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全國重要文化高地 創造中原文化新的輝煌

河南日報  2017-07-06

  河南省社科聯課題組

課題主持人:李庚香 何白鷗 王喜成

課題組成員:李新年 張誌強 齊善兵 吳鵬

  河南省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加快構建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其意義(yi) 非同凡響。河南建設文化高地,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五位一體(ti) ”總布局中文化建設在河南的具體(ti) 化,是省委對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深刻領會(hui) 和深入貫徹,是河南提升文化軟實力的重大戰略舉(ju) 措,充分體(ti) 現了省委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對於(yu) 河南加快推動文化資源優(you) 勢向文化發展優(you) 勢轉變,創造中原文化新的輝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河南作為(wei) 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加快構築文化高地,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為(wei)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精神滋養(yang) ,進一步凸顯了文化建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特別是在當前社會(hui) 思潮多樣多元、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需求增多的背景下,抓好文化建設,以文化人,形成統一的思想意誌,實施這一戰略舉(ju) 措尤為(wei) 重要。但不容忽視的是,建設文化高地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如何推進與(yu) 實施,需要進行科學係統的謀劃和布局。

  深刻認識文化的重要功能和作用

  文化是能夠被傳(chuan) 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曆史、地理、風土人情、傳(chuan) 統習(xi) 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wei) 規範、思維方式、價(jia) 值觀念等的總和,是人類相互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精神意識。文化作為(wei) 軟實力,有著非常強大的功能和作用。

  一是教化功能。文化具有造就人、塑造人的功能。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講人就是文化的產(chan) 物,但個(ge) 人不能選擇他所希望的社會(hui) 形式,隻能在確定的前提條件下活動。在曆史上,文化對人的教育不僅(jin) 表現在生產(chan) 技能上,更重要的還在於(yu) 社會(hui) 教育上,也就是在於(yu) 通過積極的引導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合格的下一代。二是規範功能。人們(men) 是在傳(chuan) 統習(xi) 俗下生活的,成文的法律所規定的行為(wei) 準則隻是人們(men) 必須強製執行的一小部分,而習(xi) 俗卻像一隻看不見的手,無形之中支配著人們(men) 的所有行為(wei) 。三是維係功能。文化作為(wei) 一個(ge) 群體(ti) 思想和行為(wei) 的基因,能夠被後代不斷複製,即使在發生大規模急劇社會(hui) 變革中也能延續下來,它使群體(ti) 內(nei) 所有成員都保持著一定的向心力與(yu) 凝聚力,是人們(men) 認同自己所屬集團的精神標識。四是調節功能。文化能夠使人們(men) 通過娛樂(le) 、宣泄、補償(chang) 等方式,休息體(ti) 力,調劑精神,進行社交,享受勞動成果等,從(cong) 而使人類社會(hui) 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調劑。五是整合功能。包括價(jia) 值整合、規範整合、結構整合,通過整合,使社會(hui) 成員具有大體(ti) 一致的價(jia) 值觀念和社會(hui) 生活,將其行為(wei) 納入一定的軌道和模式,維持一定的社會(hui) 秩序。

  文化作為(wei) 曆史文明的積澱,其重大作用體(ti) 現在:

  文化作為(wei) 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men)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wei) 物質力量,對社會(hui) 發展產(chan) 生深刻的影響。在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曆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wei) 中華民族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wei) 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前河南要實現中原崛起、富民強省,就必須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wei) 一項重要任務,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yu) 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hui) 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才能為(wei) 讓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有力輿論支持。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現代世界發展表明,發達程度越高,文化的支撐作用越明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大。隨著科技進步和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文化已滲透到經濟發展的全過程,曆史、傳(chuan) 統、民俗等文化資源日益成為(wei) 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創意、設計、構思等文化創新日益成為(wei) 價(jia) 值創造的重要支點,品牌、形象、信譽等文化形態的無形資產(chan) 日益成為(wei) 市場競爭(zheng) 的關(guan) 鍵所在。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關(guan) 鍵時期,隻有更加注重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建設,更好滿足人民精神需求,努力提升文化軟實力,才能為(wei) 增強經濟硬實力創造良好氛圍。

  文化以其科學的價(jia) 值判斷和先進的價(jia) 值指向,在人和社會(hui) 的全麵發展中具有很大的引導與(yu) 推動作用。當前隨著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深刻變革、社會(hui) 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文化發展同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還不完全適應,文化在推動發展中的作用有待加強;一些領域道德失範、誠信缺失,一些社會(hui) 成員人生觀、價(jia) 值觀扭曲,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引領社會(hui) 思潮更為(wei) 緊迫。要解決(jue) 這些問題,必須大力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堅持用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引領社會(hui) 思潮;必須大力推進文化改革創新,加快發展文化公益事業(ye) ,做大做強文化產(chan) 業(ye)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一個(ge) 民族要真正自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既要靠經濟等“硬實力”的強大軀體(ti) ,也要靠包括文化、教育、意識形態等在內(nei) 的“軟實力”的強大支撐。文化對內(nei) 能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對外能增強國家親(qin) 和力和影響力,越來越成為(wei) 凝聚人心和激發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軟實力。縱觀古今中外,任何一個(ge) 國家和地區的社會(hui) 進步、經濟發展,都離不開文化的繁榮和良好的文化生態。

  深入理解文化高地的概念和定位

  文化的概念和內(nei) 涵非常複雜,有廣義(yi) 、狹義(yi) 之說,有大文化、中文化、小文化,有物質文化、製度文化、心理文化等等。廣義(yi) 的文化概念是指人類在社會(hui) 曆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涵認識的、藝術的、器用的、社會(hui) 的等等方麵。狹義(yi) 的文化概念是指人類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xi) 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等。大文化概念與(yu) 廣義(yi) 的文化概念近似;小文化概念主要指純意識層麵的精神文化,如文學藝術;中文化概念是介於(yu) 二者之間的文化形態,包括思想道德、社科理論、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等。我們(men) 認為(wei) ,“中文化”概念應該是河南文化高地建設應考慮的範疇。

  河南要打造的文化高地應在全國有重要地位和影響,不能僅(jin) 僅(jin) 是河南的,或隻有一般性影響的高地。要構築的是文化高地,而不是一般的文化建設,必須突出高標準、高定位,著力打造“國字號”的文化平台和品牌。要通過文化高地建設,促進河南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中國夢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深入人心,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全麵提高,全社會(hui) 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風尚更加濃厚,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基本建成,文化產(chan) 業(ye) 成為(wei) 國民經濟支柱性產(chan) 業(ye) ,加快建成全球華人根親(qin) 文化聖地、中國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示範基地、中華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

  建設文化高地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構築文化高地是一項龐大的係統工程,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統籌規劃,明確其指導思想、構建原則、項目指標等。

  指導思想: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文化改革為(wei) 價(jia) 值取向,以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wei) 根本目的,與(yu) 河南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建設相銜接,與(yu) 建設文明河南相聯係,與(yu) 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精神相配合,開創文化發展繁榮的新局麵。要聚焦文化“供給側(ce) 改革”,推進文化產(chan) 業(ye) 提質增效,推動文化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實現文化產(chan) 業(ye) 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品牌化發展,充分發揮“文化+”的力量,實現產(chan) 業(ye) 鏈延伸和價(jia) 值鏈提升。

  基本原則:一要製訂工作方案,搞好頂層設計,作出係統性安排部署。二要把握文化改革發展的政治性要求、政策性要求和規律性要求,確保文化改革發展有利於(yu) 堅定“四個(ge) 自信”,有利於(yu) 團結穩定鼓勁,有利於(yu) 唱響主旋律、匯聚正能量。三要堅持把社會(hui) 效益放在首位、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厚植文化基因,推進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創新,搞好保護與(yu) 傳(chuan) 承,延續好城市文脈,滋養(yang) 文藝創作。四要堅持項目帶動為(wei) 基礎、內(nei) 容為(wei) 王為(wei) 根本、融合發展為(wei) 方向、科技創新為(wei) 動力,著力突出中原特色,充分發揮中原文化的資源優(you) 勢,打造具有濃鬱中原色彩的文化高地。五要深入推進文化管理體(ti) 製改革創新,建立健全黨(dang) 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ye) 自律、社會(hui) 監督、企事業(ye) 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ti) 製,進一步釋放市場主體(ti) 的活力和創新能力。

  項目指標:包括文化工程、文化品牌、文化人才、文化產(chan) 品、學科建設、場館建設等。文化工程方麵,實施諸如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網絡傳(chuan) 播“八大工程”等。文化品牌方麵,打造諸如中原作家群、中原書(shu) 風、中原畫派、中原戲曲、中原體(ti) 育(武術)、中原創意等在國際國內(nei) 有較高知名度、較大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打造河南博物館群品牌、大型演出品牌、文化風投品牌等,叫響“老家河南”品牌。文化人才方麵,深入推進“四個(ge) 一批”培養(yang) 工程、中原文藝人才培育工程、優(you) 秀青年社科理論人才培養(yang) 工程、文化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物建設工程等,著力培養(yang) 造就一批中原文化名家、社科名家、新聞出版名家等,形成中原學派。文化產(chan) 品方麵,著力推出一大批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獨特地位的文化、學術和新聞出版精品。學科建設方麵,著力支持培育一批在全國要有重要影響、優(you) 勢的重點學科,如中原學研究、河洛文化研究、姓氏文化研究、殷商文化研究、古都文化研究、漢字文化研究、黃河文明研究、中原考古研究、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研究等。場館建設方麵,要著力建設河南社科中心、中原考古博物院、中原文學館等。

  主要目的:通過文化高地建設,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充分展示中原文化的巨大魅力和重大作用,推進文明河南和文化強省建設,促進河南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需求,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創造中原文化新的輝煌。

  建設文化高地的重點、要點和路徑

  文化高地建設涵蓋麵廣,內(nei) 容豐(feng) 富,必須研究梳理出重點項目,製定明確具體(ti) 的目標,強力推進。

  建設的重點和要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科學理論武裝。要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學習(xi) 教育,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深化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鞏固全省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思想道德建設。要大力弘揚中原人文精神,深化社會(hui) 公德、職業(ye) 道德、家庭美德、個(ge) 人品德建設,加強社會(hui) 誠信體(ti) 係建設,拓展群眾(zhong) 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和社會(hui) 文明程度。意識形態建設。要落實黨(dang) 委(黨(dang) 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對各種錯誤思想必須敢於(yu) 亮劍,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新聞輿論陣地建設。要堅持黨(dang) 管媒體(ti) 原則,把握正確輿論導向,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弘揚主旋律,傳(chuan) 播正能量,講好河南故事,提升河南形象。新型媒體(ti) 建設。要堅持傳(chuan) 統媒體(ti) 和新興(xing) 媒體(ti) 融合發展,提高主流媒體(ti) 的傳(chuan) 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網絡建設管理,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打造清朗網絡空間。文化建設與(yu) 文化體(ti) 製改革。要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加快建設覆蓋城鄉(xiang) 、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發展壯大文化產(chan) 業(ye) ,完善文化市場體(ti) 係,培育新型文化業(ye) 態;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打造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風格、中原氣派的文藝精品。繁榮發展哲學社會(hui) 科學。要建設具有中原特色的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構建具有中原特色的話語體(ti) 係,推進中原智庫建設,塑造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中原品牌。建設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堅持古為(wei) 今用、守正開新,推動中原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文明融合創新,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道德建設、文化創造和生產(chan) 生活,加強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利用,增強中原文化影響力,推動中原文化走向世界。

  在推進路徑上,應以工程建設為(wei) 抓手,主要建設五大高地:

  一是思想道德高地。以全國道德模範為(wei) 支撐點,包括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培育,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弘揚等。其著力點是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體(ti) 係建設,使之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dang) 的建設全過程。充分發揮傳(chuan) 統媒體(ti) 和新興(xing) 媒體(ti) 的作用,構建全方位、立體(ti) 化、多維度的宣傳(chuan) 平台,使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廣泛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ye) 創建活動,深入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範”評選活動,不斷提升社會(hui) 文明程度。結合重要節日、重大曆史事件等,舉(ju) 行形式多樣的慶祝紀念活動,強化愛國主義(yi) 和集體(ti) 主義(yi) 精神。以道德模範評選活動為(wei) 載體(ti) ,舉(ju) 辦各種道德模範宣傳(chuan) 教育活動,營造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

  二是文化事業(ye) 高地。以主要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為(wei) 支撐點,包括博物館、圖書(shu) 館、文化館、群藝館、美術館建設,以及文化遺產(chan) 的保護、傳(chuan) 承、利用等。重點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中原文藝普及工程、中原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工程、中原特色文化基地建設工程等,加快完善文化廣場等基礎性文化設施建設,構建覆蓋全社會(hui) 的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加大對農(nong) 村和欠發達地區文化建設的幫扶力度,拓展公共文化服務內(nei) 容,廣泛開展“歡樂(le) 中原”等群眾(zhong) 文化活動,實現主動送文化、著力種文化、對接精準化。打造豐(feng) 富多彩的群眾(zhong) 文化生活載體(ti) 和平台,大力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xiang) ”“戲曲進基層”“戲曲進校園”活動,提升社區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等活動的層次和水平。

  三是文學藝術高地。以中原作家群、中原戲劇、中原書(shu) 風等為(wei) 支撐點,打造體(ti) 現中原特色、中原氣派、中原風格的文藝精品。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繁榮精品創作,推動文藝精品普及。加強文藝精品創作中長期計劃,建立精品項目庫,形成組織實施一批、加工提高一批、論證儲(chu) 備一批的梯次推進格局。支持原創作品和現實題材、愛國主義(yi) 題材、重大革命題材、青少年題材、中原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題材作品創作,重點抓好文學、劇本、作曲等原創性、基礎性環節。大力發展網絡文藝,實施網絡文藝精品創作和傳(chuan) 播計劃,推動網絡文學、網絡音樂(le) 、網絡劇、微電影、網絡演出、網絡動漫等新興(xing) 文藝類型繁榮有序發展。

  四是文化產(chan) 業(ye) 高地。以數字傳(chuan) 媒、創意設計、動漫遊戲、文化旅遊、工藝美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為(wei) 支撐點,包括重大文化項目、文化企業(ye) 、文化示範園區建設。其著力點是實施文化產(chan) 業(ye) 工程,即以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建設方案為(wei) 指導,實施重大文化產(chan) 業(ye) 項目帶動戰略,優(you) 化文化產(chan) 業(ye) 結構和布局,促進文化產(chan) 業(ye) 形成規模效應和集團效應。實施“文化+”產(chan) 業(ye) 戰略,實現文化與(yu) 旅遊、娛樂(le) 、科技、地產(chan) 等資源深度融合,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提升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生命力。堅持以骨幹文化企業(ye) 為(wei) 龍頭、資本為(wei) 紐帶,促進跨行業(ye) 、跨要素融合,培育新型文化業(ye) 態,重點發展數字傳(chuan) 媒、創意設計、文化旅遊等產(chan) 業(ye) ,打造個(ge) 性化、分眾(zhong) 化、多元化的產(chan) 品和服務,放大文化的“溢出”效應,實現文化產(chan) 業(ye) 集聚化、集團化、規模化發展。

  五是社科理論高地。以重點學科、學術名家、學術精品為(wei) 支撐點,包括新型智庫建設和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中原品牌建設,打造理論豫軍(jun) ,形成中原學派。其著力點是實施哲學社會(hui) 科學創新工程,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hui) 科學中原品牌,即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曆史、把握當代、關(guan) 懷人類、麵向未來的思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建立健全河南哲學社會(hui) 科學管理體(ti) 製,加強哲學社會(hui) 科學創新平台、研究基地、傳(chuan) 播中心建設,重點是加強河南的“四個(ge) 平台”建設。加強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體(ti) 係建設,統籌基礎學科、應用學科、新興(xing) 學科建設,發展交叉學科,扶持甲骨文等具有重要文化價(jia) 值和傳(chuan) 承意義(yi) 的“絕學”、冷門學科,建設、加強一批重點研究基地。加強哲學社會(hui) 科學話語體(ti) 係、科研體(ti) 製機製和協同創新平台建設,發揮哲學社會(hui) 科學解疑釋惑、引正糾偏等作用,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增強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

  製定切實可行的推進措施和工作方略

  加快構築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是新時期河南文化建設的重大戰略,隻有凝聚廣泛共識,上下同心協力,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把這一精品工程、民心工程落到實處。

  健全領導體(ti) 製。要把文化高地建設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作為(wei) 評價(jia) 本地發展水平、衡量發展質量和考核領導幹部工作業(ye) 績的重要內(nei) 容。堅持和完善黨(dang) 委統一領導、黨(dang) 政齊抓共管、宣傳(chuan) 部門組織協調、有關(guan) 部門分工負責、社會(hui) 力量積極參與(yu) 的工作體(ti) 製和工作格局,形成推動文化高地建設的強大合力。各級文化體(ti) 製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部門,要認真組織好文化高地建設方案的研究製定和工作實施,統籌協調有關(guan) 方麵,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成立文化高地建設領導機構,由涉及文化高地建設的各有關(guan) 部門參加,建立相關(guan) 議事製度,及時研究解決(jue) 重大問題。要強化責任擔當、政策支持和隊伍建設,形成強大工作合力,營造良好文化發展環境,為(wei) 推動文化改革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建立工作機製。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文化體(ti) 製改革,切實解決(jue) 有關(guan) 體(ti) 製機製和創新活力問題。著力完善國有文化資產(chan) 監管運營和評價(jia) 考核機製,推動地方建立健全黨(dang) 委和政府監管有機結合的管理模式,推動國有文化企業(ye) 加快完善文化生產(chan) 經營機製,提高市場開發和營銷能力。進一步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加大文化供給側(ce) 改革力度,增強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實施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PPP)模式,允許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圖書(shu) 館、文化館、博物館、劇院等公共文化實施建設和運營。建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製,出台有關(guan) 辦法和考核細則,對完不成任務的要責任追究。建立聯席會(hui) 議製度,定期研究解決(jue) 文化高地建設中的相關(guan) 問題,加強各地各部門交流溝通、協同配合,推動文化高地建設不斷順利發展。

  提供政策支持。要認真對照中央和河南省出台的文化經濟政策,把握政策要義(yi) ,掌握政策邊界,把政策用足用活,發揮最佳效應。要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文化投入機製,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文化發展改革;創新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專(zhuan) 項資金管理模式,加大宣傳(chuan) 文化發展專(zhuan) 項資金對文化高地建設的支持力度;積極推進財政文化預算安排與(yu) 資金績效評價(jia) 結果掛鉤製度,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原創劇目補貼、以獎代補等方式,扶持文藝院團發展改革。要落實經營性文化事業(ye) 單位轉製為(wei) 企業(ye) 以及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電影、動漫、出版發行等文化企業(ye) 發展的相關(guan) 政策,落實支持社會(hui) 組織、機構、個(ge) 人捐贈和興(xing) 辦公益性文化事業(ye) 的相關(guan) 政策;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經營等方麵的稅收優(you) 惠政策。要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文化金融產(chan) 品創新,鼓勵各類擔保機構對文化企業(ye) 提供金融擔保;支持符合條件的文化企業(ye) 直接融資,支持上市文化企業(ye) 利用資本市場並購重組,探索開展無形資產(chan) 抵押、質押貸款業(ye) 務等。要逐步加大對公益性文化事業(ye) 和文化產(chan) 業(ye) 投入,大力培育和扶持重點文化產(chan) 業(ye) 園區和重點文化企業(ye) ,加強文化高地建設的用地保障。

  強化人才支撐。通過河南省文化名家暨“四個(ge) 一批”人才培養(yang) 工程、中原文藝人才培養(yang) 工程、優(you) 秀青年社科理論人才培養(yang) 工程、文化產(chan) 業(ye) 領軍(jun) 人物建設工程等,培養(yang) 扶持一批哲學社會(hui) 科學、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和文物保護、文化經營管理、文化科技等方麵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成就一批有較大影響的領軍(jun) 人才和學術帶頭人。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製,營造有利於(yu) 高素質文化人才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加強領軍(jun) 人才建設,建立健全重大文化項目首席專(zhuan) 家製度,培養(yang) 集聚一批有深厚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素養(yang) 、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造就一批人民喜愛、有國際影響的學術大家、藝術大師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加強文化產(chan) 業(ye) 投資運營、文化企業(ye) 管理、媒體(ti) 融合發展、網絡信息服務等方麵複合型人才、緊缺人才培養(yang) ,多渠道引進海外優(you) 秀文化人才,著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富有活力的文化人才隊伍。

  營造良好環境。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貫穿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與(yu) 法治教育、誠信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教育人們(men) 知榮辱、明是非、辨善惡。要進一步深化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治理,重點針對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環境汙染、食品領域假冒偽(wei) 劣、機關(guan) 和窗口行業(ye) 冷硬橫推、農(nong) 村賭博、亂(luan) 闖紅燈等不文明行為(wei) 開展專(zhuan) 項治理,著力創造優(you) 美環境、營造優(you) 良秩序、提供優(you) 質服務。推動製定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製度,形成懲戒失信、褒揚誠信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