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堅定自信 在建設文旅強省征程中推動殷商文化傳承創新

《河南日報》(2025年07月04日第09版)  中共商丘市委理論學習(xi) 中心組2025-07-04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把這些中華文化瑰寶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傳(chuan) 播好。這一重要論述飽含著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敬仰深情,彰顯了文明立世、文化興(xing) 邦的高度自信。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hui) 全麵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和關(guan) 於(yu) 河南工作的重要論述,提出建設文旅強省的奮鬥目標。商丘市作為(wei) 殷商文化的起源地,要努力做好傳(chuan) 承創新這篇大文章,把文化軟實力轉化為(wei) 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的硬支撐,在建設文旅強省征程中貢獻力量。

  深挖殷商文化豐(feng) 富內(nei) 涵,築牢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chuan) 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殷商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蘊含著豐(feng) 富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深刻認識殷商文化的曆史價(jia) 值和時代價(jia) 值,對於(yu) 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殷商文化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標識,滋養(yang) 了文化自信的深厚根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係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殷商文化上承炎黃時代的文明積累,下啟商周時期的禮樂(le) 文明,它使中華文明從(cong) 多元起源走向整合發展。在精神範式上,創立完整的甲骨文文字係統、“陰陽合曆”的天文法則、“慎終追遠”的祖先崇拜製度,奠定了文明內(nei) 核的穩定性;在國家治理上,從(cong) 邦國形態逐漸演變為(wei) 統一國家形態,呈現國家治理能力的質變;在物質生產(chan) 上,形成了青銅器、玉器、陶器的標準化生產(chan) ,反映統一文化認同的形成,其製度創新與(yu) 文化基因對中國的影響持續至今。

  殷商文化是推進中華文明進程的強勁動力,提供了文化創新的持續動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殷商文化在中華文明進程中起到了關(guan) 鍵推動作用。國家形態逐步定型,確立了尹、多尹、小臣等60餘(yu) 種官職,構築了相對穩定的職業(ye) 官僚體(ti) 係,設立的軍(jun) 隊建製延續至西周;經濟形態逐步完善,形成了農(nong) 耕為(wei) 主、工商為(wei) 輔的產(chan) 業(ye) 結構;文化輻射更為(wei) 遼闊,形成以商丘、鄭州、洛陽、安陽等中原地區為(wei) 核心區,沿黃河、長江、遼河等水係形成文化傳(chuan) 播走廊,這一空間格局為(wei) “普天之下”的天下觀奠定了物質基礎,其邊界標識至今仍影響著中國曆史文化核心區的認知範圍。

  殷商文化蘊含的中華民族核心價(jia) 值理念,拓展了“兩(liang) 個(ge) 結合”的文化路徑。“兩(liang) 個(ge) 結合”是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殷商文化蘊含著豐(feng) 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和人文精神,與(yu) 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有著諸多契合點。“民為(wei) 邦本”的政治倫(lun) 理,與(yu) 馬克思主義(yi) 唯物史觀的人民立場高度統一;商湯網開三麵的可持續發展觀,將矛盾的對立統一運用於(yu) 生態實踐,共同構成古代樸素生態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革新精神,不僅(jin) 是器物層麵的創新,更與(yu) 馬克思主義(yi) 關(guan) 於(yu) 社會(hui) 形態更替的論斷相互呼應;王亥開創的“牽牛服賈”貿易傳(chuan) 統、“以羨補不足”的交換原則,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中的義(yi) 利觀提供曆史參照。這些文化因素,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結合”提供了物質文化載體(ti) ,證明中華文明具有接納先進理論的“文化基因”,既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時代穿透力,也讓馬克思主義(yi) 真理之樹在中華大地根深葉茂。

  牢記領袖殷殷囑托,在“兩(liang) 高四著力”中發揮文化作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河南提出了“兩(liang) 高四著力”的殷殷囑托。文化建設既是“兩(liang) 高四著力”的重要內(nei) 容,又為(wei) 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提供精神動力。要立足商丘殷商文化起源地、區域協同發展區、豫東(dong) 開放橋頭堡、樞紐經濟新高地的發展定位,推動文化與(yu) 經濟發展、社會(hui) 治理有機融合、互促共進。

  傳(chuan) 承弘揚殷商文化,在把握“源”與(yu) “流”的關(guan) 係中體(ti) 悟多元一體(ti) 的中華文明。商丘是商族諸先公先王所居地。在商丘已發現新石器至夏商周文化遺址90處,商文化遺存57處,永城王莊遺址發現距今約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古國君主墓,印證了多元文化在此交流碰撞。眾(zhong) 多商文化遺址證明,殷商文化的起源和形成從(cong) 商丘開始,為(wei) 後世文化傳(chuan) 承提供了源頭活水。比如:鑽木取火、少康中興(xing) 、葛伯仇餉、桑林禱雨的故事;莊子提出“天人合一”、惠施提出“合同異”;宋襄公倡導修行仁義(yi) 、漢高祖斬蛇起義(yi) 。這些文化元素與(yu) 殷商文化或有傳(chuan) 承關(guan) 係,或是受其影響發展而來,“源”與(yu) “流”一脈相承,匯聚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傳(chuan) 承弘揚殷商文化,有利於(yu) 讓古老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生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傳(chuan) 承弘揚殷商文化,為(wei) 推進商丘高質量發展注入豐(feng) 厚人文內(nei) 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麵,可以研究一下這裏麵的人文經濟學。這一重大課題,蘊含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思想。商丘是商品商業(ye) 的發源地,甲骨文的“商”字,由三個(ge) 三角形頂接而構成,三角頂承同立是為(wei) “商”,蘊含了商討、商定、交易達成的意思,體(ti) 現了古人的商業(ye) 智慧。從(cong) 區位優(you) 勢看,商丘作為(wei) 豫魯蘇皖四省交界地,以商丘為(wei) 中心200公裏半徑內(nei) ,有超過1.6億(yi) 人口的巨大內(nei) 需,在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中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you) 勢。從(cong) 資源稟賦看,商丘擁有國家A級景區34家,河南省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2個(ge) ,省級特色旅遊休閑街區4個(ge) ,文旅文創融合實踐基地4個(ge) ,2024年,全市共接待國內(nei) 遊客2709萬(wan) 人次,旅遊總收入203億(yi) 元。從(cong) 實踐發展看,商丘的超硬材料產(chan) 業(ye) 集群,從(cong) 文化內(nei) 涵上延伸價(jia) 值鏈,使傳(chuan) 統的金剛石華麗(li) 轉身為(wei) 代表愛情的鑽石,形成了集原創研發、設計製作、工業(ye) 旅遊於(yu)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鏈,年產(chan) 值超200億(yi) 元。弘揚傳(chuan) 承殷商文化,推進文化資源資產(chan) 化、文化要素市場化,有利於(yu) 促進形成以創新為(wei) 驅動的發展模式,形成新的經濟增長極,實現以高品質文化促進高質量發展。

  傳(chuan) 承弘揚殷商文化,為(wei) 實現商丘高效能治理打牢堅實的文化根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強曆史文化保護,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上協同發力,打牢社會(hui) 治理的文化根基。殷商文化中蘊含的文化善治與(yu) 德治理念,為(wei) 基層高效能治理提供了曆史鏡鑒。商湯“桑林禱雨”的典故詮釋“民本為(wei) 上”治理理念;伊尹“治大國如烹小鮮”“調和五味”的治國理念體(ti) 現社會(hui) 治理需要公平協調;甲骨文中“族尹”管理宗族事務的記載為(wei) 鄉(xiang) 村“村民自治”提供了曆史參照。這都啟示我們(men) ,基層治理的本質在於(yu) “以民為(wei) 本、德治為(wei) 基”。傳(chuan) 承弘揚殷商文化,挖掘發揚其精神內(nei) 涵的時代價(jia) 值,有利於(yu) 探索“以文化人、以文促治”的治理路徑,使文化成為(wei) 推動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的內(nei) 生動力。

  推動殷商文化傳(chuan) 承創新,有力支撐文旅強省建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著力推動文化繁榮興(xing) 盛,進一步加強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保護,科學有序開發文旅資源。要錨定建設文旅強省目標,突出殷商文化主標識,把保護和利用結合起來,把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統籌起來,著力在重點環節、關(guan) 鍵領域上實現突破,推動殷商文化發揚光大。

  以殷商之源文化建設為(wei) 牽引推動商丘文化繁榮興(xing) 盛。把“殷商之源”作為(wei) 商丘文化建設的主定位和總牽引,納入全市經濟社會(hui) 發展總體(ti) 布局,製定發展規劃、明確建設任務,統籌推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建設。繪製殷商之源文化圖譜,把殷商之源文化和商丘各個(ge) 曆史時期的文化貫通起來,深入挖掘和闡發時代價(jia) 值,探索開發思政課程,鞏固主流思想價(jia) 值。堅持以文潤城、以文育人,推動曆史文化與(yu) 城市規劃建設相互融合,建設應天書(shu) 院、社區文化角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提升服務水平,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大力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戲曲《殷商探源人》、AI動漫《殷商紀源》、微短劇《芒碭》,以及小說、歌曲、詩歌等多種文化題材的精品生產(chan) ,開發大型實景演出,打造商丘特色文化標識。

  以主動融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為(wei) 路徑加強曆史文化遺產(chan) 係統性保護。積極爭(zheng) 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推動王莊遺址、宋國故城、隋唐大運河等納入國家大遺址保護走廊建設規劃,全麵開展殷商文化資源普查,建設科技考古實驗室,提升文化遺產(chan) 保護水平。加強文物的活態展示,通過考古模擬、非遺工坊、劇場演繹等方式,提升商丘博物館展陳水平。探索建立“大殷商”發掘研究協同機製,成立商丘、鄭州、洛陽、安陽多地聯動的“殷商文化研究聯盟”,舉(ju) 辦“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殷商之源在商丘”學術論壇,為(wei) 殷商文化研究提供學理支撐。

  以“文旅+百業(ye) ”融合發展為(wei) 載體(ti) 壯大文旅產(chan) 業(ye) 。實施“文旅+百業(ye) ”融合工程,積極創新和豐(feng) 富消費場景,以個(ge) 性化、品質化需求為(wei) 牽引,推動文化入景、潤景、成景,將文旅產(chan) 業(ye) 打造成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民生產(chan) 業(ye) 、幸福產(chan) 業(ye) 。實施“文旅+研學”,打造商丘古城、火神台、漢梁文化園、芒碭山為(wei) 代表的探源遊,莊子故裏、孔子祖地、微子祠為(wei) 代表的先賢遊,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陳官莊紀念館、彭雪楓紀念館為(wei) 代表的紅色遊等研學遊徑;實施“文旅+農(nong) 業(ye) ”,促進永城時莊、民權王公莊等鄉(xiang) 村旅遊特色村和田園綜合體(ti) 提質升級;實施“文旅+工業(ye) ”,建設力量鑽石世界、民權葡萄酒廠等工業(ye) 博物館;實施“文旅+賽事”,辦好沿黃河故道自行車賽、申甘林帶生態馬拉鬆賽、鐵人三項等精品賽事;實施“文旅+非遺”,培優(you) 柘城麥草畫、虞城剪紙等非遺創意工坊,擦亮“古城有戲”文化品牌。

  以深化文化體(ti) 製機製改革為(wei) 動力走出商丘特色文化發展之路。積極探索涉旅文物保護利用“兩(liang) 權分離”改革,把推進商丘古城活態傳(chuan) 承作為(wei) 突破口,通過建立負麵清單、引入專(zhuan) 業(ye) 運營、實行收益共享、優(you) 化提升業(ye) 態等方式,走出一條政府主導、市場參與(yu) 、社區共建的古城發展模式。積極推進投融資機製改革,發揮文旅投資集團的平台作用,盤活優(you) 質資產(chan) 、拓展融資渠道、開發創意產(chan) 品,培育文旅產(chan) 業(ye) 鏈群,延伸提升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全麵推進主流媒體(ti) 係統性改革,建立以傳(chuan) 播效果為(wei) 導向的評價(jia) 體(ti) 係,打造殷商文化全媒體(ti) 傳(chuan) 播矩陣,提升文化品牌影響力。持續深化人才選育機製改革,加強數字文化、文化金融、非遺傳(chuan) 承、創意設計等人才梯隊建設,構建適應新時代需求的文化人才生態體(ti) 係,為(wei) 殷商文化建設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來源:《河南日報》(2025年07月04日第09版)

  統籌:宋鴻博

  審核:張柏林

  責編:楊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