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由南陽市社科聯主辦、南陽市梅溪沙生活書(shu) 店承辦的“中原大講堂·南陽講堂”開講,邀請南陽市博物館副館長、研究員張曉剛作客,為(wei) 大家深入講解“諸葛亮躬耕地襄陽南陽之爭(zheng) 的形成與(yu) 演變”。
張曉剛以時間為(wei) 脈絡,分析了三國、西晉、東(dong) 晉、南北朝直至今日關(guan) 於(yu) 諸葛亮躬耕地的相關(guan) 史料記載、學者說法、社會(hui) 爭(zheng) 議,為(wei) 大家詳細梳理了襄陽南陽躬耕地之爭(zheng) 的形成與(yu) 演化。張曉剛指出,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yu) 南陽”中的“南陽”指南陽郡,按照當時行政區劃,襄陽隸屬於(yu) 南郡,與(yu) 南陽郡以漢水為(wei) 分界線分居南北,故襄陽與(yu) 躬耕地南陽毫無瓜葛。西晉時期,未有人對諸葛亮躬耕於(yu) 南陽有質疑。東(dong) 晉十六國時期,王隱在《蜀記》中第一次把諸葛亮與(yu) 隆中聯係起來,而隆中的方位並不明確。襄陽人習(xi) 鑿齒《漢晉春秋》中有“亮家於(yu) 南陽之鄧州縣,在襄陽城西二十裏,號曰隆中”,後人常以此為(wei) 據,混淆諸葛亮家、宅、躬耕地,認為(wei) 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隆中。襄陽南陽躬耕地之爭(zheng) 從(cong) 此拉開序幕。
張館長的講解客觀公允、條分縷析,在座聽眾(zhong) 紛紛表示受益匪淺,身為(wei) 南陽人,對躬耕地之爭(zheng) 應該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以便更好的保護和傳(chuan) 承“智聖”諸葛亮躬耕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