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貫徹落實社科普及條例 依法提升公眾科學文化素質

河南日報  2017-09-21

  2016年11月18日,河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常務委員會(hui) 第二十五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了《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這是我省社科領域的第一部法律,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精神的具體(ti) 體(ti) 現,也是當前和今後全省開展社科普及工作的法律保障和行動指南。在2017年9月10日至16日河南省第一個(ge) 社科普及周活動期間,部分專(zhuan) 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圍繞《條例》的貫徹落實,撰寫(xie) 了係列文章,現摘要刊發。


  推動我省社科普及工作再上新台階

  □省社科聯副主席王朝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指出:“一個(ge) 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ge) 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社會(hui) 科學具有認識世界、傳(chuan) 承文明、創新理論、谘政育人、服務社會(hui) 的重要作用。社會(hui) 科學普及擔負著傳(chuan) 播社會(hui) 科學理論、提升人的科學文化素質、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使命和責任。社會(hui) 科學知識隻有通過宣傳(chuan) 普及,才能為(wei) 廣大群眾(zhong) 所掌握;社會(hui) 科學普及的組織開展隻有納入製度化、法治化軌道,才能得到切實的保障和落實。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已於(yu) 2016年11月18日經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hui) 第二十五次會(hui) 議通過,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條例》的頒布、實施,賦予了我省廣大社科普及工作者新的曆史使命,也對今後我省社科普及工作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作為(wei) 組織開展普及工作的重要力量,省社科聯緊緊圍繞《條例》相關(guan) 規定,充分發揮“聯”的優(you) 勢,充分調動各方麵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法科普,積極作為(wei) ,把注重頂層設計與(yu) 抓好具體(ti) 活動結合起來,努力推動社科普及工作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工作導向。省社科聯組織舉(ju) 辦的中原大講堂、社科知識大篷車進基層等活動,用群眾(zhong) 喜歡聽、聽得懂的語言來說話,把係統的社科理論以通俗易懂、易於(yu) 接受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向群眾(zhong) 普及,深受人民群眾(zhong) 的喜愛與(yu) 歡迎。中原大講堂被譽為(wei) 河南的“百家講壇”。中宣部《宣傳(chuan) 工作》第106期向全國推介了社科知識大篷車進基層的做法和經驗。二是全力確保《條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條例》規定的社科普及周活動已經取得圓滿成功。聯席會(hui) 議製度、社科普及工作納入群眾(zhong) 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測評體(ti) 係、實施省級社科普及與(yu) 應用優(you) 秀成果評選、表彰社科普及工作先進單位先進個(ge) 人等工作,省社科聯正在全力溝通協調,力爭(zheng) 早日有效實施。三是努力提高普及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吸引力。社科普及工作的生命力在於(yu) 社科理論和社科知識真正被群眾(zhong) 所掌握,社科普及工作的活力在於(yu) 普及手段的不斷創新。省社科聯將繼續辦好社科普及周、中原大講堂、社科知識大篷車進基層、河南發展高層論壇、社科普及規劃項目、社科普及基地創建等品牌活動,同時積極探索新的普及工作平台和抓手,更加注重“兩(liang) 微一端”的開發和運用,進一步加強社科普及信息化建設步伐,建立並完善大眾(zhong) 溝通方式,創新社科普及工作載體(ti) ,整合社科普及工作資源,推動《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的全麵貫徹落實,為(wei) 繁榮發展我省社科普及事業(ye) 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以製度的力量推動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

  □省社科院院長張占倉(cang)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是我省第一次對社會(hui) 科學普及進行地方立法,以製度的力量推動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哲學社會(hui) 科學是人們(men)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曆史發展和社會(hui) 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ge) 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ti) 現了一個(ge) 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一個(ge) 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jue) 於(yu) 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jue) 於(yu) 哲學社會(hui) 科學發展水平。一個(ge) 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ge) 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在這個(ge) 過程中,哲學社會(hui) 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話中對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戰略地位闡述得非常清楚,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進程中,哲學社會(hui) 科學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非常重要,有了重要研究成果以後,成果的轉化、應用、普及也非常重要。隻有大量新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成果持續不斷的應用與(yu) 普及,全省人民的科學素質才能夠穩定提升。

  人類曆史證明,人類社會(hui) 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因此,社會(hui) 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hui) 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經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持續高速發展,從(cong) 2010年開始我們(men) 已經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對全球GDP增長貢獻在30%以上,對全球宏觀格局影響比較大。特別是2014年在北京舉(ju) 辦了APEK峰會(hui) ,2016年在杭州舉(ju) 行G20峰會(hui) ,今年5月在北京舉(ju) 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層論壇,最近在廈門舉(ju) 行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hui) 晤,這些大型國際活動中,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等已成為(wei) 全球發展的重要引領力量。所以,當代中國正經曆著我國曆史上最為(wei) 廣泛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曆史上最為(wei) 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對全球發展的影響越來越深遠。這種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社會(hui) 變革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正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的那樣,“這是一個(ge) 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chan) 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ge) 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chan) 生思想的時代。”而新理論與(yu) 新思想不僅(jin) 需要創新創造,更需要普及與(yu) 應用。《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將為(wei)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作出曆史性貢獻。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將為(wei) 河南省提升全社會(hui) 社科知識與(yu) 能力發揮空前的重要作用,願社會(hui) 各界高度重視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共同為(wei) 我們(men) 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奉獻各自的智慧與(yu) 力量。


  發揮高校在社科普及工作中的優(you) 勢

  □鄭州大學教授辛世俊

  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在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中的優(you) 勢,是高等院校服務社會(hui) 的職能所在,也是高校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一是發揮高等院校學科齊全的優(you) 勢。《條例》第二章第七條在談到社會(hui) 科學普及的主要內(nei) 容時列舉(ju) 了“哲學、經濟學、法學、社會(hui) 學、教育學、文學、曆史學、軍(jun) 事學、管理學、藝術學等社會(hui) 科學基本知識。”我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學科齊全,基本上涵蓋了上述學科,其他高校也都有相關(guan) 的學科,各高校可以利用各自的學科優(you) 勢,組織、指導、支持本單位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開展社會(hui) 科學普及和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麵向公眾(zhong) 舉(ju) 辦講座、提供谘詢、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二是發揮高校人才隊伍優(you) 勢。高校不僅(jin) 學科齊全,而且人才濟濟。各高校都具有老中青相結合的社會(hui) 科學研究與(yu) 普及隊伍,這是一批寶貴的人才資源。社科聯應將這些社科人才組織起來,按照不同專(zhuan) 業(ye) 、不同課題,建立社科普及專(zhuan) 家人才庫,發揮不同專(zhuan) 家的特長,引導他們(men) 在普及社會(hui) 科學的豐(feng) 富實踐中發揮作用。

  三是發揮高校的科研優(you) 勢。1942年5月,毛澤東(dong)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全麵闡明了普及與(yu) 提高的關(guan) 係。毛澤東(dong) 指出,普及與(yu) 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開的。普及工作若是永遠停止在一個(ge) 水平上,這種普及是沒有什麽(me) 意義(yi) 的。我們(men) 的提高是在普及基礎上的提高,我們(men) 的普及是在提高指導下的普及。毛澤東(dong) 談的雖然是文藝的普及與(yu) 提高,但對當前的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類社會(hui) 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為(wei) 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提供了大展宏圖的舞台,高校社科工作者應發揚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強化問題意識,加強理論研究,為(wei) 社科普及工作打下堅固的思想理論基礎,努力推動普及工作向更高水平邁進。


  《條例》構建了大科普格局

  □省社科聯普及工作處處長李同新

  《條例》第四條規定:“社會(hui) 科學普及是公益性事業(ye) 。組織、支持和參與(yu) 社會(hui) 科學普及活動是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這就從(cong) 性質上規定了社科普及“公益事業(ye) ”屬性,奠定了社科普及是“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的大科普格局。

  所謂大科普格局,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政府主導。政府主導以一個(ge) 機製、五個(ge) 納入、三個(ge) 鼓勵為(wei) 標誌。

  一個(ge) 機製。聯席會(hui) 議製度是政府主導的主要標誌。《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聯席會(hui) 議製度,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

  五個(ge) 納入。《條例》第十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納入國民經濟與(yu) 社會(hui) 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和群眾(zhong) 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測評體(ti) 係”;第二十四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的投入,將社會(hui) 科學普及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第二十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社會(hui) 科學普及場館及設施的建設納入城鄉(xiang) 建設規劃”。

  三個(ge) 鼓勵。《條例》在表彰獎勵社科普及工作,維護普及工作者權益方麵作了詳細規定。如第三十五條規定:“建立社會(hui) 科學普及與(yu) 應用成果評價(jia) 機製”,第三十六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和有關(guan) 單位應當對繁榮發展社會(hui) 科學普及事業(ye) 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ge) 人,予以表彰和獎勵”,第三十五條規定:“有關(guan) 部門、單位在組織社會(hui) 科學專(zhuan) 業(ye) 技術職務資格評定時,應當將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成果作為(wei) 綜合評價(jia) 與(yu) 考核的依據之一”。這些規定,成為(wei) 社科普及工作的強力推手。

  社科聯主辦。《條例》對社科聯的職責義(yi) 務作了具體(ti) 界定。如第十二條規定:“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聯席會(hui) 議的日常事務由同級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負責。”第十三條規定了社科聯具體(ti) 職責:“縣級以上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應當協助本級人民政府製定並落實社會(hui) 科學普及規劃和工作計劃;指導社會(hui) 科學類社會(hui) 組織和社會(hui) 科學普及基地及個(ge) 人開展普及活動。”等等。這類條款,確定了各級社科聯在社科普及中主要承辦者的作用。

  全社會(hui) 參與(yu) 。《條例》第四章“社會(hui) 責任”,將“社會(hui) 支持、公眾(zhong) 參與(yu) 、資源共享、服務大眾(zhong) ”的原則具體(ti) 落實到了工作層麵。第十四條至二十三條,對國家機關(guan) 、群眾(zhong) 團體(ti) 、企事業(ye) 單位、教育機構、基層組織、新聞出版、普及基地等社會(hui) 各界在社科普及的責任作了詳細規定,使大科普格局名副其實。


  認真貫徹落實社科普及《條例》

  □河南省經濟學學會(hui) 副會(hui) 長郭軍(jun)

  科學普及,包括自然科學普及,即人們(men) 對大自然奧秘探索方式方法等科學知識的普及,也包括社會(hui) 科學普及,即人們(men) 對經濟、社會(hui) 、文化、政治發展規律等科學知識的普及。人類從(cong) 蒸汽機動力革命,到使用機器和機器體(ti) 係,再到微電子技術、工業(ye) 化與(yu) 信息化融合,進入新知識、新經濟時代,不斷改變著生產(chan) 勞動方式,提高著生產(chan) 勞動效率,自然科學的普及可以說是現實的,深入人心的。社會(hui) 科學的普及則無論從(cong) 意識,還是具體(ti) 內(nei) 容方麵都尚待進一步加強,尤其是社會(hui) 科學所揭示的人類經濟社會(hui) 發展原理、規律等,更是需要堅持一個(ge) 全係統的、全社會(hui) 的、全民眾(zhong) 的傳(chuan) 播普及。社會(hui) 科學普及,就是要把人類從(cong) 原始社會(hui) 、奴隸社會(hui) 、封建社會(hui) 、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以及社會(hui) 主義(yi) 、共產(chan) 主義(yi) 社會(hui) 演化的一般原理、一般規律、一般路徑傳(chuan) 播開來,使人們(men) 的經濟社會(hui) 實踐少一些坎坷,多一些平直;少一些負效應,多一些正效應。

  人類社會(hui) 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社會(hui) 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離不開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對社會(hui) 科學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的傳(chuan) 播普及。綜合社會(hui) 科學普及,可以概括為(wei) 兩(liang) 大基本內(nei) 容特征。一是對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揭示的經濟、社會(hui) 、文化、政治等機製與(yu) 原理信息的傳(chuan) 遞,引領人們(men) 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二是對一個(ge) 時期人們(men) 應該堅持什麽(me) 方向,走什麽(me) 道路,為(wei) 什麽(me) 人服務等理念與(yu) 文化信息的傳(chuan) 播,引領人們(men) 擁有科學的、堅定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價(jia) 值觀、認識論。

  普及科學和技術知識,是國家發展自然科學和社會(hui) 科學事業(ye) 基本的、重要的內(nei) 容。所以我們(men) 一定要以《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頒布實施為(wei) 契機,高度重視哲學社會(hui) 科學事業(ye) 發展,積極推進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努力開創我省哲學社會(hui) 科學工作新局麵。真正發揮社會(hui) 科學在認識世界、傳(chuan) 承文明、創新理論、谘政育人、服務社會(hui) 等方麵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廣大公眾(zhong) 人文社會(hui) 科學素養(yang) 。以社會(hui) 科學理論知識的普及,喚醒和調動起億(yi) 萬(wan) 人民投身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實現中國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社會(hui) 的活力與(yu) 生機。


  ■觀點集萃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頒布實施,填補了我省在社會(hui) 科學普及上的立法空白,也使全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走上製度化、規範化、法製化軌道。《條例》的頒布實施,對我省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知識普及將會(hui) 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是我省理論戰線建設的又一豐(feng) 碩成果。同時,也必將成為(wei) “四個(ge) 自信”中“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為(wei) 全省正在開展的“打造文化高地,樹立中原品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將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法製化、普及內(nei) 容具體(ti) 化、普及責任明確化、普及製度常態化、普及形式規範化,需要認真貫徹落實。

  ——三門峽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市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劉佰洋


  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的立法問題是繁榮發展社會(hui) 科學的一個(ge) 重要問題,也是社會(hui) 科學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通過立法程序以法律、法規形式對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的基本原則、組織管理、社會(hui) 職責、保障措施與(yu) 法律責任等一係列問題作出規定,明確政府、社會(hui) 、公眾(zhong) 在社會(hui) 科學普及方麵的權利、義(yi) 務和責任。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社會(hui) 科學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動員全社會(hui) 力量關(guan) 心、支持和參與(yu) 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進而繁榮和發展社會(hui) 科學事業(ye) ,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現在,河南有了《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對推動河南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開展意義(yi) 重大。今後應積極推進社會(hui) 科學普及立法的完善、實施和執行,從(cong) 而使河南社會(hui) 科學普及走上法製化的軌道。

  ——河南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陳愛國


  加強學習(xi) 宣傳(chuan) ,推進《條例》精神落地生根。抓住社科普及周以及已有的重大活動日等重要時點,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ti) 平台,中原大講堂、社科知識大篷車進基層等開展宣傳(chuan) 活動。多層次強化學習(xi) ,將《條例》作為(wei) 全省各級社科聯、社科類社團組織領導班子的重點學習(xi) 內(nei) 容,突出抓好這個(ge) “關(guan) 鍵少數”。

  做到學以致用,加強社科普及法治化建設。學習(xi) 的目的在於(yu) 運用,貫徹《條例》,要著力加快推進社科普及工作法治化進程。做好地方社科普及製度的修訂工作,進一步完善社科普及載體(ti) 、普及資料管理等方麵的各項製度,依據《條例》加快修改相關(guan) 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推進社科普及製度化建設。

  ——新鄉(xiang) 市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牛翊潔


  河南是中國的文化大省,是華夏曆史文明核心區,是中國思想文化的源頭和聖地,文化傳(chuan) 統深厚。幾千年來,形成了諸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富有特色的中原文化思想體(ti) 係,體(ti) 現了中國人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因此,在貫徹落實《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開展河南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中,必須深入挖掘和闡發中原文化的精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wei) 今用,洋為(wei) 中用,推陳出新,推動其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cong) 理論、觀念、道德等各個(ge) 方麵,激活中原文化生命力,弘揚時代精神,引領社會(hui) 科學界為(wei) 河南、中國發展,甚至世界發展麵臨(lin) 的重大問題,貢獻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jia) 值的理念、主張、方案。

  ——中州大學教授金榮洲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具體(ti) 闡釋了社會(hui) 科學普及的真正含義(yi) ,準確定位科學普及工作的性質,細化了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的內(nei) 容與(yu) 組織形式,對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的組織管理進行了周密的安排。落實好主體(ti) 責任是深入開展社科普及工作的基礎。它強調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是一項係統工程,各個(ge) 職能部門應承擔科普方麵的社會(hui) 責任,提出社會(hui) 科學普及工作的保障措施。還就社科普及事業(ye) 的財政經費投入,開展區域合作、推動資源整合共享,加強社科普及基地建設、信息平台建設、科普隊伍建設,鼓勵社會(hui) 力量、組織和個(ge) 人興(xing) 辦社科普及事業(ye) ,表彰獎勵對社科普及事業(ye) 作出貢獻的單位和個(ge) 人等提出具體(ti) 要求,為(wei) 全麵提升我省社科普及的能力和水平,創造了較好的政策保障和法製保障。

  ——鄭州市委黨(dang) 校副教授胡述寶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明確了社科普及工作的內(nei) 容和形式,使科普工作的開展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和範圍;《條例》明確了各級人民政府和社會(hui) 團體(ti) 在社科普及中的職責,確定了國家機關(guan) 、社會(hui) 團體(ti) 、企事業(ye) 單位及社會(hui) 組織,均有開展科普工作的責任;《條例》加強了對社會(hui) 科學普及基地的管理,基地建設有了法律保障,管理更加合理規範。《條例》的實施,更加有利於(yu) 社科普及工作的開展,各類社科宣傳(chuan) 普及活動在《條例》的指導和引領下有序進行,各項工作的開展做到了有法可依。《條例》的頒布,標誌著河南省社科普及工作從(cong) 此步入法製化、規範化的軌道,對促進我省社科普及事業(ye) 的發展,提高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推動我省文化建設和法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

——鄭州二七紀念館副館長鄧學青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的製定與(yu) 貫徹實施,為(wei) 全省城鄉(xiang) 社區治理的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組織化,帶來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構建了科學文明幸福家園的平台。社科知識將伴隨著生動、豐(feng) 富、實用的普及活動走入社區千家萬(wan) 戶、走入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最終走入民眾(zhong) 心中,成為(wei) 改革創新的力量。

  通過社科普及活動,吸引社區居民關(guan) 心國內(nei) 外的時事政治,關(guan) 注科學發展,關(guan) 愛社會(hui) 弱勢群體(ti) ,主動參與(yu) 學習(xi) 社科知識,創建學習(xi) 型社區。隨著廣大居民社科知識的不斷豐(feng) 富和完善,從(cong) 而提高社區居民議事協商能力。普及社科知識可以有效地幫助社區居民養(yang) 成協商意識、掌握協商方法、提高協商能力,推動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尊重多數人意願又保護少數人合法權益的城鄉(xiang) 社區協商機製,有效化解社區矛盾糾紛,構建和諧文明的社區生活環境。

  ——鄭州市社會(hui) 學學會(hui) 秘書(shu) 長陳怡


  《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普及條例》是我省首個(ge) 有關(guan) 社科普及的地方性法規,它規範和加強了社會(hui) 科學的傳(chuan) 播教育和應用,從(cong) 法律上保障其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條例》對於(yu) 廣泛動員全社會(hui) 積極參與(yu) 社科知識普及,切實提高市民的社會(hui) 科學文化素質,增強城市人文精神和文化軟實力,把河南建成全國重要文化高地都具有重要作用。《條例》的實施不但是全省社科界的大事、喜事,也是我們(men) 基層社區工作的大事、喜事,作為(wei) 鄭州市社科聯駐點社區,我們(men) 在《條例》頒布後就及時組織大家進行了學習(xi) ,認真貫徹落實並取得了較好效果。通過學習(xi) ,我們(men) 對社會(hui) 科學內(nei) 涵認識更加深刻、對社會(hui) 科學指導社會(hui) 實踐的作用認識更加深刻,對做好社科普及的信心更加堅定,對社科普及工作的任務、措施、要求更加明確。通過學習(xi) ,開闊了我們(men) 的視野,創新了工作方法,使千頭萬(wan) 緒的基層工作更加科學化、製度化。

  ——鄭州市中原區桐淮社區主任李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