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香:何以殷墟 | 殷墟,總書記何以向往已久(下)

大河網  2023-10-26

  編者按

  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殷墟一周年前夕,河南省社科聯攜手大河網學術中原聚焦殷墟和殷商文化,邀請河南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李庚香出鏡,進一步挖掘殷墟和殷商文化的考古價(jia) 值、時代價(jia) 值,推出視頻作品《何以殷墟 | 殷墟,總書(shu) 記何以向往已久?(下)》。

  中國著名曆史學家郭沫若先生對殷墟有很高的評價(jia) ,以下將通過他的三句評價(jia) ,讀懂殷墟,讀懂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讀懂中華文明的燦爛。

  郭沫若對殷墟評價(jia) 的第一句話,“殷墟的發現,是新史學的開端。”

  殷墟對於(yu) 中國考古學的意義(yi) ,不唯其埋藏著豐(feng) 富的地下遺存,更在於(yu) 它的發掘與(yu) 中國考古事業(ye) 息息相關(guan) 。

  殷墟是中國現代考古學的搖籃。殷墟發掘不僅(jin) 再現了3000多年前殷墟青銅文明的鼎盛麵貌,同時培養(yang) 了一大批優(you) 秀的考古學人才,形成的優(you) 秀學術傳(chuan) 統、出台的文物保護法規等也對新中國文物考古事業(ye) 產(chan) 生了巨大影響,並延續至今。

  90多年來,殷墟始終是國際考古學界關(guan) 注的熱點,引起了中外學術界的矚目,受到全世界的關(guan) 注,確立了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地位。

  郭沫若對殷墟評價(jia) 的第二句話,“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

  殷墟,位於(yu) 河南省安陽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兩(liang) 岸,商後期叫北蒙,又稱殷,甲骨文卜辭中又稱為(wei) “大邑商”“邑商”。滔滔洹水,見證了殷商的鼎盛。殷墟規模巨大,範圍廣闊,南北長約6公裏,東(dong) 西寬約5公裏,總麵積約2400公頃,出土了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等精美的文物,構成了殷墟獨特的文化內(nei) 涵,展現出殷商王都的宏大氣派。

  考古新發現不斷展示著“大邑商”不可比擬的文明高度和強盛國力,促使考古學者不斷探尋殷人自信的根源,進而探尋中華民族刻入基因血脈的文化自信之根源。

  郭沫若對殷墟評價(jia) 的第三句話,“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於(yu) 讀古書(shu) 。”

  提起殷墟,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兒(er) ,都對後母戊鼎、婦好鴞尊等珍貴文物如數家珍。1928年,從(cong) 考古人以甲骨為(wei) 線索在小屯村挖起第一鏟黃土的那一刻起,殷商王朝的麵紗被徐徐揭開。

  氣勢恢宏的宮殿群、規模龐大的王陵區、高度發達的青銅器、係統成熟的甲骨文、分工明確的手工業(ye) 體(ti) 係……係統展現了商代社會(hui) 文化麵貌、商代文明發展成就。專(zhuan) 家王巍表示,殷墟的發現和確定,是探索商文化、夏文化及上溯中華文明起源的原點和基石。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經過炎黃時代的五千年進入,夏的四千年過渡,到了商周的三千年鞏固,中華民族形成了偉(wei) 大的禮樂(le) 文明。在四大文明古國中獨樹一幟、獨領風騷。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態,離不開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基礎。實現“兩(liang) 個(ge) 結合”,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途徑。在夏商周三代文明中,商處於(yu) 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

  郭沫若對殷商文明的三句評語,簡潔凝練,但說透了這個(ge) 偉(wei) 大的精華、精髓、精要,也說中了殷墟的價(jia) 值,麵對中華文明的這個(ge) “總根係”,總書(shu) 記怎麽(me) 能不“向往已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