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

河南省社科界“黃河文化與黃河文化地標”理論研討會在武陟縣召開

中原人文社科網  2020-07-10

  7月9日至10日,由18luck官方、黃委會(hui)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主辦,焦作黃河河務局、武陟縣人民政府、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黃河交通學院承辦的河南省社科界“黃河文化與(yu) 黃河文化地標”理論研討會(hui) 在武陟縣召開。省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尹書(shu) 博,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李庚香出席會(hui) 議並講話。來自黃委會(hui) 、省社科院、省地方史誌辦、省社會(hui) 主義(yi) 學院、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單位的2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以及省社科聯、武陟縣委縣政府、黃河交通學院等單位有關(guan) 人員參加會(hui) 議。會(hui) 議由省社科聯黨(dang) 組成員、副主席李新年主持。

1594388200246839.jpg

  研討會(hui) 上,武陟縣委書(shu) 記秦迎軍(jun) ,黃委會(hui)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紀委書(shu) 記千析,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hui) 顧問羅楊,陝西白鹿倉(cang) 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陳清亮先後發表致辭;省社科聯與(yu) 武陟縣簽訂了關(guan) 於(yu) 開展黃河文化研究的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向22位專(zhuan) 家學者頒發了特約研究員聘書(shu) 。

1594388213632770.jpg

  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圍繞黃河文化發展脈絡與(yu) 黃河文化地標,黃河文化地標的內(nei) 涵與(yu) 外延,不同曆史時期河南境內(nei) 黃河文化地標的產(chan) 生背景、作用影響及時代價(jia) 值,打造新時代黃河文化地標的思考和建議等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研討。

1594388246770966.jpg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指出,黃河流域自古以來就是農(nong) 耕文明與(yu) 遊牧文明、中原文化與(yu) 草原文化、東(dong) 方文化與(yu) 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樞紐。這種包容性不僅(jin) 孕育形成了多民族長期融合發展的中華民族,也締造了“萬(wan) 姓同根,萬(wan) 宗同源”的民族文化認同和崇尚“大一統”體(ti) 製的社會(hui) 主流意識,彰顯出中華民族“和為(wei) 貴”“求大同”的獨特精神標識。黃河文化是中國的主體(ti) 文化、國家文化、主流文化,在中國曆史、世界文明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men) 堅定“四個(ge) 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黃河流域文化資源豐(feng) 富,河南段尤為(wei) 突出,是我國古代都城遺址分布最多、最密集的省份,彰顯了獨特的曆史記憶和文化魅力。

1594388285368950.jpg

  專(zhuan) 家表示,打造黃河文化主地標,對於(yu) 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構建全球華人的心靈故鄉(xiang)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河南打造黃河文化主地標擁有自然、地理、文化等方麵突出優(you) 勢。黃河文化主地標建設應以“中華源”“民族根”“黃河魂”為(wei) 基本理念,立意要高遠,氣魄要宏大,品味要上乘;要以曆史的、發展的眼光,對現有各種文化要素進行總結、整合、升華,作出統一規劃;主地標的選址必須建立在紮實的學術基礎上,同時要從(cong) 構建黃河文化旅遊帶的層麵進行戰略考量。

1594388320188501.jpg

  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李庚香指出,文化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靈魂,是國家存續、民族賡續的“基因”和力量之源。黃河文化地標是黃河文化之魂的“外化”和“表達”。打造新時代黃河文化地標體(ti) 係,不僅(jin) 是構築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的現實需要,更是河南作為(wei) 文化大省應該負起的責任和擔當。要處理好黃河文化地標體(ti) 係與(yu) 黃河文化主地標的關(guan) 係,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奏響黃河大合唱的出彩河南樂(le) 章。

1594388348932817.jpg

  省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尹書(shu) 博在講話中指出,打造黃河文化地標是河南的使命所係、責任所在。要站在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高度,站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凝聚偉(wei) 大複興(xing) 精神力量的高度,站在延續曆史文脈,鑄牢文化旅遊強省之魂的高度,打造好黃河文化地標。社科理論界要自覺擔負起時代使命,以本次研討會(hui) 為(wei) 契機,大力推進黃河文化研究的載體(ti) 和隊伍建設,著力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為(wei) 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提供更好的理論支撐、決(jue) 策依據和智力保障。

15943883746787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