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河南時提出“兩(liang) 高四著力”重大要求,明確了新征程上河南工作的奮鬥目標與(yu) 主要任務。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hui) 對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大要求進行了科學且係統地部署。這一部署緊密結合河南實際,從(cong) 全局高度謀劃發展路徑,旨在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切期望轉化為(wei) 河南發展的生動實踐。麵對新時代賦予的重任,河南唯有牢記囑托,強化創新驅動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農(nong) 業(ye) 強省,方能厚培高質量發展沃土,奮力譜寫(xie) 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1.著力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農(nong) 業(ye) 強省具有重要戰略意義(yi)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是河南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河南正處於(yu) 產(chan) 業(ye) 轉型、動能轉換的關(guan) 鍵時期。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智能化轉型迫在眉睫,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時不我待,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更是勢在必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河南作為(wei) 經濟大省,要進一步夯實實體(ti) 經濟這個(ge) 根基,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領,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提升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能力。要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延伸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以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帶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促進城鄉(xiang) 共同富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一戰略指引,既是對河南發展定位的科學謀劃,也為(wei) 區域協調發展、產(chan) 業(ye) 升級轉型指明方向,成為(wei) 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大作用的行動指南。
書(shu) 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河南答卷的戰略引領。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省、經濟大省和文化大省,河南以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與(yu) 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為(wei) 支點,在人口規模、共同富裕、文明協調、生態保護、開放合作等維度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路徑,既為(wei) 中部地區崛起提供示範,也為(wei) 全國現代化建設書(shu) 寫(xie) 濃墨重彩的“中原答卷”。
以產(chan) 業(ye) 就業(ye) 協同破解人口規模挑戰,夯實現代化物質基礎。河南龐大的人口基數既是發展潛力,也是轉型挑戰。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與(yu) 農(nong) 業(ye) 強省,通過多元產(chan) 業(ye) 形態創造多層次就業(ye) 崗位,在智慧農(nong) 業(ye) 領域,無人機植保、農(nong) 業(ye) 物聯網維護等新職業(ye) 吸引年輕人返鄉(xiang) ;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產(chan) 業(ye) 為(wei) 專(zhuan) 業(ye) 人才提供發展空間。如特色農(nong) 業(ye) 與(yu) 電商融合催生的“種植+加工+銷售”鏈條,以及現代物流帶動的農(nong) 村勞動力轉移,讓人口紅利轉化為(wei) 發展動能,既實現充分就業(ye) ,也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奠定物質基礎,彰顯中國式現代化“人口規模巨大”的特征。
以產(chan) 農(nong) 聯動縮小城鄉(xiang) 發展差距,推動實現共同富裕。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與(yu)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相輔相成。一方麵,特色農(nong) 業(ye) 、品牌農(nong) 業(ye) 及“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模式,讓農(nong) 民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增收,如河南特色水果通過電商品牌化銷售,顯著提升收益;另一方麵,產(chan) 業(ye) 體(ti) 係發展帶動農(nong) 村勞動力向二、三產(chan) 業(ye) 轉移,增加工資性收入。此外,產(chan) 業(ye) 稅收反哺農(nong) 村基建與(yu) 公共服務,推動城鄉(xiang)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均等化,以“產(chan) 農(nong) 互促”縮小城鄉(xiang) 差距,踐行“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式現代化本質。
以產(chan) 文融合促進“兩(liang) 個(ge) 文明”協調發展,激發文化發展活力。產(chan) 業(ye) 發展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為(wei) 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支撐。一方麵,廣大農(nong) 村地區隨農(nong) 業(ye) 現代化完善文化設施,農(nong) 民在產(chan) 業(ye) 實踐中形成創新、合作的現代意識;另一方麵,工業(ye) 領域的企業(ye) 文化、科技創新文化與(yu) 農(nong) 耕文明傳(chuan) 承結合,如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挖掘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打造“產(chan) 業(ye) +文化”品牌,既提升產(chan) 業(ye) 內(nei) 涵,又推動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這種“物質文明築基、精神文明鑄魂”的發展路徑,實現了兩(liang) 者的協同共進。
以綠色發展推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踐行生態優(you) 先理念。河南將生態保護嵌入產(chan) 業(ye) 建設全過程。在農(nong) 業(ye) 領域推廣“豬—沼—果”“稻—魚—鴨”等生態循環模式,減少農(nong) 藥化肥使用,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工業(ye) 領域淘汰落後產(chan) 能,推進綠色化改造,發展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通過產(chan) 業(ye) 與(yu) 生態的協同發展,河南推動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降低環境汙染,為(wei) 子孫後代留足生態空間,詮釋“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內(nei) 涵。
以開放合作融入全球發展,彰顯和平發展擔當。河南立足國內(nei) 、放眼全球,通過農(nong) 業(ye) 國際合作推動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開展產(chan) 業(ye) 投資、技術合作。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產(chan) 業(ye) 憑借現代化體(ti) 係提升國際競爭(zheng) 力,產(chan) 品技術走向世界。這種“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的模式,既賦能自身發展,也為(wei) 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力量,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營造開放包容的國際環境。
鍛造河南高質量發展動力引擎的核心路徑。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對河南而言,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與(yu) 推進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恰似雙輪驅動的戰略支點,通過係統性變革激活區域發展動能。
以產(chan) 業(ye) 現代化升級為(wei) 破題點,重塑區域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近年來,我省通過智能化改造、綠色化轉型、高端化躍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正經曆從(cong) “傻大黑粗”到“精尖智綠”的質變。一方麵,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發新活力,如安陽鋼鐵通過引入5G+工業(ye) 互聯網技術,構建全流程智能監控係統,高端軸承鋼等產(chan) 品躋身國際第一梯隊;另一方麵是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起勢,如鄭州航空港區以航空樞紐為(wei) 依托,形成“芯片設計—半導體(ti) 製造—智能終端”完整產(chan) 業(ye) 鏈,2024年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營收突破5450億(yi) 元,帶動全省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占規上工業(ye) 的24.8%,這種“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涅槃+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崛起”的雙軌模式,推動中原經濟增長動能從(cong) 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躍遷。
以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為(wei) 壓艙石,守護戰略安全底線。作為(wei) 全國糧食生產(chan) 核心區,河南以“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夯實發展根基。在產(chan) 能提升方麵,全省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8808萬(wan) 畝(mu) ,並配備智能灌溉與(yu) 墒情監測係統,糧食年產(chan) 量穩定在1300億(yi) 斤以上,鄭單958、周麥係列等自主選育品種使小麥單產(chan) 提升15%,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5.7%。依托小麥優(you) 勢,河南探索形成“糧食產(chan) 能保障+產(chan) 業(ye) 鏈增值”的發展路徑,既守住了國家糧食安全底線,更通過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轉化優(you) 勢,形成工農(nong) 互促的良性循環。
以“三產(chan) 融合”為(wei) 引擎,驅動城鄉(xiang) 要素暢流。河南創新推動農(nong) 業(ye) “接二連三”,構建跨界融合的產(chan) 業(ye) 生態。以“農(nong) 業(ye) +文旅+數字”的融合模式,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鄉(xiang) 村回流,2024年全省農(nong) 村網絡零售額突破1000億(yi) 元,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縮小至1.97∶1,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提供實踐樣本。
扛穩國家糧食安全“中原壓艙石”使命的行動綱領。糧食安全關(guan) 乎國家命脈與(yu) 民生福祉。河南作為(wei) “中原糧倉(cang) ”,扛穩糧食安全“中原壓艙石”使命責無旁貸。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糧食生產(chan) 裝上“科技引擎”。農(nong) 業(ye) 現代化關(guan) 鍵在科技、人才。近年來,全省裝備製造業(ye) 智能化轉型加速,大型智能農(nong) 機作業(ye) 覆蓋率持續攀升,小麥、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突破90%。物聯網、大數據深度融入農(nong) 業(ye) 場景,500餘(yu) 個(ge) 智慧農(nong) 業(ye) 示範基地實現土壤墒情、氣象數據實時監測,精準調控灌溉施肥,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興(xing) 農(nong) ”成為(wei) 糧食增產(chan) 提質的核心動能。
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夯實糧食產(chan) 能根基。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河南以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為(wei) 抓手,科學規劃“田水路林電”綜合配套體(ti) 係,實現灌溉水源穩定、排水暢通無阻、田間路網貫通、林帶防護完備、電力供應充足,將“望天田”升級為(wei) “噸糧田”,從(cong) 根本上築牢糧食穩產(chan) 增產(chan) 的土地防線。
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構建全鏈條保障網絡。河南創新農(nong) 業(ye) 經營方式,發展規模化經營、社會(hui) 化服務,以2.28億(yi) 畝(mu) 次生產(chan) 托管服務整合分散農(nong) 戶,推進統一耕種、管理、收割,實現糧食生產(chan) 專(zhuan) 業(ye) 化、規模化。從(cong) 農(nong) 資供應、農(nong) 機作業(ye) 到烘幹倉(cang) 儲(chu) 的一站式服務體(ti) 係,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為(wei) 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注入動力,糧食產(chan) 能根基持續穩固。
2.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農(nong) 業(ye) 強省的基礎和優(you) 勢
在中原大地這片沃土上,完備的產(chan) 業(ye) 集群蓬勃發展,猶如堅實臂膀托舉(ju) 經濟騰飛;豐(feng) 富的農(nong) 業(ye) 資源得天獨厚,鑄就“中原糧倉(cang) ”的穩固根基;龐大的人口紅利釋放澎湃活力,為(wei) 創新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共同構建起河南獨特優(you) 勢矩陣,為(wei) 兩(liang) 大建設築牢堅實支撐,在曆史與(yu) 未來的交匯點上,奮力譜寫(xie) 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產(chan) 業(ye) 基礎完備,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根基堅實。作為(wei) 經濟大省,河南曆經數十年產(chan) 業(ye) 深耕,已形成覆蓋全產(chan) 業(ye) 鏈、融合傳(chuan) 統與(yu) 新興(xing) 動能的工業(ye) 生態,為(wei)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提供了堅實支撐。
門類齊全的產(chan) 業(ye) 集群。河南工業(ye) 版圖覆蓋41個(ge) 工業(ye) 大類、197個(ge) 中類,裝備製造、食品工業(ye) 、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主導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突出。作為(wei) “中原糧倉(cang) ”,河南小麥產(chan) 量占全國的1/4,構建起肉類、預製菜、速凍食品等八大產(chan) 業(ye) 集群,雙匯、三全等龍頭企業(ye) 引領行業(ye) 發展,推動食品工業(ye) 產(chan) 值連續7年保持8%以上增速,產(chan) 值規模占全國比重達16%。鄭州汽車及零部件、洛陽高端裝備等18個(ge) 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實現50公裏半徑內(nei) 90%零部件就近配套,產(chan) 業(ye) 協同效率全國領先。
深度協同的產(chan) 業(ye) 鏈條。2023年起,河南精心謀劃“7+28+N”重點產(chan) 業(ye) 鏈體(ti) 係,通過強鏈補鏈延鏈,打造具有全球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鄭州比亞(ya) 迪產(chan) 業(ye) 園整合電池、電機、電控“三電”係統及整車製造全流程,本地配套率高達75%,2024年產(chan) 能突破54.5萬(wan) 輛,帶動全省新能源汽車形成“零部件生產(chan) —整車製造—物流銷售”的完整生態閉環。這種產(chan) 業(ye) 鏈協同模式,不僅(jin) 降低了企業(ye) 運營成本,更顯著提升了產(chan) 業(ye) 整體(ti) 抗風險能力與(yu) 市場響應速度。
傳(chuan) 統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雙輪驅動。河南堅持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與(yu)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兩(liang) 條腿走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領域,平煤神馬集團工業(ye) 絲(si) 、簾子布產(chan) 量穩居全球首位,尼龍66係列產(chan) 品產(chan) 能世界領先;神火集團電解鋁精深加工產(chan) 品成功應用於(yu) 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領域;鋼鐵產(chan) 能持續鞏固產(chan) 業(ye) “底盤”。同時,聚焦新能源、數字經濟等前沿領域,加速布局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發展新動能,以雙輪驅動激活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農(nong) 耕底蘊深厚,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底盤穩固。作為(wei) 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河南承載著數千年農(nong) 耕文明的厚重積澱,為(wei) 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築牢了堅實底盤。在新時代背景下,河南以傳(chuan) 承創新為(wei) 脈絡,以科技賦能為(wei) 動力,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現代農(nong) 業(ye) 加速轉型,讓古老的農(nong) 耕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光彩。
農(nong) 耕文明源遠流長。河南作為(wei) 中華農(nong) 耕文明的核心發源地,從(cong) 仰韶先民播撒粟種的原始耕作,到商周井田規整的生產(chan) 秩序,再到漢代耬車革新的智慧結晶,農(nong) 耕文明在此薪火相傳(chuan) 。二十四節氣與(yu) 黃河農(nong) 耕實踐深度交融,《齊民要術》《農(nong) 政全書(shu) 》等典籍中蘊含的古老智慧,至今仍在指導著中原大地的農(nong) 事生產(chan) 。
農(nong) 業(ye) 資源得天獨厚。中原大地沃野千裏,肥沃的土壤、四大流域過境的充沛水源,搭配完善的灌溉網絡,加之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的滋養(yang) ,雨熱同期的天時地利,讓河南成為(wei) 小麥、玉米等主糧生產(chan) 的天然糧倉(cang) 。
科技興(xing) 農(nong) 成果豐(feng) 碩。在新時代浪潮中,河南以科技為(wei) 翼,為(wei) 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注入強勁動能。依托國家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中原農(nong) 穀等平台,種業(ye) 創新成果斐然,自主培育的小麥、玉米良種不僅(jin) 實現高產(chan) ,更打破國外種源壟斷,實現玉米良種全覆蓋。智慧農(nong) 業(ye) 蓬勃興(xing) 起,無人農(nong) 場、智能養(yang) 殖平台遍地開花,農(nong) 業(ye) 大腦讓生產(chan) 決(jue) 策更科學,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向智能化、數字化加速轉型,持續穩固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的底盤,續寫(xie) 著中原農(nong) 耕文明新的傳(chuan) 奇。
優(you) 勢突出,要素聚集磁吸效應迸發。河南雄踞中原腹地,作為(wei) 全國“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核心樞紐,以承東(dong) 啟西、連南貫北的戰略區位,將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ou) 勢轉化為(wei) 強勁發展動能,成為(wei) 資金、技術、人才集聚高地。
產(chan) 業(ye) 集聚的“強磁場”。“米”字形高鐵、“井”字形高速與(yu) 鄭州航空樞紐、中歐班列(鄭州)構建立體(ti) 交通網,形成48小時物流圈。鄭州航空港區吸引富士康等龍頭企業(ye) ,打造一體(ti) 化產(chan) 業(ye) 集群;中歐班列(鄭州)連接歐亞(ya) 多國,2024年開行超2500列,帶動裝備製造等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突破5000億(yi) 元,運輸成本降低20%~30%,加速產(chan) 業(ye) 鏈集聚。
業(ye) 態創新的“試驗田”。獨特的區位催生多元新業(ye) 態。鄭州航空港依托“航空+高鐵+地鐵”立體(ti) 交通,吸引跨境電商、冷鏈物流企業(ye) 紮堆布局,2024年機場貨郵吞吐量超70萬(wan) 噸,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占比35%。雙匯等企業(ye) 借此構建“全球采購+本地加工+全國分銷”模式,推動食品製造業(ye) 高端化、國際化;洛陽、許昌也依托交通優(you) 勢拓展發展“裝備製造+跨境貿易”“發製品+跨境電商”等特色跨境產(chan) 業(ye) ,推動新業(ye) 態成為(wei) 升級新引擎。
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的“主動脈”。河南憑借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和完善的物流體(ti) 係,成為(wei) 全國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的關(guan) 鍵樞紐。萬(wan) 邦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城依托鄭州交通樞紐,構建了覆蓋全國的冷鏈物流網絡,助力靈寶蘋果、信陽毛尖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快速流通。在交通物流的強勁賦能下,河南正以“買(mai) 全國、賣全國”的流通格局,書(shu) 寫(xie) 著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嶄新篇章。
智才雙輪驅動,創新發展引擎動力澎湃。作為(wei) 人口大省,河南堅持人才引領、技術驅動,構建全鏈條創新體(ti) 係,為(wei) 發展注入核心動力,為(wei) 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與(yu) 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注入核心動力。
創新人才的“蓄水池”。河南深入實施“中原英才計劃”,精心搭建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jun) 人才、青年創新團隊三級梯隊,廣納全球頂尖人才,研發人員規模突破50萬(wan) 。設立10億(yi) 元人才發展基金,布局135個(ge) 院士工作站與(yu) 112個(ge) 博士後流動站,推出“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子女入學綠色通道等貼心服務,形成極具吸引力的“近悅遠來”人才生態磁場。
創新平台的“製高點”。依托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資源,牽頭建成國家超算鄭州中心、嵩山實驗室,重組12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在量子通信、生物育種等前沿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鄭東(dong) 新區智慧島構建“眾(zhong) 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chan) 業(ye) 園”全鏈條創新載體(ti) ,集聚458家省級以上創新平台,培育超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成為(wei) 創新創業(ye) 蓬勃發展的“熱帶雨林”。
創新生態的“催化劑”。構建以《河南省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條例》為(wei) 核心的“1+N”政策體(ti) 係,配套“科技貸”貼息等精準細則,實現惠企政策“免申即享”。2024年,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759億(yi) 元,組織技術活動近5000次,服務企業(ye) 1.7萬(wan) 家,促成7000餘(yu) 項技術轉移項目,推動創新成果加速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
3.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農(nong) 業(ye) 強省的奮進之路
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農(nong) 業(ye) 強省建設,要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我省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和關(guan) 於(yu) 河南工作的重要論述為(wei) 指引,貫徹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hui) 決(jue) 策部署,以科技創新為(wei) 引擎,加速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通過深度延伸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全力培育萬(wan) 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築牢高質量發展物質基礎。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通過聚焦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打造協同創新平台、完善融合發展機製等舉(ju) 措,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構建以創新驅動為(wei) 核心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打通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堵點。聚焦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建立“產(chan) 業(ye) 需求清單—科研攻關(guan) 任務”雙向對接機製,精準錨定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卡脖子”環節,同時推行“揭榜掛帥”模式,打破地域限製整合全球創新資源,確保科研成果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緊密契合,有效提升產(chan) 業(ye) 核心競爭(zheng) 力。
提升創新平台能級。依托“兩(liang) 城一穀”打造高能級創新平台,實現從(cong) 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產(chan) 業(ye) 孵化的全鏈條貫通。深化產(chan) 學研用協同合作,構建五位一體(ti) 創新網絡,引入金融資本、發揮中介服務作用,降低成果轉化成本,加速科技成果產(chan) 業(ye) 化進程。
完善激發融合發展機製。改革科研評價(jia) 激勵機製,以創新質量和產(chan) 業(ye) 貢獻為(wei) 導向,提高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比例,充分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創新科技金融服務,設立專(zhuan) 項基金、推廣多元金融產(chan) 品,解決(jue) 企業(ye) 融資難題;加強人才培養(yang) 引進,實施“中原英才計劃”升級版,推動高校學科專(zhuan) 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需求對接,通過校企聯合培養(yang) 等模式優(you) 化人才結構。多維度舉(ju) 措形成強大合力,為(wei) 河南邁向經濟強省注入持久動能。
以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築牢實體(ti) 經濟根基。協同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和未來產(chan) 業(ye) 布局,以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築牢實體(ti) 經濟底座。
加速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實施“智改數轉”三年行動,設立專(zhuan) 項資金支持裝備製造、冶金建材等行業(ye) 開展智能化改造。推廣安陽鋼鐵5G+工業(ye) 互聯網應用模式,利用先進標準體(ti) 係引導企業(ye) 質量提升,推動鋼鐵、食品加工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向高端化邁進,實現到2027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超75%的目標。
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聚焦新能源與(yu) 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實施培育行動。以鄭州航空港區、鄭洛新自創區為(wei) 核心,完善電子信息、新能源等產(chan) 業(ye) 集群生態,建設國家級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形成各具特色、優(you) 勢互補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
前瞻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圍繞未來製造、未來信息等重點方向,聚焦量子信息、氫能與(yu) 儲(chu) 能等前沿領域,深入實施培育發展行動。同時,實施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倍增計劃,建立梯度培育體(ti) 係,給予研發補貼、融資擔保等支持,推動大中小企業(ye) 在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上協同發展,全麵提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推動現代服務業(ye) 高質量發展。依托自身產(chan) 業(ye) 與(yu) 區位優(you) 勢,鞏固優(you) 勢支撐行業(ye) 、壯大高端引領行業(ye) 、推動產(chan) 業(ye) 融合創新、強化要素保障等維度發力,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ye) 。
鞏固提升優(you) 勢支撐行業(ye) 。聚焦現代物流、現代商貿、文化旅遊、健康養(yang) 老等優(you) 勢領域,強化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現代物流方麵,發揮鄭州航空港與(yu) 中歐班列(鄭州)的樞紐作用,構建“空鐵公海”多式聯運體(ti) 係,推進智慧物流園區建設,提升供應鏈服務水平;現代商貿領域,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特色商圈,推動傳(chuan) 統商業(ye) 數字化轉型,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依托嵩山、殷墟等曆史文化資源,開發沉浸式文旅項目,推廣“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健康養(yang) 老行業(ye) 完善醫養(yang) 結合服務體(ti) 係。
發展壯大高端引領行業(ye) 。加速發展現代金融、商務服務、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高端服務業(ye) 。現代金融領域,培育本土金融機構,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創新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產(chan) 品;商務服務方麵,引進國際谘詢、會(hui) 計審計等專(zhuan) 業(ye) 機構,提升法律服務、人力資源服務專(zhuan) 業(ye) 化水平;科技服務聚焦技術轉移、檢驗檢測等環節,構建全鏈條服務體(ti) 係;信息服務大力發展雲(yun) 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業(ye) 態,打造數字服務產(chan) 業(ye) 集群。
推動產(chan) 業(ye) 融合創新。促進現代服務業(ye) 與(yu) 先進製造業(ye) 、現代農(nong) 業(ye) 深度融合。製造業(ye) 服務化方向,支持裝備製造企業(ye) 由生產(chan) 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型,開展設備維護、定製化服務;在農(nong) 業(ye) 服務領域,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托管、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等業(ye) 態;同時,依托數字技術催生工業(ye) 設計、智慧農(nong) 業(ye) 服務等新業(ye) 態,提升產(chan) 業(ye) 附加值與(yu) 協同效應。
強化要素保障與(yu) 政策支持。完善服務業(ye) 發展政策體(ti) 係,在用地、財稅、人才等方麵給予傾(qing) 斜。加強服務業(ye) 人才培養(yang) ,與(yu) 高校共建特色專(zhuan) 業(ye) ,吸引高端服務人才;推進服務業(ye) 標準化建設,優(you) 化營商環境,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加大財政資金扶持,引導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為(wei) 現代服務業(ye) 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扛穩扛牢全國糧食生產(chan) 的“中原壓艙石”責任。以嚴(yan) 守耕地紅線、推進種業(ye) 振興(xing) 、強化科技裝備支撐為(wei) 抓手,兼顧糧食生產(chan) “量”的穩定與(yu) “質”的提升,築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嚴(yan) 守耕地紅線。嚴(yan) 格落實最嚴(yan) 格耕地保護製度,牢牢守住1.6億(yi) 畝(mu) 糧食播種麵積底線,強化用途管控與(yu) 占補平衡,整治“大棚房”、亂(luan) 占耕地建房等問題。實施農(nong) 村溝渠連通整治三年行動,暢通農(nong) 田排澇係統;開展耕地地力提升工程,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與(yu) 綠色種養(yang) 循環,治理鹽堿、酸化耕地,全方位提升耕地質量。
在種業(ye) 研發上實現新突破。高標準建設中原農(nong) 穀、周口國家農(nong) 高區,依托國家生物育種產(chan) 業(ye) 創新中心等平台,構建“種質資源保護—基因編輯—品種選育”全鏈條體(ti) 係,重點突破小麥高效基因編輯技術,實現種源自主可控。培育種業(ye) 總部經濟,推動企業(ye) 整合重組,打造“龍頭引領、專(zhuan) 業(ye) 支撐、服務配套”的種業(ye) 集群。
強化科技裝備支撐。實施優(you) 勢特色農(nong) 業(ye) 科技支撐計劃,構建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的現代農(nong) 業(ye) 技術體(ti) 係。建設國家農(nong) 機裝備創新中心,推廣無人植保機、智能收割機等裝備,實現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全流程自動化。打造“數字河南農(nong) 業(ye) 雲(yun) 平台”,整合土壤、氣象、市場數據,運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溯源,以科技賦能農(nong) 業(ye) 現代化,為(wei) 端牢“中國飯碗”貢獻河南力量。
構建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新格局。協同推進縣城功能提升、鄉(xiang) 村建設優(you) 化、要素雙向流動,構建“以城帶鄉(xiang) 、城鄉(xiang) 互促”格局,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推進縣城載體(ti) 功能提升。圍繞宜居、韌性、智慧目標,強化產(chan) 業(ye) 支撐與(yu) 設施服務。立足縣域資源培育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等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園區升級,促進產(chan) 城融合;完善交通網絡,升級水電管網,增強防洪排澇能力;擴建醫療、教育等公共設施,引入智慧管理平台,提升縣城人口、產(chan) 業(ye) 承載能力。
加快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堅持規劃引領與(yu) 生態優(you) 先,統籌縣域城鄉(xiang) 布局,推進鄉(xiang) 村片區化建設,培育建設先導區;開展“治理六亂(luan) 、開展六清”行動,深化垃圾、汙水治理和廁所改造;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畜禽糞汙與(yu) 秸稈綜合利用,探索特色鄉(xiang) 村建設模式。
促進城鄉(xiang) 要素雙向流動。破除製度壁壘與(yu) 數字鴻溝。構建一體(ti) 化交通、要素市場,打造產(chan) 權交易平台,吸引城市人才、資本下鄉(xiang) ;深化戶籍製度改革,完善“人地錢掛鉤”政策,均衡配置公共資源;推進鄉(xiang) 村數字基建,搭建基層治理信息平台,實現城鄉(xiang) 要素高效流通與(yu) 社會(hui) 治理協同,為(wei) 共同富裕注入動能。
策劃:劉雅鳴 孫德中 張 濤
統籌:萬(wan) 川明 李劍力
執行:賀衛華 楊曉東(dong) 楊文才
執筆:賀衛華 錢 鵬 孟佳昕 王海燕
來源:《河南日報》(2025年06月26日第08版)
統籌:宋鴻博
審核:張柏林
責編:楊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