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中,有保護和發展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對於(yu) 保護和發展的關(guan) 係,需要用辯證的思維來解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和諧並舉(ju) ,相互促進。
生態保護是讓黃河造福人類的基礎
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做好保護工作、實現水生態環境良性循環,是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前提。黃河流域大約70%的麵積是黃土高原,由於(yu) 其土質鬆散和降水量集中的特性,致使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yan) 重,泥沙淤積,抬高河床,影響行洪,下遊地上懸河長達800公裏,易發生洪澇災害。另外,一些年份黃河年徑流量小,水資源不足,再加上向外調水,水生態係統自淨能力減弱,水環境承載力下降。由於(yu) 黃河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加大及水資源保護力度不夠,加劇了水汙染,2018年黃河劣V類水占比達12.4%,明顯高於(yu) 全國6.7%的平均水平,造成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大量植被遭到破壞,水生物種群減少。究其根本,生態環境問題是核心問題,要通過對河道和岸灘的整治,形成黃河流域的生態屏障,確保黃河長治久安,造福人類。
高質量發展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選擇
2018年年底位於(yu) 黃河流域的省區總人口4.2億(yi) ,占全國30.3%,生產(chan) 總值23.9萬(wan) 億(yi) 元,占全國26.5%。黃河流域地理跨度大,涉及九個(ge) 省區,遍布黃河的上中下遊,經濟社會(hui) 發展呈階梯狀分布。上遊地區發展相對滯後,黃河源頭的青海玉樹州與(yu) 入海口的山東(dong) 東(dong) 營市人均生產(chan) 總值相差超過10倍。此外,黃河流域是我國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區域,全國14個(ge)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有5個(ge) 涉及黃河流域,該地區產(chan) 業(ye) 結構落後,現代化水平不高,工業(ye) 化發展水平普遍較低。但是,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與(yu) 資源優(you) 勢,未來發展前景巨大。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是黃河流域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選擇。
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應和諧並舉(ju)
正確認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就要辯證地看待保護和發展的關(guan) 係。保護和發展是可以相互促進的,在保護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保護。保護不是完全忽略發展,而是在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生態保護。缺乏發展的保護、以犧牲經濟社會(hui) 發展為(wei) 代價(jia) 的保護不是人民追求的保護,在保護中保障發展,才是真正有意義(yi) 的保護。發展也不是完全忽略生態保護,而是在充分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發展。曆史證明,以嚴(yan) 重破壞環境和過度消耗資源為(wei) 代價(jia) 的發展不是科學的發展,也不是人民追求的發展。如今強調的發展一定是保護環境、降低資源消耗、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範圍內(nei) 的發展。在發展中加強保護,才是真正意義(yi) 上的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保護和發展並不矛盾,二者存在對立統一的辯證關(guan) 係,若隻進行保護而忽視發展,會(hui) 影響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若隻注重發展而不進行保護,會(hui) 導致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因此,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為(wei) 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有力保障,生態環境的改善又能為(wei) 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二者共同構成一個(ge) 係統,相互促進、和諧並存、不可分割。
保護和發展和諧並舉(ju) 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和關(guan) 鍵舉(ju) 措。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ge) 方麵:第一,協調保護和發展的地位。將保護和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工作作為(wei) 重點進行推進,更加注重保護和發展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從(cong) 頂層設計的宏觀層麵統籌規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第二,貫徹和諧理念,推進和諧發展。統籌考慮保護和發展兩(liang) 方麵,尊重自然規律,適度開發利用,還要加強交流聯係與(yu) 分工合作,縮小區域差距,促進共同發展,最終實現保護和發展的空間均衡。第三,完善管理機製,落實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製度。為(wei) 了合理管控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完善生態保護相關(guan) 法律法規,出台適用於(yu) 黃河流域特點的《黃河法》,強化監管,建立保護和發展協同推進的考核機製。第四,提升技術水平,創新發展模式。將環境保護理念融入各項發展中,將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逐步轉變為(wei) 綠色發展模式,推動科技創新,將高新技術引入到工業(ye) 和製造業(ye) 的升級改造中,節約用水,實現水資源重複利用,減少汙水排放,實現清潔生產(chan) 。第五,堅持因地製宜、係統治理的原則。根據黃河上中下遊的不同特點,突出治理和保護工作的側(ce) 重點,推動黃河生態保護工作由各省區末端防控向流域係統管控轉變。
抓住關(guan) 鍵要素解決(jue) 保護和發展中的障礙
當前,立足黃河流域現狀,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麵臨(lin) 以下幾個(ge) 關(guan) 鍵問題:一是人與(yu) 自然矛盾突出,水資源承載力下降;二是黃河泥沙淤積現象嚴(yan) 重,易引起洪澇災害;三是區域發展不平衡,資源分配不合理;四是創新不足,缺少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五是黃河文化保護和傳(chuan) 承不到位,發展不全麵。
盡管黃河流域的問題複雜多變,但可以抓住關(guan) 鍵要素,重點突破,從(cong) 而有效解決(jue) 保護和發展中的障礙:第一,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第二,加大對水沙治理工程的投入,增加植被覆蓋率,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提升水源涵養(yang) 能力。第三,統籌規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製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和任務要求,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重新製定更為(wei) 科學和公平的黃河分水方案。第四,利用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力量,加強重大問題研究,以科技推動發展。第五,注重對黃河文化的大力宣傳(chuan) ,開展多種多樣的黃河文化活動,如黃河文化節,深入解讀黃河文化在傳(chuan) 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建設黃河文化帶,提醒每個(ge) 人時刻不忘我們(men) 偉(wei) 大的母親(qin) 河。
(作者係鄭州大學水利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