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hui) 強調,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延伸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是以鄉(xiang) 村資源稟賦和比較優(you) 勢為(wei) 依托,通過產(chan) 業(ye) 集群化發展、城鄉(xiang) 要素整合、產(chan) 業(ye) 鏈條延伸等方式,帶動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縮小城鄉(xiang) 差距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培育壯大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既是河南促進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與(yu) 共同富裕的關(guan) 鍵舉(ju) 措,也是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省的重要途徑。
明確定位,統籌規劃布局。一是挖掘特色資源,激發發展動力。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在於(yu) 獨具特色,發展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關(guan) 鍵就是要將特色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和富民優(you) 勢。要深入開展鄉(xiang) 土資源普查和定期專(zhuan) 項調查,繪製直觀、實用的特色資源地圖,為(wei) 產(chan) 業(ye) 規劃和運營提供堅實基礎。遵循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工則工、宜遊則遊原則,通過創意轉化、科技融合及市場運作等手段,培育一批特色優(you) 勢鮮明的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防止“一哄而起、一哄而散”,避免“千業(ye) 一麵”,同步推動鄉(xiang) 村特色資源的多元價(jia) 值實現和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二是突出龍頭企業(ye) ,釋放發展活力。建立健全政策支持體(ti) 係,加強對龍頭企業(ye) 發展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的用地保障和金融支持,推動龍頭企業(ye) 集聚更多的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優(you) 化龍頭企業(ye) 發展環境。重點培育“鏈主型”龍頭企業(ye) ,聯合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戶以及從(cong) 事農(nong) 業(ye) 技術研發、儲(chu) 運銷售、綜合服務等全產(chan) 業(ye) 鏈各類主體(ti) ,共同開發優(you) 勢特色資源、優(you) 化配置創新要素,打造具有區域特色、適應新型消費的產(chan) 業(ye) 化聯合體(ti) 。三是強化品牌塑造,增強競爭(zheng) 潛力。加快構建鄉(xiang) 土精品品牌體(ti) 係,依托傳(chuan) 統食品業(ye) 、傳(chuan) 統手工業(ye) 、傳(chuan) 統小商品加工業(ye) ,培育一批口碑好、過得硬的產(chan) 品類鄉(xiang) 土品牌。充分利用線下傳(chuan) 統渠道和線上新媒體(ti) 平台進行品牌傳(chuan) 播,通過設立品牌消費體(ti) 驗館、創意設計坊、電商直播基地等,打造沉浸式、體(ti) 驗式、一站式營銷場景。加快構建鄉(xiang) 土品牌標準體(ti) 係,建立健全生產(chan) 、流通與(yu) 銷售等各環節的技術標準、質量標準和運營管理標準。
聚鏈賦能,提升質量能級。一是黨(dang) 建鏈引領聚合,優(you) 化發展生態。全麵提升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領導力,選優(you) 配強村級幹部隊伍,推動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產(chan) 業(ye) 化,促進集體(ti) 強與(yu) 農(nong) 民富的有機統一。全麵增強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服務能力,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集聚富民產(chan) 業(ye) 發展勢能。做深做實產(chan) 業(ye) 鏈黨(dang) 建聯建,構建“依產(chan) 業(ye) 鏈而建、為(wei) 產(chan) 業(ye) 鏈賦能”的嚴(yan) 密組織體(ti) 係。二是創新鏈強基增能,拓展發展形態。加強農(nong) 業(ye) 科技研發,聚焦數字化、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技術需求,充分發揮農(nong) 業(ye) 科研院所、高等農(nong) 業(ye) 院校、涉農(nong) 企業(ye) 等研究平台力量,集中開展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和技術集成。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建立企業(ye) 家科技創新常態化谘詢製度,使創新活動貼近生產(chan) 一線、直麵市場需求。深化農(nong) 業(ye) 科技服務,暢通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孵化轉化渠道,培育各類業(ye) 務特色化、服務專(zhuan) 業(ye) 化和手段標準化的農(nong) 業(ye) 科技中介服務組織,從(cong) 整體(ti) 上提升農(nong) 民接受新技術的科技意識和應用水平。三是產(chan) 業(ye) 鏈向新提質,提升發展質態。打造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充分挖掘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生態+”“科技+”“休閑+”“文化+”等多元價(jia) 值,延伸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加工、流通、服務等增值增效鏈條。推動多向度融合發展,將種養(yang) 加、產(chan) 供銷、貿工農(nong) 、農(nong) 工商、農(nong) 科教等多個(ge) 環節緊密結合,培育多元化產(chan) 業(ye) 融合主體(ti) ,發展多種類型的產(chan) 業(ye) 融合方式。建設富民產(chan) 業(ye) 集群,重點培育糧食、畜牧漁業(ye) 、油脂油料、特色果蔬、鄉(xiang) 村農(nong) 文旅以及鄉(xiang) 村商貿流通服務業(ye) 六大產(chan) 業(ye) 集群,推動形成鏈式集群新格局。
協同聯動,力促連片振興(xing) 。一是推動抱團發展,橫向聯通主體(ti) 力量。推動村企結對、企業(ye) 幫扶,深化村企“流轉式”“訂單式”“工坊式”產(chan) 業(ye) 共建模式,增強結對村富民產(chan) 業(ye) “造血”能力,協同提升經濟與(yu) 社會(hui) 效益。推動片區聯合、以強帶弱,由產(chan) 業(ye) 基礎好、實力強的鄉(xiang) 鎮牽頭,片區內(nei) 其他鄉(xiang) 鎮入股或業(ye) 務聯營,規避同質競爭(zheng) 、低價(jia) 競爭(zheng) 、無效競爭(zheng) ,一體(ti) 推進富民產(chan) 業(ye) 片區化和規模化發展。二是建強載體(ti) 平台,縱向貫通發展通道。統籌抓好縣鎮村三級平台建設,培育一批基礎條件好、主導產(chan) 業(ye) 突出、帶動效果顯著的產(chan) 業(ye) 強鎮,打造一批產(chan) 業(ye) 鏈條較長、業(ye) 態類型豐(feng) 富、創業(ye) 創新活躍、聯農(nong) 帶農(nong) 緊密的縣域產(chan) 業(ye) 園區,將專(zhuan) 業(ye) 村、產(chan) 業(ye) 強鎮、產(chan) 業(ye) 園串點成帶,增強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韌性。提高各級產(chan) 業(ye) 平台綜合承載力,實施差異化產(chan) 業(ye) 政策和精準化扶持政策,補齊配套服務短板,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三是堅持標杆帶動,合力推進相融共興(xing) 。充分發揮黨(dang) 員幹部的“排頭兵”作用,把農(nong) 村優(you) 秀黨(dang) 員培養(yang) 成產(chan) 業(ye) 致富帶頭人,將農(nong) 村黨(dang) 員致富帶頭人列為(wei) 村級後備幹部重點培養(yang) 。推動科技能人、營銷大戶等走進田間地頭、種養(yang) 基地、合作社開展麵對麵指導、手把手講解,實現“頭雁帶動、雁陣齊飛”。充分發揮鄉(xiang) 土人才的“生力軍(jun) ”作用,對長期深耕一線的“土專(zhuan) 家”“田秀才”開展定製化、體(ti) 驗式、孵化型培育。
健全機製,強化富農(nong) 屬性。一是健全要素優(you) 先保障機製。進一步深化農(nong) 村土地、勞動力、資金等要素市場化改革,破除影響和限製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發展的製度壁壘。以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為(wei) 先導,促進農(nong) 村土地多種形式流轉。推廣科技小院模式,實施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育工程,加快富餘(yu) 勞動力的人力資本改造。強化資金多元保障,采取更加靈活的財政支持方式,賦予各級政府整合支農(nong) 資金發展富民產(chan) 業(ye) 的自主權,加大金融支持富民產(chan) 業(ye) 項目對接工作力度。二是創新利益聯結分配機製。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紅”“保底價(jia) +市場價(jia) 上浮”“保底工資+超產(chan) 分成”等方式開展股份聯結、訂單聯結和勞務聯結,鞏固集體(ti) 經濟組織、農(nong) 戶、產(chan) 業(ye) 組織間的利益聯結關(guan) 係。加強利益聯結激勵,將改善產(chan) 業(ye) 基礎設施、擴大產(chan) 業(ye) 發展規模、提供農(nong) 民就業(ye) 崗位等指標與(yu) 優(you) 惠保障政策掛鉤,作為(wei) 富民產(chan) 業(ye) 獎補到期考核或獲取補貼等級的重要依據。強化利益分配監督,督促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主體(ti) 保障農(nong) 民的工資和租金等分配按時足額發放。三是完善風險防控化解機製。鄉(xiang) 村富民產(chan) 業(ye) 根植於(yu) 農(nong) 村地區,相較一般產(chan) 業(ye) 麵臨(lin) 著更大的自然風險、經營風險和市場風險,必須建立相應的風險防控機製和化解措施。打造數字化富民產(chan) 業(ye) 風險防控平台,集成涵蓋信息管理、財務管理、法務管理、輿情管理等的大數據風險預警預測功能。發揮綜合性保險的兜底作用,支持保險機構打造全產(chan) 業(ye) 鏈保險模式,加強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保險、農(nong) 業(ye) 巨災保險、價(jia) 格收入保險等保險產(chan) 品創新,為(wei) 發展“小品種、大產(chan) 業(ye) ”提供風險保障。
(作者單位:中共河南省委黨(dang) 校經濟管理教研部)
來源:《河南日報》(2025年06月27日第13版)
統籌:宋鴻博
審核:張柏林
責編:楊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