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三批協同創新中心期末驗收情況

河南省教育廳  2018-08-10

  各高等學校:

  根據《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運行管理辦法》及《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績效考評辦法(試行)》的有關(guan) 要求,2018年 5月23至29日,省教育廳商請省財政廳組織有關(guan) 專(zhuan) 家對認定建設的第三批8家及第二批1家省級協同中心進行了期末驗收。在各牽頭高校先期自評的基礎上,驗收組通過聽取中心牽頭高校和協同單位匯報、提問質疑、實地考察、查閱材料、座談交流等形式,對9家中心建設期內(nei) 目標實現、重大任務完成、體(ti) 製機製改革推進、可持續發展能力、經費投入和使用等方麵情況進行了實地評估驗收。現將主要情況通報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績

  總體(ti) 來看,9家中心的牽頭高校高度重視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體(ti) 製機製改革穩步推進,學科建設卓有成效,創新資源有效匯聚,人才培養(yang) 成效凸顯,相關(guan) 領域理論研究和關(guan) 鍵技術實現突破,高校與(yu) 其它主體(ti) 協同創新、服務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能力水平進一步提升,較好地完成了發展規劃的目標任務。

  1.成為(wei) 高校綜合改革的先行區。經過前兩(liang) 批中心的建設與(yu) 發展,“2011計劃”深入人心,各牽頭高校均把中心作為(wei) “改革特區”,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將運行過程中形成的理念、機製、做法貫穿到學校的工作之中,推動了高校的綜合改革和內(nei) 涵發展。各牽頭高校均成立了領導小組,設立了專(zhuan) 門機構,出台了係列文件,在經費保障、條件建設、學科支撐、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進行重點傾(qing) 斜, 9家中心共籌措經費6.39億(yi) 元,保障了中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成為(wei) 激發創新活力的主陣地。9家中心堅持需求導向,在任務牽引、資源共享、人才匯聚、激勵驅動、管理創新、績效考核、人才培養(yang) 等方麵,進行了持續探索與(yu) 創新。信息工程大學牽頭的北鬥導航應用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構建了“院校支撐、政府支持、市場主導、企業(ye) 推動”的軍(jun) 民融合組織管理模式,有效匯聚了各方力量,突破北鬥高精度位置服務關(guan) 鍵技術瓶頸。河南大學牽頭的納米功能材料及其應用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探索了“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業(ye) 化生產(chan) ——高新技術產(chan) 品”的科研開發模式,促進了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ti) ”的良性互動。信陽師範學院牽頭建設的建築節能材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建立起高校基礎研究為(wei) 主導,企業(ye) 產(chan) 品中試及生產(chan) 線建設為(wei) 主導,高校和企業(ye) 協同,圍繞行業(ye) 的核心關(guan) 鍵技術開展協同創新,將珍珠岩的應用從(cong) 傳(chuan) 統隔熱保溫領域拓展至無機功能材料領域,將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材料優(you) 勢。河南科技學院牽頭的現代生物育種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構建了基礎研究、品種培育、示範推廣、種子銷售、技術服務一體(ti) 化模式,實現了人才培養(yang) 、科學研究、社會(hui) 服務全鏈條互動的良性循環,推動了我省小麥棉花行業(ye) 的技術進步。

  3.成為(wei) 高校科技創新新陣營。9家中心圍繞目標任務,積極開展協同攻關(guan) ,取得了顯著成效。建設期內(nei) 共承擔國家級項目317項、省部級項目406項,獲科研經費6.2億(yi) 元。獲國家級獎勵9項、省部級獎勵169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665篇。信息工程大學牽頭的智慧中原地理信息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突破國產(chan) 高分辨率立體(ti) 測圖衛星測繪和應用關(guan) 鍵技術,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鄭州大學牽頭的新藥創製與(yu) 藥物安全性評價(jia) 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在國際上首次提供結構與(yu) 生化證據支持NLR型受體(ti) 的間接識別模式、植物油菜素內(nei) 酯等受體(ti) 激酶的結構及功能,其成果獲國家發明二等獎。河南科技學院牽頭的現代生物育種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構建的BNS型雜交小麥優(you) 異親(qin) 本創製、高效製種技術體(ti) 係,雜交小麥製種純度達98%以上,使小麥雜種優(you) 勢利用在國際上率先獲得突破性進展。安陽師範學院牽頭的漢語海外傳(chuan) 播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將大數據、雲(yun) 平台技術運用到甲骨文字考釋研究,探索了漢字蘊含的中華文化與(yu) 曆史文化關(guan) 係,解決(jue) 了漢語海外傳(chuan) 播中語言教學與(yu) 文化傳(chuan) 播“兩(liang) 張皮”現象,建成了既有漢字文化研究又有體(ti) 驗展示的漢語傳(chuan) 播體(ti) 驗平台。信息工程大學牽頭的北鬥導航應用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中心解決(jue) 了北鬥高精度定位、授時、監測檢測、時間同步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參與(yu) 了“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工程”“ 探月工程”“ 載人航天”等國家重大專(zhuan) 項任務,為(wei) 發展我國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係統做出了突出貢獻。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牽頭的生物質能源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實現了生物質能源化過程中高效產(chan) 氫等方麵的重大理論創新,研製出相關(guan) 新型裝備,建設了6個(ge) 生物質能源示範基地。

  4.成為(wei) 高校學科建設的新引擎。建設期內(nei) ,新增2個(ge) 學科(學科藥理學與(yu) 毒理學、生物學與(yu) 生物化學)進入ESI全球排名1%,新增省級重點學科11個(ge) ,新興(xing) 交叉學科20個(ge) ,學位授予點11個(ge) 。充分顯示了協同創新中心對我省高校學科建設的支撐作用。

  5.成為(wei) 高端人才的匯聚地。9家中心通過集聚國內(nei) 外創新資源,組建以首席科學家為(wei) 引領、高層次人才為(wei) 骨幹的45個(ge) 協同創新團隊,匯聚省部級以上高層次創新人才83名,有效彌補了我省高校高層次人才不足的缺陷。通過實施國內(nei) 外結合、協同單位聯合、與(yu) 河南急需契合的培養(yang) 模式,提高了本-碩-博各類人才和青年教師的培養(yang) 質量,共有78名博士後出站,培養(yang) 博士研究生403名、碩士研究生2283名、本科生7520名。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牽頭的生物質能源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建立起與(yu) 國家、河南省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專(zhuan) 業(ye) 調整機製,形成了一套係統、完整、具體(ti) 、操作性強的卓越農(nong) 林人才培養(yang) 綜合改革方案,培養(yang) 了一大批卓越農(nong) 林人才,其“高等院校卓越農(nong) 林人才培養(yang) 模式研究與(yu) 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河南大學牽頭的納米功能材料及其應用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啟動實施了以長江、傑青(優(you) 青)為(wei) 代表的高層次青年人才培養(yang) 計劃,共2人入選優(you) 青計劃,1人入選青年千人計劃,1人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形成了跨學科、跨領域富有活力的高水平人才梯隊。

  6.成為(wei) 服務我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新平台。9家中心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讓中原更加出彩的囑托,按照總書(shu) 記“五個(ge) 更大、五個(ge) 更實”的要求,緊緊圍繞“四個(ge) 著力”、發揮優(you) 勢打好“四張牌”、打好三大攻堅戰、加快“三區一群”建設、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等中心工作,積極投身服務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攻克了一批行業(ye) 共性技術,形成了與(yu) 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良性互動,為(wei) 河南省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9家中心研發新工藝、新產(chan) 品181項,製定標準56項,授權專(zhuan) 利532項,其中發明專(zhuan) 利373項,產(chan) 生經濟效益近190億(yi) 元。洛陽師範學院牽頭的智慧旅遊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探索了“藝術扶貧+教育扶貧+科技扶貧+旅遊扶貧”的“四位一體(ti) ”精準扶貧模式,為(wei) 其它地區扶貧提供了經驗借鑒。鄭州大學牽頭的新藥創製與(yu) 藥物安全性評價(jia) 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肝纖維化I類創新藥物ADN-9,該成果得到國家新藥創製重大專(zhuan) 項的資助,並以5000萬(wan) 元的價(jia) 格進行了轉讓。河南科技學院牽頭的現代生物育種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培育的小麥百農(nong) 207是2016-2017年全省推廣麵積超過1000萬(wan) 畝(mu) 的唯一品種,為(wei) 保持河南糧食生產(chan) 在全國的領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撐。信陽師範學院牽頭建設的建築節能材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攻克了珍珠岩非金屬礦保溫隔熱材料關(guan) 鍵技術並形成產(chan) 業(ye) 化,帶動了當地特色礦產(chan) 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利用。信息工程大學牽頭的智慧中原地理信息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設計的“河南 1 號”國產(chan) 高分辨率衛星星座,規劃發射36顆國產(chan) 微納衛星,將為(wei) 我省智慧農(nong) 業(ye) 和智慧城市建設提供自主可控的遙感監測能力和數據資源保障。

  驗收結果為(wei) :生物質能源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現代生物育種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建築節能材料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智慧中原地理信息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第二批)為(wei) 優(you) 秀等次;新藥創製與(yu) 藥物安全性評價(jia) 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納米功能材料及其應用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北鬥導航應用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中原經濟區智慧旅遊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為(wei) 良好等次。

  二、存在的問題

  1.有的中心體(ti) 製機製改革的配套政策落實不到位,出台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尚未完全落實,協同創新中心的資源協同能力、人才匯聚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個(ge) 別中心協同尚停留在牽頭高校單向推進的層麵,未形成以我省經濟社會(hui) 重大任務需求為(wei) 牽引,充分發揮協同體(ti) 單位優(you) 勢及其積極性、主動性,產(chan) 生雙向推進作用的協同,“資源共享、人員互聘”的層次還不夠高、協同創新的效果不夠明顯。中心作為(wei) 體(ti) 製機製創新“特區”的改革尚未真正形成氣候,需要進一步強化,特別是在人事聘用、財務管理、職稱晉升等方麵,應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釋放協同創新的巨大潛力。

  2.在領軍(jun) 人物如“兩(liang) 院”院士、長江學者,或者“國家特支計劃”傑出人才等培養(yang) 方麵還未獲得重大突破,需要繼續加大對人才特別是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的力度。高水平團隊建設的力度普遍還不夠大,團隊建設還主要體(ti) 現在校內(nei) 學科之間的協同及其作用的發揮上,對高水平、知名專(zhuan) 家的引進力度不夠,高水平的團隊匯聚更顯缺乏。協同培養(yang) 人才的機製還有待優(you) 化,高質量協同培養(yang) 人才的模式和特色還未完全形成。

  3.部分中心尚未形成合理、合法、高效使用協同創新中心專(zhuan) 項經費的機製,特別是缺乏針對中心人員創新積極性發揮的激勵機製,專(zhuan) 項經費的使用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經費支出進度緩慢。

  4.部分中心成果推廣不夠,轉化率不高,圍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研究探索不夠,引領和支撐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大標誌性成果與(yu) 實際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牽頭高校與(yu) 行業(ye) 企業(ye) 間聯合研發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聯合承擔的重大項目較少,國際合作與(yu) 交流數量少、層次偏低。

  三、下一步工作的要求

  1.高度重視中心建設。各牽頭高校要用足國家政策、用好省裏政策、創新自身政策,統籌全校資源支持協同創新中心建設,進一步賦予協同創新中心先行先試的特殊政策,不斷提高協同創新中心建設質量和水平,努力促使我省這項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2.深入推進體(ti) 製機製改革。驗收結果為(wei) 優(you) 秀、良好等次的省級中心要著力做好第二周期建設的頂層設計,在合理、合法、合規的前提下,繼續加大體(ti) 製機製創新力度,盡快構建符合協同創新中心特點的管理機製和運行模式,確保中心持續健康發展。

  3.要明確協同創新中心知識產(chan) 權的邊界。在成果產(chan) 出方麵,要明確標注有協同創新中心建設資助字樣,否則,其成果產(chan) 出在下一輪評估驗收中不予認定。

  4.認真製定第二周期發展規劃。各牽頭高校要根據驗收反饋意見,提出下一步整改意見,做好第二周期發展規劃。中心要切實增強規劃意識,高度重視發展規劃編製工作,真正把“規劃先行”的理念執行到位、貫徹到位,按照規劃目標持續推動中心建設和發展。


  河南省教育廳

  2018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