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黃河文化 傳承曆史文脈

河南日報  吳漫 王博2019-11-20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鄭州主持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對新時代黃河治理進行了頂層設計,提出了五項目標任務,其中的“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具有重要意義(yi) ,應紮實推進。

  推進黃河文化遺產(chan) 的係統保護。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全麵係統地挖掘、保護黃河曆史文化遺產(chan) 勢在必行。一是保護曆代治黃工程遺跡。黃河故道、千裏黃河大堤承載著民族的曆史,傳(chuan) 達著曆史的見證,是最能直接產(chan) 生曆史觸動的載體(ti) 。黃河流域兩(liang) 岸的大王廟治黃遺址,流域內(nei) 的摩崖石刻、洪水碑刻、修堤碑刻、水利圖碑等曆經風雨滄桑,凝結了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文獻價(jia) 值。二是全麵整理曆代治黃工程文獻。古人說:“巍巍乎其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從(cong) 《禹貢》所記“禹河故道”,到官修正史中的《河渠誌》,再到諸多私家修史中河工技術、治黃經略的如實結撰,積聚了豐(feng) 富的治黃工程文獻,有專(zhuan) 書(shu) 、輿圖、檔案、諭旨、奏議、傳(chuan) 記、詩詞、圖說、文書(shu) 、碑刻,也有散見於(yu) 正史、實錄、典誌、地方誌、文集、類書(shu) 、叢(cong) 書(shu) 等中的散篇,具有數量大、類型多、係列長、連續性、綜合性以及地域性等特色。教化有根,斯文有脈,曆代治黃工程遺跡、曆史治黃工程文獻是弘揚黃河文化的基本依據,而目前在對其全麵搜集、科學整理、係統研究以及數據化處理方麵仍然存在較大的空間,通過整理和研究的方式實現係統保護亦迫在眉睫。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要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曆代黃河的治理滋生了豐(feng) 厚的黃河文化和獨特的國家文明,凝結著中華文明的力量和智慧。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需要通過對曆史時期治黃工程文獻的整理研究,總結出關(guan) 於(yu) 治黃的理論性和規律性認知,發掘曆史治黃中從(cong) 治黃到護黃再到興(xing) 黃的人水和諧理念,以及治黃工程中積力之所舉(ju) 、自強不息的民族奮鬥精神,為(wei) 當代科技治黃、工程護黃、生態興(xing) 黃提供曆史借鑒。治黃是中華民族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wei) 大實踐活動,在治黃過程中不僅(jin) 創造了偉(wei) 大的物質文明,也創造了偉(wei) 大的精神文明。曆史時期的治黃工程產(chan) 生了重要的人文思想,如家國意識、民生情懷、曆史使命、眾(zhong) 誌成城等理念,從(cong) 而形成了豐(feng) 富的黃河文化,孕育了厚重的國家文明,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凝結著厚重的人文情懷和哲學理念,彰顯了黃河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和意義(yi) 。要以曆史文獻為(wei) 依托,以史實研究為(wei) 基礎,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堅定文化自信,為(wei) 當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學科體(ti) 係、學術體(ti) 係、話語體(ti) 係提供堅實支撐。

  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曆史文脈。黃河哺育了華夏民族,培育出中華民族堅強的性格,見證了中華兒(er) 女改造自然、繁衍生息的奮鬥曆史,譜寫(xie) 了一部輝煌的黃河文化史。黃河多泥沙多災害,黃河故事既是一部人類認識黃河、與(yu) 黃河搏鬥的故事,又是一部人類與(yu) 黃河同呼吸、共命運的故事。講好“黃河故事”,就要對治黃曆史全麵建構,加深對曆史上治黃工程成就和母親(qin) 河文化的認知,從(cong) 社會(hui) 、經濟、環境、科技、生產(chan) 等不同角度解析黃河文化的內(nei) 涵,傳(chuan) 遞具有中國價(jia) 值理念的黃河文化,發揮黃河文化對凝聚民族精神、複興(xing) 中華文化的重要作用。新時代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是全麵複興(xi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內(nei) 容,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應該擔起文脈傳(chuan) 承的重任,讓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不絕,讓中華記憶曆久彌新。

  目前治黃仍然存在重大難解問題,黃河治理是長久工程,也是係統工程。“大保護、大治理”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也明確了護黃、治黃、興(xing) 黃的新理念。沿黃九省區要立足長遠、協同共商,注重流域綜合規劃、區域協調、整體(ti) 治理,努力探索建立相關(guan) 發展道路和保障機製。要以曆史上治黃的經驗教訓為(wei) 當代治黃提供參照,以黃河文化為(wei) 當代治黃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分別係鄭州大學文學院河南省特聘教授、鄭州大學水利科學與(yu) 工程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