧。這就啟發我們(men) 要基於(yu)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反觀、發展“中國理論”,從(cong) 而實現我們(men) 黨(dang) 的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曆史地位和世界地位的一個(ge) 科學界定,也是我們(men) 黨(dang) 第一次以“世紀”為(wei) 尺度命名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2],具有深厚的理論內(nei) 涵和深遠的世界性影響。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鮮明特質就是,其真理的力量是跨越地理邊界和貫通時代間隔的,與(yu) 時俱進是其內(nei) 在要求和理論品質,以崇高的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和科學的思維及實踐方式有力地推進了世界文明進程,深刻地塑造了世界文明形態,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格局和發展趨勢。不是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成果都能夠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紀形態載入人類思想史冊(ce) ,都能夠冠名“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稱號的。以“世紀”為(wei) 尺度命名馬克思主義(yi) ,應該具備三個(ge) 條件:一是理論研究對象是世界典型樣本,二是理論成果具有世界曆史意義(yi) ,三是理論實踐成效深刻改變現實世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生曆史性變革、取得曆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最新成果——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已經以其重大的理論意義(yi) 和實踐意義(yi) 鐫刻在世界思想理論版圖的顯著位置,成為(we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主體(ti) 形態,是與(yu) 這一思想的研究對象、世界意義(yi) 、實踐成效緊密相關(guan) 的。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首先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同時是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具有世界意義(yi) ,但這並不排斥和影響其他國家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從(cong) 本國實際出發在二十一世紀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馬克思主義(yi) 的民族形態與(yu) 世紀形態都是馬克思主義(yi) 發展的具體(ti) 形式,馬克思主義(yi) 的民族形態側(ce) 重於(yu) 解決(jue) 本民族的特殊性問題,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紀形態側(ce) 重於(yu) 解決(jue) 全人類的普遍性問題,不能以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紀形態代替馬克思主義(yi) 的民族形態,否定或貶低馬克思主義(yi) 本土化的意義(yi) ;也不能以馬克思主義(yi) 的民族形態消解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紀形態,否定或貶低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人類意義(yi) 。[2]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是在深刻反思西方現代化道路與(yu) 開拓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僅(jin) 拓展了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發展路徑,還孕育了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建構性世界觀,體(ti) 現了理論形態與(yu) 實踐形態的統一、中國道路與(yu) 世界影響的統一、曆史追尋和現實闡釋的統一,在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的同時,引領人類文明新形態進入新時代,創造回答“世界之問”“時代之問”的文明新形態。我們(men) 要依據馬克思主義(yi) 文明觀去分析當代世界文明進程中的特征和矛盾,認清人類文明走向,彰顯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傳(chuan) 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理念,擘畫和推動建設後疫情時代美好世界。我們(men) 要有曆史自信,更要有文明自信,在堅持中華民族主體(ti) 性的基礎上,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達到“美美與(yu) 共,世界大同”的境界。麵對世界之變、中國之變、人民之呼,我們(men) 需要精神推動力、價(jia) 值引領力和文化凝聚力,深刻認識和大力推動“文明轉型”;麵對資本主義(yi) 擺脫不掉的經濟危機和社會(hui) 危機,要深刻總結中華民族文明綿長、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蓬勃興(xing) 盛、大國治理中治西亂(luan) 、國際影響力中升西降的文明密碼,既堅持中國道路又堅持胸懷天下,基於(yu)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中國理論”,破解發展赤字、和平赤字、信任赤字、合作赤字,提供開放包容的全球公共產(chan) 品,以普惠發展跨越發展鴻溝,為(wei) 人類進入更高的文明階段開辟新路、提供智慧。
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奮鬥史,就是探索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曆史
為(wei) 什麽(me) 在建黨(dang) 百年之際宣告我們(men) 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因為(wei)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的不懈追求,黨(dang) 的百年發展史就是探索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曆史。
首先,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神聖使命和自覺擔當。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一個(ge) 使命型政黨(dang) ,始終把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人類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wei) 自己的使命。“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是人類進步事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百年來,黨(dang) 既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也為(wei) 人類謀進步、為(wei) 世界謀大同,以自強不息的奮鬥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1]67-68因此,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胸懷天下的使命意識,是創立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認知前提;黨(dang) 領導推進國家和世界的有效治理,是創立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政治保證;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是創立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現實基礎;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創立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戰略謀劃。我們(men) 黨(dang) 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義(yi) 無反顧、全心全意地為(wei) 人民的幸福和全人類的進步事業(ye) 不懈奮鬥,這是我們(men) 黨(dang) 敢於(yu) 以偉(wei) 大的自我革命引領偉(wei) 大的社會(hui) 革命的勇氣之源、底氣所在。因為(wei) 無私無畏,我們(men) 黨(dang) 才能夠擺脫一切利益集團、權勢團體(ti) 、特權階層的圍獵腐蝕,敢於(yu) 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敢於(yu) 實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敢於(yu) 進行自我革命,從(cong) 而跳出治亂(luan) 興(xing) 亡的曆史周期率。公忠去私,這不僅(jin) 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價(jia) 值規則,也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價(jia) 值理想。《禮記·禮運第九》描述的“大同社會(hui) ”,就是一個(ge)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wei) 公”的社會(hui) 。由於(yu) 堅持去私為(wei) 公,所以在官吏選拔中才能做到“選賢與(yu) 能”,在修身齊家中才能做到“講信修睦”,在社會(hui) 生活中才能期待“不獨親(qin) 其親(qin) ,不獨子其子”。[3]332在這種社會(hui) 中,由於(yu) 樹立和堅持普遍的公共服務動機,所以才可能避免和超越人人為(wei) 己、患得患失、以鄰為(wei) 壑、損人利己的叢(cong) 林狀態,才能夠超越西方經濟學的“經濟人假設”。數千年來,這種“天下大同”“天下為(wei) 公”的理想在中國影響極為(wei) 深遠。馬克思主義(yi) 與(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社會(hui) 理想上有許多相似性,其中之一就是“公”。要實現這一價(jia) 值追求,共產(chan) 黨(dang) 人便要有“不私”的理想人格和崇高的奉獻精神,毫無私心地獻身偉(wei) 大事業(ye) 。隻有這樣,才能出現一個(ge) 至公至善的社會(hui) 。曾經,西方以個(ge) 人主義(yi) 、市場經濟、利己主義(yi) 道德、選舉(ju) 民主等為(wei) 表征的現代化被奉為(wei) 人類文明圭臬,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更是提出了“曆史終結論”。而現實的世界即使是資本主義(yi) 發展最為(wei) 成熟的歐美社會(hui) ,也遭到其自身所倡導的價(jia) 值觀的反噬,出現經濟發展停滯、政治撕裂、社會(hui) 對立、道德淪喪(sang) 、犯罪率上升、種族衝(chong) 突加劇等嚴(yan) 重問題,而世界上由美國為(wei) 維護其霸權所引發的貿易戰爭(zheng) 、地區衝(chong) 突、單邊主義(yi) 、逆全球化趨向、新軍(jun) 備競賽等威脅世界和平、發展、合作的危險局勢不斷加劇。2022年2月爆發的俄烏(wu) 衝(chong) 突,就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的最新例證。麵對“世界怎麽(me) 了,我們(men) 怎麽(me) 辦”的時代之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代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莊嚴(yan) 地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大倡議,堅定地表明我們(men) 始終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堅持引領人類文明進步的正確方向。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從(cong) 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到“兩(liang) 個(ge) 結合”,再到“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我們(men) 都可以看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指導思想的理論創新成果對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追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一個(ge) 典型的馬克思主義(yi) 使命型政黨(dang) ,始終把為(wei) 人類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wei) 自己的使命,引導我們(men) 走向一種新的人類文明。
其次,中國道路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典型的超越性氣質。我們(men) 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現代性文明的中國形態,而不是現代性文明的西方形態。新時代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顯著標誌,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明的整體(ti) 推進、協調發展,主要體(ti) 現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以及人的全麵發展與(yu) 社會(hui) 全麵進步的共同推進上。西方現代化進程500年,從(cong) “地球是圓的”到“世界是平的”,從(cong) “國富論”到“就業(ye) 利息貨幣通論”,從(cong) “普世價(jia) 值論”到“曆史終結論”“文明衝(chong) 突論”,構建了西方現代性文明的基本形態。中國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開創了具有大國氣象的現代性文明新形態,超越了資本邏輯、物質主義(yi) 、人類中心主義(yi) 、亨廷頓悖論以及殖民主義(yi) 、霸權主義(yi) ,具有辯證性、整合性、複雜性、天下性,賦予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嶄新特征。它既體(ti) 現了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又深深根植於(yu) 5000多年中華文明沃土;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又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創新;既學習(xi) 、吸收、借鑒人類文明成果,又超越了西方資本主義(yi) 發展模式。中國之所以沒有掉入西方現代性文明的強大旋渦之中,是因為(wei) 中國是一個(ge) 世所罕見的超大型國家,是一個(ge) 文脈淵深、流淌不息的文明型國家,是一個(ge) 國運跌宕起伏的古老國家,是一個(ge) 獨立自主的社會(hui) 主義(yi) 大國,這些都注定中國隻能走具有本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開創具有大國氣象的現代性文明新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文明形態,既遵循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又呈現出以人民為(wei) 中心、協調發展、獨立發展、和平發展的新特質。其最典型的特點就是一以貫之的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追求,革命時期的“站起來”、建設時期的“富起來”、新時代的“強起來”以及實現共同富裕,都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重要體(ti) 現。以人民為(wei) 中心體(ti) 現在如下三個(ge) 維度:在理論維度上,是馬克思主義(yi) 唯物史觀對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的根本認識和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對實現人的全麵而自由發展的目標指向;在曆史維度上,表現為(wei) 不同曆史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堅定不移的人民立場和與(yu) 時俱進的群眾(zhong) 路線;在實踐維度上,形成了堅持人民至上和“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價(jia) 值追求的執政實踐及其成就,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實現共同富裕深化、細化到黨(dang) 的領導和社會(hui) 治理的方方麵麵。這種人類文明新形態呈現出以人民為(wei) 中心、協調發展、獨立發展、和平發展、遵循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等特征,具有更加成熟的狀態,它引領於(yu) “新論”、闊步於(yu) “新路”、保障於(yu) “新製”、彰顯著“新質”,展現出較之資本主義(yi) 文明的顯著民主優(you) 勢、效率優(you) 勢、公平優(you) 勢、天下情懷和道義(yi) 優(you) 勢,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掌握中國道路話語自主權的深刻體(ti) 現。
再次,人類文明新形態超越的不是某一種文明類型,而是人類既有的一切文明類型。文明形態是文明的類型劃分,也是文明發展成熟的標誌。文明形態的創造表征一個(ge) 民族、國家在人類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人類文明新形態構建的精神實質就在於(yu) 對當代性和人類性的理解。每種文明形態有其獨特內(nei) 涵和特質,也有其獨特的地位和價(jia) 值。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人類擺脫當前資本主義(yi) 危機、創立一種新的人類文明形態開辟了新的路徑,正在創造一種新的發展範式。既有的一切文明類型的共同缺陷在於(yu) 文明分離乃至所謂文明的衝(chong) 突,而作為(wei) 超越文明分離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展現出文明的協調性發展趨向,標誌著文明範式的轉型,即從(cong) 文明分離走向文明協調性發展,展現“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3]807-808的中國文明觀。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具有巨大的世界意義(yi) ,是文明轉型或者範式轉型的新突破、新進展。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有助於(yu) 引領人類文明共同發展,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文明基礎,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文明目標,是掌握中國道路話語自主權的堅實基礎。中華文明發展到今天,實現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條件下建立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形態和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兩(liang) 大跨越,在世界文明多樣性中日益顯示出獨特的生機與(yu) 活力,向世界展示了一種新的文明形態。從(cong) 長時段曆史來看,從(cong) 大曆史觀來看,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優(you) 越性已經表現出來了,它既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hui) 文明、生態文明的統一體(ti) ,也是黨(dang) 的領導、市場經濟、人民至上、文化傳(chuan) 統的結合體(ti) ,還是人類文明、馬克思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中華文明的綜合體(ti) 。當然,我們(men) 宣告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並不是說就故步自封、不思進取了,我們(men) 必須不斷有新發現、新發明、新創造、新進步,使人類文明新形態更有豐(feng) 富的內(nei) 涵、更有創造的活力、更有引領的動力、更有吸引的魅力。
三、堅持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引領下的中國道路,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輝煌成就展現人類文明新形態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世界影響力最為(wei) 深厚的根基在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探索的成功、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成效、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取得的成就。當今中國是舉(ju) 世矚目、舉(ju) 足輕重的世界性大國,已經深度融入世界格局,“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4],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必須與(yu) 引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謀劃、協調推進。當今世界正經曆的前所未有之大變局,對我國而言既是曆史動蕩變革期,也是戰略機遇期,各種不確定不穩定性因素明顯增多,人類文明站在了一個(ge) 新的十字路口。這場變局不是一時一事、一國一域的格局變化,而是深刻而宏闊的時代之變。我們(men) 既要從(cong) 曆史長周期比較分析中進行思考,又要善於(yu) 從(cong) 細微處洞察事物的變化。當今中國對世界的影響日益增大,中國問題會(hui) 超越中國界限而成為(wei) 世界問題。同時,世界問題也會(hui) 成為(wei) 中國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會(hui) 影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方向和走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會(hui) 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曆史進程產(chan) 生巨大影響。兩(liang) 個(ge) 大局交織互動,是二十一世紀的時代特征。因此,我們(men) 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用中國人自己的思想、理論和話語把中國和世界的現狀、結構、矛盾、趨勢說清楚。走好自己的路,快速增強國家綜合實力、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斷改善民生,是黨(dang) 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也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立足點。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道路的輝煌成果,反映了人類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是對“世界向何處去”的最有說服力的闡釋和證明。
首先,堅持中國道路,就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中國有獨特的文明、獨特的曆史、獨特的國情,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沒法走前人走過的道路,沒有照搬別人、別國現成的經驗,體(ti) 現了黨(dang) 的先進性、創造性和中華民族奮發奮鬥的勇氣與(yu) 中華文化求通求變的智慧。我們(men) 黨(dang)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堅持從(cong) 我國國情出發,探索並形成了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民主主義(yi) 革命道路、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道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在世界上高高舉(ju) 起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本質內(nei) 涵包括堅持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方略、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體(ti) 係與(yu) 市場經濟的創造性結合、堅持解放生產(chan) 力和發展是硬道理、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依法治國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製度優(you) 勢、堅持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獨立自主和全麵學習(xi) 人類創造的一切有益成果、堅持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新發展理念、堅持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和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等。這條中國道路既體(ti) 現了黨(dang) 的信仰和原則的堅定性、社會(hui) 發展方向的科學性、思想和理論的創造性,又契合中國的國情民意,既充分發揮了國內(nei) 的優(you) 勢,又緊緊抓住了世界現代化潮流帶來的機遇,匯聚成了黨(dang) 的堅強組織領導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巨大創造力有機結合的曆史洪流,從(cong) 而使中國僅(jin) 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ye) 化曆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以不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走得對、走得通、走得好。
其次,堅持中國道路,就是要堅持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現代化從(cong) 經濟上講主要是科學技術加速發展和快速運用、社會(hui) 化大生產(chan) 不斷擴展、生產(chan) 資源全球配置、產(chan) 品和資本全球流通的社會(hui) 狀態,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經形式和強勁動力。現代化是世界潮流,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現代化是曆史地發生的,既有曆史的必然性,也有曆史的偶然性。盡管現代化起源於(yu) 西歐,最先興(xing) 盛於(yu) 歐美,但現代化並非隻有歐美這樣一種發生發展路徑。從(cong) 邏輯上講,現代化並非隻有歐美一種形式、一種標準;從(cong) 道義(yi) 上講,歐美的現代化進程充滿著“原罪”,是以野蠻的資本主義(yi) 原始積累和血腥殘酷的殖民掠奪進行的,在創造西方資本主義(yi) 文明的同時,也嚴(yan) 重地侵害甚至毀滅了其他民族和地域的文明;從(cong) 現實性上講,西方現代文明具有獨斷性、排他性、侵略性和不可複製性、不可持續性,後發國家根本不具有采取這種方式實現現代化的現實條件。西方的現代化道路是以資本為(wei) 中心的現代化、兩(liang) 極分化的現代化、物質主義(yi) 膨脹的現代化、對外擴張掠奪的現代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一百周年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中國的現代化沒有走西方的老路,而是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與(yu) 西方式現代化相比,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更好實現人和物統一的現代化、不同國家互利共贏和不同文明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也是更有魅力和引領力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與(yu)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兩(liang) 個(ge) 結合”的產(chan) 物,是悠久的曆史根脈、深厚的現實基礎、激蕩澎湃的世界潮流的有機融合,豐(feng) 富了人類文明的新內(nei) 涵。
再次,堅持中國道路,就是要堅持走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道路。人類文明進步是不可抗拒的大趨勢,這是由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共同追求和共同努力決(jue) 定的。但人類文明進步的進程在世界範圍內(nei) 是不均衡的,有先發文明、後發文明,也有軸心文明和邊緣性文明,還有延續性文明和中斷的文明。中華文明不僅(jin) 是與(yu) 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lun) 文明、古希臘文明一起享譽世界的五大古文明之一,而且是這五大古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文明的興(xing) 盛和延續說明了文明的生命力、適應力、學習(xi) 力和抗挫力。文明的起源、發展、傳(chuan) 播往往以特定的地域、民族、國家等為(wei) 核心,能夠極大地增強文明進步的凝聚力和組織力。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繁衍生息在中華大地上,創造的璀璨的中華文明直到西方工業(ye) 革命前一直處在世界文明的先進行列。盡管鴉片戰爭(zheng) 後中華民族陷入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悲慘境地,但富於(yu) 文明積澱和文明雄心的中華民族一刻也沒放棄實現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鬥爭(zheng) 和創造。因為(wei) 隻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中華文明的價(jia) 值實現、進步發展和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才能具有強大的主體(ti) 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艱難探索中,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導使中國人民掌握了精神上的主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成立使民族複興(xing) 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指出,黨(dang) 的百年奮鬥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正確道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道路與(yu)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具有同向性、同步性,堅持中國道路與(yu) 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完全一致的,這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個(ge) 創舉(ju) 。這種文明形態在社會(hui) 基本製度上區別於(yu) 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形態下的文明,具有政治發展上的進步性和革命性;在發展理念上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具有文明進步的可持續性;在發展方式上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ti) ”,道路、理論、製度和文化相輔相成,具有文明進步的全麵性和保障性。
最後,中國道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就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道路對世界的貢獻不僅(jin) 在於(yu) 使中國從(cong) 一個(ge) 落後的發展中大國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內(nei) 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為(wei) 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與(yu) 活力,而且在於(yu) 中國道路所創造的文明新形態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新方向、新路徑、新境界、新可能、新希望。判斷中國道路對人類重大貢獻最為(wei) 切實的標準,主要就是看它是否能夠為(wei) 人類擺脫當前資本主義(yi) 危機,為(wei) 創立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開辟道路、提供智慧。作為(wei) 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道路具有三重邏輯:一是社會(hui) 主義(yi) 邏輯,使社會(hui) 主義(yi) 與(yu) 現代化有機結合。這種結合在“價(jia) 值—規範”層麵上,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是由社會(hui) 主義(yi) 邏輯決(jue) 定的,是由社會(hui) 主義(yi) 的價(jia) 值原則、核心理念所決(jue) 定的。社會(hui) 主義(yi) 堅持以人為(wei) 本、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原則,而資本主義(yi) 則遵循的是以物為(wei) 本、以資本為(wei) 中心的邏輯。中國式現代化與(yu) 西方資本主義(yi) 現代化的區別,不在於(yu) 有沒有資本、搞不搞市場經濟,而在於(yu) 以什麽(me) 為(wei) 現代化的價(jia) 值原則。以物為(wei) 本的現代化與(yu) 以人為(wei) 本的現代化是有顯著區別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旨在實現“兩(liang) 個(ge) 解放”,即生產(chan) 力的解放與(yu) 人的解放。社會(hui) 主義(yi) 以“人類社會(hui) ”或“社會(hui) 的人類”為(wei) 立足點,區別於(yu) 資本主義(yi) 立足於(yu) 個(ge) 體(ti) 的利己主義(yi) 原則。西方式現代化以利己主義(yi) 為(wei) 基本原則,而中國式現代化以人類社會(hui) 的“共同體(ti) ”為(wei) 基本建製,把“共同體(ti) ”“集體(ti) ”“社會(hui) ”放到重要位置,從(cong) 而追求“公共服務動機”,這更符合人的社會(hui) 存在的屬性和更高層次的需求。具體(ti) 來說,中國式現代化以“公共服務動機”為(wei) 基本遵循,超越資本主義(yi) “理性經濟人假設”的狹隘性和曆史局限性,以實現社會(hui) 公平和共同富裕為(wei) 價(jia) 值目標。在“製度—實踐”層麵上,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通過駕馭資本、引導和規範市場經濟,確保社會(hui) 主義(yi) 和共同富裕的方向,從(cong) 而區別於(yu) 西方自由市場經濟的製度模式;全過程人民民主製度體(ti) 係發揮了對人民民主的製度支撐功能,更加突出實質性民主、保障切實的民主實效,區別於(yu) 西方自由民主的製度模式。二是現代化邏輯,主要包括現代化目標導向、工業(ye) 化形態和市場經濟體(ti) 製。其一,曆史性地、循序漸進地提出和界定現代化的具體(ti) 目標,從(cong) 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周恩來總理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具有現代農(nong) 業(ye) 、現代工業(ye) 、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hui) 主義(yi) 強國”的目標,到1979年鄧小平同誌對國際友人明確闡釋的“小康之家”的現代化目標,再到2021年隨著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的完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莊嚴(yan) 宣示我國進入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國的現代化目標既勇於(yu) 融入世界現代化潮流又深刻地體(ti) 現了中國的實際、曆史階段和文化內(nei) 涵,富於(yu) 感召力和可行性。其二,把實現工業(ye) 化作為(wei) 現代化的基礎和前提,把工業(ye) 化的規模和水平作為(wei) 鞏固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重要保障,不斷推動中國社會(hui) 從(cong) 農(nong) 業(ye) 社會(hui) 向工業(ye) 社會(hui) 乃至後工業(ye) 社會(hui) 轉型,遵循著工業(ye) 化、現代化的普遍邏輯。其三,自覺遵循市場經濟邏輯,注重吸收和揚棄資本主義(yi) 發展的文明成果。從(cong) 技術社會(hui) 形態看,現代化邏輯主要為(wei) 工業(ye) 化;從(cong) 經濟社會(hui) 形態看,現代化表現為(wei) 商品化、市場化、全球化,即市場經濟的形態和階段。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就在於(yu) 改革開放以來不斷破除傳(chuan) 統社會(hui) 主義(yi) 模式和觀念,承認並運用市場經濟邏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切合了文明進步的曆史規律,極大地激發了經濟發展的動力與(yu) 活力。三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邏輯,賦予了現代化強大而持久的精神力量。實現中華民族複興(xing) 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宏偉(wei) 目標,也是百年黨(dang) 史的主題主線。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賦予民族複興(xing) 新的強大生機,從(cong) 此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展現出新的光明前景。中國式現代化的民族複興(xing) 邏輯,主要由三個(ge) 具體(ti) 邏輯構成,即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辯證邏輯、民族複興(xing) 的富強邏輯、民族複興(xing) 的文明邏輯。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辯證邏輯方麵,西方現代化主張“傳(chuan) 統—現代”的“二元論”,即傳(chuan) 統和現代完全對立、無法相容。它把現代社會(hui) 之前的事物歸結為(wei) “傳(chuan) 統性”,把現代社會(hui) 存在稱為(wei) “現代性”。所謂“現代化”,就是用現代性去取代傳(chuan) 統性,表現為(wei) 在特定時空內(nei) 對傳(chuan) 統的否定和替代。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西方的“二元論”思維模式,認為(wei) 傳(chuan) 統與(yu) 現代不是斷裂的、對抗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得益彰的。民族複興(xing) 以中華文化繁榮發展為(wei) 條件,中國式現代化不是要否定中華傳(chuan) 統尤其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而是要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也不斷融入中國現代文化體(ti) 係之中,滋養(yang) 當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在民族複興(xing) 的富強邏輯方麵,近代以來,西方現代文明在全球取得了壓倒性優(you) 勢,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必然意味著要擺脫奴役和貧困,實現獨立和富強,富強邏輯構成了民族複興(xing) 的基本屬性,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在民族複興(xing) 的文明邏輯方麵,文明是洞察中華民族的重要密碼,也是理解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重要密碼。中國不是一般意義(yi) 上的民族國家,而是“文明型國家”。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僅(jin) 包括富強邏輯,更包括文明邏輯;中國崛起不僅(jin) 意味著經濟增長,更意味著文明崛起。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一方麵推動中華文化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另一方麵將實現中華文明、社會(hui) 主義(yi) 文明和現代文明的有機融合。馬克思主義(yi) 依據生產(chan) 方式劃分人類文明的曆史階段,使得馬克思主義(yi) 文明觀既揚棄了單線程的文明進化論,也為(wei) 超越資本主義(yi) 文明即建構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合理解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概念是對馬克思主義(yi) 文明觀的繼承與(yu) 發展,顛覆了西方資本主義(yi) 模式和資本主義(yi) 文明充斥的資本邏輯、兩(liang) 極分化邏輯、物質主義(yi) 邏輯、異化邏輯和弱肉強食的叢(cong) 林法則,展現出來的是代表人類文明新價(jia) 值取向的人民邏輯、共同富裕邏輯、人的全麵而自由發展的邏輯和各國人民一致平等共同進步的正義(yi) 法則。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入推進,實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和市場經濟的統一,實現了資本和共同富裕的統一,實現了人性和生產(chan) 方式的統一,不僅(jin) 將徹底改寫(xie) 現代化的世界版圖,而且對西方現代化的理論譜係及其理論、模式、概念、範疇、標準等,都是一種超越和創新。在未來的實踐中,中國式現代化將逐步推動構建人類文明新秩序,不斷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
四、堅定文明自信,進一步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重視對中國規律、中國式民主、中國價(jia) 值的研究和傳(chuan) 播
“月映千江,終是一月;萬(wan) 物紛呈,終歸一理。”中國道路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與(yu) 為(wei) 人類謀大同是一致的。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引領和推進人類文明新形態更加豐(feng) 富、不斷拓展、廣泛流傳(chuan) ,必須堅定文明自信,進一步在如下幾個(ge) 方麵著力。
首先,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必須建立在把握和運用“中國規律”之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yi) 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曆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因而能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馬克思主義(yi) 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hui) 、人類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學真理,成為(wei)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思想和精神力量。但馬克思主義(yi) 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自成立之日起,在堅定馬克思主義(yi) 信仰的同時,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偉(wei) 大實踐,使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實踐性、開放性和時代性在中國得到充分檢驗、充分彰顯、充分體(ti) 現。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進行了全新概括,指出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麽(me) 樣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什麽(me) 樣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建設什麽(me) 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等重大時代課題,體(ti) 現了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也充分揭示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性,以及引領中國和世界走向一種新的人類文明的重要價(jia) 值。
中國式現代化的起步與(yu) 躍升,雖然處於(yu) 資本主義(yi) 大國主導的世界政治經濟秩序中,但與(yu) 資本主義(yi) 現代化有著質的區別。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徹底打破了隻有遵循資本主義(yi) 現代化模式才能實現現代化的神話。中國式現代化曆程曆經艱辛、充滿曲折而最終柳暗花明、別開生麵,包括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每個(ge) 曆史時期及其奮鬥、經驗和成就,都深刻蘊含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對“中國規律”的探索、把握和運用。我們(men) 要從(cong) 曆史長河、時代大潮、時代風雲(yun) 的內(nei) 在關(guan) 聯中,從(cong) 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的辯證結合中,去探索“中國規律”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其中的關(guan) 鍵因素包括: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中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緊緊把握和平與(yu) 發展世界潮流所帶來的曆史機遇,堅持擴大開放和加強國際合作,加快高質量發展、確保可持續發展,又充分認識世界正在潛滋暗長的傳(chuan) 統威脅和非傳(chuan) 統風險,樹立國家總體(ti) 安全觀,堅持獨立自主,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鞏固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不可逆轉之勢;在強化國家能力和製度建設中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充分發揮黨(dang) 的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you) 勢,加強黨(dang) 對現代化建設的全麵領導、總體(ti) 規劃、統籌協調,全麵推進政治現代化,有效應對大規模經濟變革、深層次社會(hui) 結構調整以及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經濟政治形勢對製度建設和社會(hui) 心理的嚴(yan) 峻挑戰,為(wei) 整體(ti) 現代化提供動力和保障;在全麵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深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落實現代化的以人為(wei) 本原則,消除資本主義(yi) 現代化的非全麵、非均衡、非公平、非正義(yi) 的痼疾,以實現共同富裕為(wei) 導向和依托,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推進現代化,讓全體(ti) 人民共創共享現代化的成果,最大限度地增強現代化的動力;從(cong) 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深刻把握對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建設規律的認識,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堅持黨(dang) 要管黨(dang) 、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勇於(yu) 進行自我革命,“必須以黨(dang) 章為(wei) 根本遵循,把黨(dang) 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dang) 和製度建黨(dang) 同向發力,統籌推進黨(dang) 的各項建設,抓住‘關(guan) 鍵少數’,堅持‘三嚴(yan) 三實’,堅持民主集中製,嚴(yan) 肅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嚴(yan) 明黨(dang) 的紀律,強化黨(dang) 內(nei) 監督,發展積極健康的黨(dang) 內(nei) 政治文化,全麵淨化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態,堅決(jue) 糾正各種不正之風,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不斷增強黨(dang) 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終保持黨(dang) 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5]8.永葆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的本色,始終牢記黨(dang) 的初心使命,確保中國現代化建設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發展具有強大的領導力量。
其次,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式民主”這一中國製度。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jia) 值,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生命。“中國式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重要支柱和製度優(you) 勢,是“中國之治”的重要保證。中國今天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一個(ge) 重要因素就是中國特色民主製度的強有力支撐。民主的價(jia) 值追求是共同的,而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feng) 富多樣的。一個(ge) 國家民主不民主,關(guan) 鍵在於(yu) 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而不在於(yu) 集權或分權的具體(ti) 形式。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除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外,沒有任何一種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能夠如此深刻和廣泛地動員人民的力量、激發人民的創造活力、賦予人民實質的民主權利、實現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創造曆史的偉(wei) 業(ye) ,在這樣短的曆史時期內(nei) 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在當今中國,人民享有廣泛充分、真實具體(ti) 、有效管用的民主,由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的根本政治製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基層群眾(zhong) 自治製度等構成的人民民主製度具有完整性、全麵性、切實性,涵蓋了民主選舉(ju) 、民主協商、民主決(jue) 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全過程。“中國式民主”不同於(yu) 已有的任何一種民主實踐,它是一種全過程人民民主,創造了人類民主的新形態。這種“中國式民主”是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民主,既“全麵依法治國”,又“全麵依規治黨(dang) ”。這種民主既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與(yu) 中華民族的複興(xing) ,也豐(feng) 富了人類政治文明的新形態。在發展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征程中,我們(men) 要進一步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基礎研究、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製度類型學研究、全過程人民民主與(yu) 協商民主結構關(guan) 係的研究,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研究成果運用於(yu) 國家治理、地方治理實踐,並不斷推進、改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國家形象的對外傳(chuan) 播,為(wei) 全人類的民主發展做出中國貢獻。
小智治事,大智治製。中國之治必須依靠製度和法度。二十一世紀世界格局的發展變化趨向將以誰有權製定規則為(wei) 核心,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進程中,要將“中國式民主”的新理念、新經驗、新規則傳(chuan) 播和引入全球治理新格局。加強全球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ti) 製變革已是大勢所趨,參與(yu) 和主導全球治理規則製定的能力,不僅(jin) 事關(guan) 對未來發展製高點的占據問題,而且事關(guan) 各國在國際秩序和國際體(ti) 係製度性安排中的地位和作用。新時代的中國越來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要更加清醒地、積極地站在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視角著力增強新型國際規則製定能力、議程設置能力、輿論宣傳(chuan) 能力、統籌協調能力,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用中國智慧照亮人類發展前程,用中國實踐推動全球共同發展,為(wei) 人類文明探索美好未來。
再次,構建人類文明新形態,必須樹立對於(yu) “中國價(jia) 值”的價(jia) 值觀自信。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建立於(yu) 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基礎上的正義(yi) 事業(ye)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新的論斷,體(ti) 現了對人類文明發展路徑的高度自覺,是對盛行幾百年的西方文明中心論的一種超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各種文明本沒有衝(chong) 突,隻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我們(men) 既要讓本國文明充滿勃勃生機,又要為(wei) 他國文明發展創造條件,讓世界文明百花園群芳競豔。……親(qin) 仁善鄰、協和萬(wan) 邦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華文明鮮明的價(jia) 值導向,革故鼎新、與(yu) 時俱進是中華文明永恒的精神氣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華文明內(nei) 在的生存理念。今日之中國,不僅(jin) 是中國之中國,而且是亞(ya) 洲之中國、世界之中國。未來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貢獻世界。”[5]397-404我們(men) 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說到底是堅定文化自信,堅定價(jia) 值觀自信,堅定曆史自信,堅定文明自信。中國的價(jia) 值觀富於(yu) 情意、尊崇道義(yi) 、重視整體(ti) ,強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和而不同”“與(yu) 人為(wei) 善”,具有契合人類終極情感和意義(yi) 追求的內(nei) 在先進性,利於(yu) 化解個(ge) 體(ti) 利益與(yu) 共同利益的矛盾衝(chong) 突。中國價(jia) 值觀認為(wei) ,滿足他者自我需要與(yu) 滿足自我需求具有一致性,個(ge) 體(ti) 之間、社會(hui) 之間、國家之間、文明之間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yu) 共,天下大同”[6]。麵對充滿分歧、矛盾、衝(chong) 突的現實世界,隻有承認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共同價(jia) 值,才能在兼顧共同利益的同時實現個(ge) 體(ti) 利益。我們(men) 反對“普世價(jia) 值”,但承認“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於(yu) 現實世界每個(ge) 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我們(men) 需要回答“世界怎麽(me) 了,人類何處去”的共同問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價(jia) 值追求,是推動曆史車輪向著光明的前途前進的美好願望。麵向未來,中華文明要一如既往地為(wei) 世界共同發展做貢獻,一如既往地為(wei) 世界文明交流互鑒做貢獻,一如既往地為(wei) 世界和平安寧做貢獻。在曆史上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中華民族,必將以跨越時空的文化魅力,推動各國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以人類文明新形態為(wei) 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做出更大的貢獻。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體(ti) 現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文化的天下情懷,體(ti) 現著新時代中國為(wei) 世界和平與(yu) 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的責任與(yu) 擔當,強化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不僅(jin) 是中國實現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目標的行動指南,而且指引了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新前程、新境界。我們(men) 要以曆史的自覺、曆史的擔當樹立文明自信,在中國與(yu) 世界的語境中研究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研究我們(men) 黨(dang) 如何長期執政、我們(men) 國家如何長治久安,研究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研究人類文明新形態,共同追求人類進步,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共同開創後疫情時代的美好世界。
參考文獻:
[1]本書(shu) 編寫(xie) 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何毅亭。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yi) [N]。學習(xi) 時報,2018-05-18(1)。
[3]楊天宇。禮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4]習(xi) 近平。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45.
[5]習(xi) 近平。論黨(dang) 的宣傳(chuan) 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6]費孝通,麻國慶。美好社會(hui) 與(yu) 美美與(yu) 共:費孝通對現時代的思考[M]。北京:生活·讀書(shu) ·新知三聯書(shu) 店,201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