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省社科聯主辦的“河南省社科界構建法治社會(hui) 打造‘平安河南’”理論研討會(hui) 在鄭州召開,來自全省社科界的20多位專(zhuan) 家學者與(yu) 會(hui) 。研討會(hui) 以黨(dang) 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為(wei) 指導,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著眼構建法治社會(hui) 、打造平安河南的重要意義(yi) 和實現途徑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地探討,取得了積極的理論成果。
專(zhuan) 家們(men) 認為(wei) ,打造平安河南,是黨(dang) 的十八大“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五位一體(ti) ”總布局中社會(hui) 建設在河南的具體(ti) 實踐。當前,河南正處於(yu) 爬坡過坎、轉型攻堅的關(guan) 鍵時期,發展任務繁重,社會(hui) 矛盾交織。人民群眾(zhong) 在這個(ge) 時期的公平意識、民主意識、權利意識和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hui) 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隻有深入推進平安河南建設,才能維護社會(hui) 和諧穩定,才能讓人民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才能為(wei) 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xing) 富民強省凝聚正能量。
專(zhuan) 家們(men) 認為(wei) ,法治是黨(dang) 的十八大突出強調的主題詞之一,是當代中國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旋律。打造平安河南,需要法治作保障。法治河南是平安河南的應有之義(yi) ,“平安”是訴求、目標、理想,“法治”是規則、保障、製度。打造平安河南,體(ti) 現了社會(hui) 治理方式和社會(hui) 法治建設目標的統一,反映了社會(hui) 主義(yi) 法製的本質特征,必須把法治建設貫穿於(yu) 河南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個(ge) 方麵,堅持依法治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河南、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
專(zhuan) 家們(men) 建議,構建法治社會(hui) 、打造平安河南,要突出做好以下幾個(ge) 方麵的工作:
一是要大力弘揚法治精神。要切實樹立“大平安”理念,善於(yu) 把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中遇到的政治、經濟、社會(hui) 和文化等問題轉化為(wei) 法律關(guan) 係,運用法律解決(jue) 問題,努力實現由平安河南到法治河南的跨越。要不斷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的能力,全麵提升河南的法治化水平;要培育法治文化,特別是要以實施“六五”普法規劃為(wei) 依托,繼續深入開展法製宣傳(chuan) 教育,在全社會(hui) 形成全民守法的法治理念;要在全麵深化改革中做到有法有據,使全麵深化改革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需要中原更加出彩。法治作為(wei) 一種軟實力,在國家治理中居於(yu) 重要地位。法治河南建成之時,也是平安河南呈現之日。
二是要著力推進“雙安”、“雙治”、“雙基”互動良性發展。推進“雙安”、“雙治”、“雙基”建設,是省委、省政府法治思想的重要體(ti) 現。在這三者中,“雙基”是保障,“雙治”是途徑,“雙安”是目標。要扭住做好群眾(zhong) 工作這條主線,加強基層服務型黨(dang) 組織建設和基層群眾(zhong) 性自治組織建設,完善基層民主決(jue) 策機製和矛盾調解化解機製,以“雙基”保障“雙安”、“雙治”建設;要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並且要創新、整合,以“雙治”促進“雙基”、“雙安”建設;要堅決(jue) 維護社會(hui) 安全有序、保障人民安居樂(le) 業(ye) ,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基本權益保護問題,以“雙安”帶動“雙基”、“雙治”建設。
三是要創新社會(hui) 治理體(ti) 製。要切實領會(hui) 黨(dang) 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關(guan) 於(yu) “創新社會(hui) 治理”的深刻內(nei) 涵,從(cong) 社會(hui) 協同的視角,解決(jue) 好社會(hui) 組織與(yu) 社會(hui) 治理協同創新的主體(ti) 功能定位問題、合作互動方式問題和協同運作機製問題,以及在實施社會(hui) 政策和解決(jue) 社會(hui) 問題中社會(hui) 組織與(yu) 社會(hui) 治理的協同創新問題。要把加強社會(hui) 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民生建設作為(wei) 平安河南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更多地關(guan) 心城市下崗職工、進城務工人員和失地農(nong) 民這三類社會(hui) 困難群體(ti) ,滿足他們(men) 的基本生存發展需要,減少社會(hui) 不和諧因素。
四是要針對河南實際做好立法工作。河南作為(wei) 全國第一農(nong) 業(ye) 大省、糧食生產(chan) 大省、農(nong) 村人口大省,圍繞新農(nong) 村建設,加強“三農(nong) ”方麵的立法尤為(wei) 重要。完善農(nong) 業(ye) 法律體(ti) 製就是要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驗上升到法律層麵,通過立法來引導當地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保障每一位農(nong) 民的切身利益。要在健全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農(nong) 村土地管理製度、農(nong) 村金融製度、農(nong) 村民主管理製度、城鄉(xiang) 發展一體(ti) 化等方麵加強立法。同時,要加強文化領域的立法,為(wei) 河南的文化保護提供法律依據,改善我國整體(ti) 文化立法步伐緩慢的局麵。
五是要加強對公權力的規範和製約。法治的終極目標不是控製公權力的濫用,而是尊重和保障個(ge) 人的權利,讓人過得更自由、更平等、更美好。要通過加強對公權力的規範和製約,使個(ge) 人的權利得到最堅實的保障。因為(wei) 權力之間相互製約,而不是單方麵的監督。私權利同公權力是相伴而生的,維持社會(hui) 的穩定必須使公權力和私權利達到平衡。要明確監督應該為(wei) 私權利而設,進而解決(jue) 對公權力的監督,這是製度設計的基本要求。在製度設計中,一要明確私權利範圍,讓私權利對權力實施有效監督;二要設定公權力界限,建立有限政府;三要妥善處理好公權力與(yu) 私權利的關(guan) 係。
六是要加強對重點領域的監督和管理。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我國網民數量突破6億(yi) ,國內(nei) 域名總數1844萬(wan) 個(ge) ,網站近400萬(wan) 家。河南是網民大省,網絡安全不容忽視。要依法加強對網絡的管理力度,進一步完善互聯網信息內(nei) 容管理、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確保網絡安全。要引導公安、工商、文化、城建多方聯動,創新全天候、全覆蓋的校園管理模式,建設平安校園。要依法加強對社會(hui) 組織的培育和監管,促進社會(hui) 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發揮社會(hui) 組織在構建法治社會(hui) 、打造平安河南中的積極作用。(2014年5月15日 齊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