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秀:北京學研究的使命與任務

  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所長、教授 張寶秀2025-05-17

編者按:2016年5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2022年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自主知識體(ti) 係。”2024年12月,全國各省區市社科聯聯席會(hui) 議在鄭州召開,河南省社科聯以“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探索地方學學科建設,為(wei) 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ti) 係貢獻力量”為(wei) 主題,邀請省內(nei) 外知名專(zhuan) 家對如火如荼的地方學進行深入研討,這是全國範圍內(nei) 首次對地方學研究進行集中研討。現將專(zhuan) 家發言摘編如下,以饗讀者。

1747439662421844.jpg

20世紀90年代,“北京學”概念開始出現。北京學屬於(yu) 城市地方學,是一門研究北京城市及其環境共同組成的城市地域綜合體(ti) 形成、演化、發展規律,為(wei) 北京城市發展戰略和管理決(jue) 策提供應用理論基礎的學科,是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hui) 科學的交叉學科,具有區域性、綜合性、係統性和應用性的特點。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所以北京學也屬於(yu) 首都學範疇。北京學植根於(yu) 北京地方形成和首都發展實踐,其使命是研究北京、挖掘文化、傳(chuan) 承文脈、服務發展,以北京曆史文化名城的時空演進、保護發展與(yu) 文化傳(chuan) 承為(wei) 主線,深入挖掘首都文化內(nei) 涵、闡釋北京文化特征,深入研究作為(wei) 國情有機組成部分的市情,服務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服務作為(wei) 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國首都高質量發展和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為(wei) 北京傳(chuan) 承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提供強有力的首都文化支撐和地方生動實踐。

北京學學科以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為(wei) 平台依托,以“立足北京、研究北京、服務北京”為(wei) 平台建設宗旨,堅持“時—空—人結合”“過去—現在—未來貫通”的研究視角,以中觀到微觀層次的調查研究為(wei) 重點,積極開展綜合研究、應用研究和人才培養(yang) 。設有四個(ge) 重點研究方向:北京曆史文化名城律動與(yu) 保護發展;北京文化遺產(chan) 保護與(yu) 利用;首都文化內(nei) 涵挖掘與(yu) 文脈傳(chuan) 承;時空智能與(yu) 首都文化感知計算。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