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發展高層論壇第70次研討會在濮陽成功舉辦

普及處、濮陽市社科聯  2016-08-18

  8月17日,由省社科聯、河南日報社、中共濮陽市委、濮陽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河南發展高層論壇第70次研討會(hui) 在濮陽市召開。來自中國社科院和我省社科界的知名專(zhuan) 家學者緊緊圍繞“濮陽市創新發展”進行深入研討交流,為(wei) 濮陽經濟社會(hui) 更好更快發展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hui) 秘書(shu) 長、研究員陳耀,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工業(ye) 發展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呂鐵,省社科聯主席、研究員李庚香,省社科院院長、研究員張占倉(cang) ,省政協提案委員會(hui) 副主任、研究員王永蘇,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穀建全,河南日報報業(ye) 集團副總編輯、高級編輯張光輝,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耿明齋,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郭軍(jun) 等專(zhuan) 家分別發言;濮陽市領導何雄、趙瑞東(dong) 、阮金泉、徐蘭(lan) 峰、鄭大文、餘(yu) 廣慶、郭岩鬆、孫永振及市直各部門、各縣區主要領導出席研討會(hui) 。會(hui) 議由濮陽市市長趙瑞東(dong) 同誌主持。

  濮陽市委書(shu) 記何雄對各位專(zhuan) 家學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長期以來給予濮陽的關(guan) 心、支持和幫助表示衷心感謝。何雄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近年來,濮陽始終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抓好產(chan) 業(ye) 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著力抓好路徑創新、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著力抓好製度創新、推動農(nong) 村改革發展,著力抓好工具創新、激發金融市場活力,著力抓好環境創新、營造創新創業(ye) 氛圍,以開放的心態、廣闊的視野、有力的舉(ju) 措和良好的環境,強力推動創新發展。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濮陽創新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各位專(zhuan) 家學者蒞臨(lin) 濮陽,既是對濮陽發展的幫助與(yu) 支持,也是對濮陽工作的鞭策與(yu) 促進,希望各位專(zhuan) 家學者多在濮陽走走看看,多提寶貴意見,為(wei) 濮陽創新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思想引領,讓創新驅動成為(wei) 濮陽新一輪趕超發展的強勁動力。

  省社科聯主席李庚香對此次研討會(hui) 的成功召開表示祝賀。他指出,濮陽市委、市政府在創新發展的實踐,契合了中央、省委創新發展的理念,豐(feng) 富了創新發展的內(nei) 容,有許多創造性的做法值得總結推廣,對全省創新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yi) 。並建議濮陽市委、市政府在今後的發展中,要以創新促轉型、以創新促建設、以創新促提升、以創新補短板,加快推動濮陽經濟社會(hui) 全麵發展。希望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進一步激發濮陽創新活力,為(wei) 濮陽新一輪趕超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研討會(hui) 上,各位專(zhuan) 家學者就如何推動濮陽創新發展暢所欲言,熱烈討論。陳耀建議進一步發揮濮陽區位、交通、資源優(you) 勢,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創新人才培養(yang) ,激發內(nei) 生動力,打造創新示範引領的高地。呂鐵建議在產(chan) 業(ye) 發展上下功夫,重點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步伐,提升產(chan) 業(ye) 附加值,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在未來發展中提升比較優(you) 勢和城市競爭(zheng) 力。張占倉(cang) 建議濮陽積極適應經濟新常態,大力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搶占網絡經濟高地,優(you) 化人才資源配置,建立健全現代金融發展體(ti) 製機製,在開放發展方麵邁出新步伐。王永蘇建議,創新發展應激發非公有製經濟活力,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穀建全、耿明齋、郭軍(jun) 等專(zhuan) 家學者也圍繞濮陽創新發展,提出了把準城市定位、明確發展方向,突出理念、製度、科技創新,注重文化教育和人才培養(yang) 等一係列具有針對性、指導性的意見和建議。

  會(hui) 前,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利用一天時間,先後深入市行政服務中心、市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示範區引黃灌溉調節水庫、市一高新校區、市電子商務產(chan) 業(ye) 園、惠成電子,以及濮陽縣農(nong) 村產(chan) 權交易服務中心、綠源有機蔬菜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慶祖鎮西辛莊村等處實地調研,詳細了解我市創新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