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黃河流城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9月7日至8日,河南省社科聯、黃委會(hui) 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焦作黃河河務局、武陟縣人民政府、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黃河交通學院聯合舉(ju) 辦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黃河論壇。來自清華大學、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及沿黃省區、河南省有關(guan) 社科研究單位的50餘(yu) 位專(zhuan) 家學者與(yu) 會(hui) 研討。河南省政協副主席張震宇,中國民協分黨(dang) 組書(shu) 記、駐會(hui) 副主席邱運華出席會(hui) 議並講話。省社科聯黨(dang) 組書(shu) 記、主席李庚香主持開幕式並作會(hui) 議總結。
張震宇在講話中指出,要深刻領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要求,增強保護好治理好黃河的曆史責任感,進一步發揮哲學社會(hui) 科學戰線的主力軍(jun) 作用,推進社會(hui) 科學界與(yu) 自然科學界“跨界融合”,加強沿黃省區合作,共同為(wei)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功立業(ye) 。
清華大學教授、世界泥沙研究學會(hui) 主席王兆印,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院科技委委員阮本清分別以《黃河治理的哲學》《黃河流域水生態補償(chang) 關(guan) 鍵技術與(yu) 實現機製》為(wei) 題,為(wei) 主論壇作學術報告;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教授黃寰,青海省委黨(dang) 校教授沈秀麗(li) ,內(nei) 蒙古民族文化產(chan) 業(ye) 研究院院長、教授董傑,山西財經大學文化旅遊學院教授張建忠,河南大學黃河文明與(yu) 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苗長虹,河南省社科院二級研究員、黃河文化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張新斌,黃河交通學院校長、黃河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王裕清等分別作主旨發言。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圍統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yu) 生態文明建設,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黃河治理的曆史經驗與(yu) 現代啟示,講好黃河故事、傳(chuan) 承黃河文明,黃河流域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等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交流,
李庚香在總結講話中指出,黃河流域從(cong) “邊緣化”到“再崛起”,蘊含著深刻的中國邏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必將開啟中國大江大河的“大治”時代,譜寫(xie)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全新篇章。他表示,黃河文明是“魂”,黃河故事是“形”。麵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機遇,講好黃河故事,傳(chuan) 承黃河文明,河南學者責無旁貸。要講好黃河文明起源、黃河精神、黃河人物、黃河文物、黃河文化、黃河遺存、黃河生態治理、黃河文化旅遊、黃河文化地標、黃河流域城市高質量發展等故事,講出故事背後的學理、道理和哲理,這對我們(men) 研究人類文明的一元性問題,對於(yu) 讀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文化價(jia) 值、生態價(jia) 值、經濟價(jia) 值,對於(yu) 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會(hui) 上,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為(wei) 34位特約研究員頒發了聘書(shu) 。
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黃河論壇在武陟召開
省社科聯 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