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融合賦能河南高質量發展

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中國社會(hui) 科學報  宋偉(wei) 2025-07-15

  實體(ti) 經濟是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根基,河南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必須立足發展實體(ti) 經濟。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要通過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推動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

  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具有客觀必然性。將產(chan) 學研融合置於(yu) 河南高質量發展的“棋眼”位置,具有客觀必然性。在理論層麵,知識的創造、擴散與(yu) 應用是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但科技創新隻是發展的源頭,隻有產(chan) 學研融合實現“基礎研究—技術攻關(guan) —產(chan) 業(ye) 應用”貫通鏈條,將科技應用到產(chan) 業(ye) 這一終端,其經濟價(jia) 值才能實現。

  在實踐層麵,河南作為(wei) 全國重要的工業(ye) 基地和農(nong) 業(ye) 大省,擁有門類齊全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豐(feng) 富的應用場景,在圍繞產(chan) 業(ye) 鏈布局創新鏈、通過產(chan) 學研融合因地製宜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方麵具有良好基礎與(yu) 巨大空間。同時,“大而不強”“全而不優(you) ”問題突出,亟須以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為(wei) 引擎,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發新生,立足自身稟賦培育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

  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須立足河南實際。作為(wei) 中西部省份,河南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占比高,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絕不能盲目追逐熱點、拋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而應立足省情、因地製宜,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與(yu) 未來產(chan) 業(ye) 三條主線上協同發力。

  在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老樹新枝”上,產(chan) 學研融合的重點是強化數字賦能與(yu) 綠色轉型。河南的裝備製造、食品加工、輕紡等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規模龐大,是穩定經濟的“壓艙石”。通過產(chan) 學研融合推動傳(chuan) 統企業(ye) 廣泛應用工業(ye) 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幫助其突破發展瓶頸,是河南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中之重。

  在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強筋壯骨”上,產(chan) 學研融合的重點是突出集群發展與(yu) 場景驅動。對於(yu) 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有基礎、有潛力的領域,河南要利用場景優(you) 勢,通過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精準對接打通產(chan) 學研用,完善產(chan) 業(ye) 生態,實現集群發展。

  在未來產(chan) 業(ye) “播種育秧”上,產(chan) 學研融合的重點是前沿突破與(yu) 生態培育。由於(yu) 未來產(chan) 業(ye) 總體(ti) 投入能力有限,河南應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少而精”地精選賽道,在生命科學(細胞與(yu) 基因技術)、氫能與(yu) 儲(chu) 能、量子信息、具身智能等方向重點發力。

  強化產(chan) 學研融合的機製與(yu) 人才保障。暢通“企業(ye) 出題、高校解題、市場閱卷”的產(chan) 學研融合通道。企業(ye) 貼近市場脈搏,對需求與(yu) 技術痛點最為(wei) 敏感。應充分發揮領軍(jun) 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以及海量傳(chuan) 統企業(ye) 的“出題者”作用,建立常態化需求征集與(yu) 發布機製,引導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圍繞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高端裝備基礎材料、智能傳(chuan) 感器等河南重點產(chan) 業(ye) 麵臨(lin) 的“卡脖子”難題,以及傳(chuan) 統企業(ye) 數字化、智能化需求進行技術攻關(guan) 、裝備攻關(guan) 。完善以市場價(jia) 值為(wei) 導向的技術評價(jia) 與(yu) 收益分配機製,讓成果轉化有動力、有回報。

  打造多層次產(chan) 學研協同載體(ti) 。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ye) 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ti) ,推動中原科技城、鄭洛新國家自創區等戰略平台從(cong) “物理集聚”向“化學融合”躍升,圍繞生物育種、智能農(nong) 機、人工智能、氫能儲(chu) 能等河南具有比較優(you) 勢的領域,布局建設一批省級產(chan) 業(ye) 研究院、製造業(ye) 創新中心和中試基地,為(wei) 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的深度耦合提供核心場域。

  構築“引育用留”全鏈條人才生態。產(chan) 學研融合的核心是人。要轉變觀念,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優(you) 化科研人員兼職兼薪、離崗創業(ye) 等政策,讓人才向產(chan) 業(ye) 一線湧流。要以更開放的姿態,靶向引進人工智能、生命科學、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和創新團隊。要支持高校與(yu) 企業(ye) 共建現代產(chan) 業(ye) 學院、定製化人才培養(yang) 項目,培養(yang) 既懂理論又能實戰的卓越工程師和技術人才。

  (作者係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hui) 科學網-中國社會(hui) 科學報

統籌:宋鴻博

審核:張柏林

責編:楊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