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進一步推動改革落實的調查與思考

河南日報  省委常委、秘書(shu) 長 穆為(wei) 民2019-12-06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視察河南時指出,要善於(yu) 用改革的辦法解決(jue) 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突出問題。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也把堅持改革創新作為(wei)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原則。抓好改革落實,對於(yu) 貫徹落實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和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精神,推進我省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一、改革落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表現

  調研中,大家普遍認為(wei)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我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有力有序有效落實中央和省委各項改革部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省級先後出台849個(ge) 改革方案,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ti) 框架基本確立,一些重要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批改革亮點紛紛湧現,有些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改革呈現全麵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良好態勢。與(yu) 此同時,大家也反映,當前改革落實中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一是主動改的意識不強。部分黨(dang) 員幹部對改革作為(wei) “關(guan) 鍵一招”的認識不夠,還沒有真正從(cong) “要我改”轉變到“我要改”。有的習(xi) 慣於(yu) 等一等、看一看,敢為(wei) 人先的闖勁兒(er) 不夠。有的怕改革觸及矛盾影響穩定,存在畏難回避情緒。二是不會(hui) 改的問題突出。有的沒有很好地找到上級精神與(yu) 本地實際的結合點,破解難題的切入點。有的抓改革落地招數不夠實,導致改革的實際效果不明顯。三是針對改的聚焦不夠。有的處理不好點與(yu) 麵、大與(yu) 小的關(guan) 係,習(xi) 慣於(yu) 推麵上的改革,對“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問題研究得不透。有的更多在解決(jue) 表麵問題上下功夫,而沒有從(cong) 體(ti) 製機製上想對策。有的聚焦社會(hui) 關(guan) 切不夠,做了很多工作但群眾(zhong) 獲得感不夠強。四是協同改的合力不足。大部分改革事項涉及的各個(ge) 部門都能夠積極配合,但在政策統籌、方案統籌、力量統籌、進度統籌等方麵有待加強。有些改革措施出台後,相應的配套措施跟不上,導致改革落地難。一些改革事項係統集成不夠,碎片化的改革、零碎式的創新比較多,係統謀劃、整體(ti) 推動比較薄弱。

  二、原因分析

  上述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ge) 方麵原因。一是部分幹部政績觀存在偏差。認為(wei) 抓招商、抓項目才是正事、大事,不願意通過改革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甚至熱衷於(yu) 造“亮點”、堆“盆景”,不願意腳踏實地解難題。二是幹部隊伍能力素質還不適應。有的不注重知識結構更新,沒有根據改革的需要不斷給自己充電蓄能。三是對改革的研究不深不透。有的遇到問題深入不進去,考慮問題過於(yu) 簡單,不了解改革的來龍去脈,理不清改革中的複雜關(guan) 係。有的部門改革方案概念性描述、原則性要求過多,解決(jue) 問題的幹貨卻較少。四是改革推進機製還不健全。有的缺少健全完善的考評機製、激勵機製、群眾(zhong) 參與(yu) 機製,導致改革推進緩慢,群眾(zhong) 獲得感不強。

  三、下步建議

  (一)強化改革擔當。把中央重要改革部署納入幹部教育培訓內(nei) 容,教育引導黨(dang) 員幹部提高謀劃推動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能力素質,爭(zheng) 當改革促進派、實幹家。抓住部門和地方兩(liang) 個(ge) 責任主體(ti) ,建立健全改革責任清單,細化任務分工,以責任倒逼改革落實。持續完善領導幹部領銜推動重大改革製度,探索建立領導幹部履行改革責任述職評議製度和推進改革不力約談製度。

  (二)強化改革謀劃。加強與(yu) 上級部門的溝通對接,及時了解上級改革部署,吃透改革政策,把握推進重點,提出針對性、操作性強的貫徹落實意見。建立常態化調研機製,每年分層次、分領域開展“改革大調研”,引導黨(dang) 員幹部有針對性地到改革一線了解情況。堅持開門搞改革,健全改革方案起草、意見征詢、專(zhuan) 家論證、預審把關(guan) 等機製,積極拓寬群眾(zhong) 參與(yu) 改革的途徑和方式,更好發揮改革谘詢專(zhuan) 家和監督員的作用,確保改革方案務實管用。

  (三)強化典型引路。探索把省直管縣享有的經濟社會(hui) 管理權限賦予具備條件的縣市,通過“擴權”來“賦能”,在更大範圍內(nei) 鼓勵基層開展差別化探索。加強對試點工作的統籌、指導、跟蹤和服務,建立動態調整和退出機製,更好發揮改革試點探路作用。健全改革經驗複製推廣機製,實行複製推廣清單製度,定期梳理、及時推廣省內(nei) 外先進經驗。

  (四)強化係統集成。發揮好“四路協同”、農(nong) 村“三地一金”、鄭州大都市區建設、開發區體(ti) 製機製改革等重大改革牽引作用,落實周報告、月例會(hui) 等製度,確保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強對各項改革關(guan) 聯性的研究,處理好主體(ti) 性改革和配套性改革的關(guan) 係,對於(yu) 涉及多領域的改革,留好配套政策的製度接口,做好前後銜接,確保改革整體(ti) 推進。建立健全聯審會(hui) 商、信息交流、溝通調度等工作機製,推動跨部門改革協調有序推進。

  (五)強化激勵約束。樹立鼓勵改革、支持改革的用人導向,在幹部考評中加大改革工作權重,建立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清單,把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的幹部用起來。創新督辦督察形式,完善台賬管理、月度通報、紅青黑管理等製度,采取暗訪暗察等方式,直接深入基層進行抽查暗訪,及時發現和解決(jue) 問題。把落實改革決(jue) 策部署情況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評體(ti) 係,委托第三方對重大改革落實成效、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等方麵開展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