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5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2022年4月2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ti) 係。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構建中國哲學社會(hui) 科學自主知識體(ti) 係。”2024年12月,全國各省區市社科聯聯席會(hui) 議在鄭州召開,河南省社科聯以“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探索地方學學科建設,為(wei) 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ti) 係貢獻力量”為(wei) 主題,邀請省內(nei) 外知名專(zhuan) 家對如火如荼的地方學進行深入研討,這是全國範圍內(nei) 首次對地方學研究進行集中研討。現將專(zhuan) 家發言摘編如下,以饗讀者。
雲(yun) 岡(gang) 學是一門以地名命名,以保護世界文化遺產(chan) ,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目的,集石窟保護、研究、管理、利用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交叉學科。具體(ti) 包括六個(ge) 分支領域:一是雲(yun) 岡(gang) 石窟考古,以雲(yun) 岡(gang) 為(wei) 代表的佛教石窟寺院及其宗教思想藝術。二是砂岩體(ti) 石窟的文物保護技術和科技考古。三是雲(yun) 岡(gang) 藝術的傳(chuan) 承和利用。四是北魏平城時代北方族群交往交流交融與(yu) 北魏絲(si) 綢之路文化交流。五是“雲(yun) 岡(gang) 模式”內(nei) 容和其廣泛影響。六是雲(yun) 岡(gang) 學理論。
雲(yun) 岡(gang) 學立足自身的文物資源,從(cong) 核心部分、邊緣部分、相關(guan) 聯部分三個(ge) 層級確立研究對象。核心部分是雲(yun) 岡(gang) 石窟的本體(ti) 保護及研究,包括石窟保護、石窟寺考古、雲(yun) 岡(gang) 地區的曆史、地理、水係、相關(guan) 的曆史文獻和碑誌材料等。第二層的對象是不限於(yu) 大同區域特別是北魏平城時期的曆史文化遺存。第三層是受雲(yun) 岡(gang) 模式影響的山西及中國石窟寺文化遺存。
雲(yun) 岡(gang) 學研究的理論方法,也是未來的研究對象。一是加強實地調查和書(shu) 齋研析。二是文物研究、文獻史學與(yu) 人類學需互相結合。三是從(cong) 鮮卑文化信仰、絲(si) 綢之路、遊牧與(yu) 農(nong) 耕、民族匯聚融合多方麵切入,考察雲(yun) 岡(gang) 石窟的興(xing) 建以及平城的城市建設、人口遷徙等。四是加強多學科協作,聯合攻關(guan) 。五是要兼收並蓄國內(nei) 外優(you) 秀的考古學理論與(yu) 方法,特別注意吸收敦煌學的優(you) 點,借助國內(nei) 外現有研究成果,開拓新的學術研究領域。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