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河南日報》(2025年07月18日第12版)  楊雲(yun) 霞 賈紅葉2025-07-18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是實現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更是黨(dang) 密切聯係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前沿陣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黨(dang) 的全麵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全過程各環節,夯實國家治理基層基礎,提升治理能力,健全治理體(ti) 係。這樣才能不斷鞏固黨(dang) 的執政基礎,更好回應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為(wei)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保障。

  黨(dang) 建引領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障

  堅持以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夠把黨(dang) 的政治優(you) 勢、組織優(you) 勢、密切聯係群眾(zhong) 的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確保治理方向正確、資源整合高效、政策落實有力。推進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要堅持和完善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hui) 協同、公眾(zhong) 參與(yu) 、法治保障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形成各方力量有機銜接、各負其責、協同高效的治理格局。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各類資源、服務、管理向基層下沉,建設好村為(wei) 民服務中心等重要陣地,切實提高為(wei) 民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要堅決(jue) 整治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讓基層幹部從(cong) 不必要的會(hui) 議、檢查和煩瑣事務中解脫出來,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解難題上。要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把黨(dang) 組織建設成為(wei) 服務群眾(zhong) 、凝聚人心、推動治理的堅實力量。要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ti) 係,擴大黨(dang) 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麵,密切黨(dang) 群關(guan) 係,把基層治理同基層黨(dang) 建緊密結合起來,創新治理理念、機製和方式,切實全麵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和能力。

  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價(jia) 值取向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決(jue) 定黨(dang) 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men)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基層治理始終服務群眾(zhong) 、造福群眾(zhong) ,以群眾(zhong) 滿意作為(wei) 檢驗治理成效的“第一標準”。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著力解決(jue) 就業(ye) 、教育、醫療、住房、養(yang) 老、社保、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等方麵的民生難題。要轉變治理理念,做到心中有民、行動為(wei) 民,把“群眾(zhong) 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推進走訪聯係群眾(zhong) 常態化,建立民意收集“直通車”,拓寬反映渠道,做到有訴求必回應、有問題能解決(jue) 。要完善協商議事機製,積極問計於(yu) 民、問需於(yu) 民、問效於(yu) 民,匯聚群眾(zhong) 智慧,增強治理的透明度和認同感。基層幹部要善於(yu) 把“問題清單”轉化為(wei) “責任清單”,建立問題發現、交辦、處置、反饋、評估的閉環管理流程,防止小問題演變成大矛盾。同時,要健全公共服務體(ti) 係,合理配置資源,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向農(nong) 村覆蓋,向邊遠地區和生活困難群眾(zhong) 傾(qing) 斜,讓基層治理真正惠及民生,不斷提升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多元共治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基層治理涉及多元化的利益主體(ti) 和複雜多樣的問題,傳(chuan) 統單一的治理模式已難以有效應對,必須充分發揮社會(hui) 各方麵作用,激發全社會(hui) 治理活力,著力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在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鄉(xiang) 鎮(街道)、村(社區)等基層黨(dang) 組織的引領作用,建設村(居)民議事會(hui) 、網格議事等多元協商議事平台,引導駐區單位、村(居)民代表、社會(hui) 組織、誌願者、物業(ye) 企業(ye) 等積極參與(yu) ,共同推進基層事務協商共治。要健全政社合作機製,完善政府向社會(hui) 力量購買(mai) 服務的製度安排,發揮財政資金四兩(liang) 撥千斤作用。要支持社會(hui) 組織、社會(hui) 工作者和公益慈善組織發展,培育更多品牌公益項目,提升服務專(zhuan) 業(ye) 化水平。要創新推動“五社聯動”,即社區、社會(hui) 組織、社會(hui) 工作者、社區誌願者、社會(hui) 慈善資源協同發力,加強服務力量和資源整合,提升基層治理的協同性和整體(ti) 效能。通過完善政策支持體(ti) 係、暢通參與(yu) 渠道、健全協作機製,推動政府治理與(yu) 社會(hui) 協同有機銜接、優(you) 勢互補,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數字賦能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有效手段

  基層治理麵臨(lin) 服務對象多、治理事務繁、問題類型雜的挑戰,傳(chuan) 統治理方式在信息傳(chuan) 遞、資源配置、服務供給等方麵的局限性日益凸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就要從(cong) 這些最現實、最具體(ti) 的堵點入手,完善信息基礎設施,打破條塊分割、部門壁壘,突破信息孤島,實現信息互聯共享,讓治理資源在“指尖”集成、在“網上”聯通。要建設高效便捷的一體(ti) 化服務平台,推動更多事項網上辦、掌上辦,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切實提升基層服務的便利性和可及性。要推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數字鄉(xiang) 村建設,推動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在網格化管理、矛盾糾紛調處、民生服務、應急管理等重點領域深入應用,不斷增強治理的精準性、預見性和協同性。還要注重技術應用與(yu) 製度建設相結合,完善數據安全管理製度,健全個(ge) 人信息保護機製,防止“技術決(jue) 定論”偏向,確保數字賦能始終服務於(yu) 人民。通過強化數字化賦能,不斷推動基層治理從(cong) “粗放化”向“精細化”轉變,持續提升基層治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智能化水平,更好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優(you) 質、便捷、高效的服務。

  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隊伍建設是關(guan) 鍵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統籌考慮基層幹部隊伍建設,逐步建立一支素質優(you) 良的專(zhuan) 業(ye) 化社區工作者隊伍。當前,一些基層地區幹部隊伍年齡結構偏大、穩定性不強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基層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要著力破解基層“引不來、留不住、用不好”的難題,堅持把政治標準和能力素質結合起來,完善選拔培養(yang) 機製,注重在村(社區)治理、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公共服務等一線發現、培養(yang) 、使用人才。要推動力量和資源向基層下沉,合理設崗、科學定編,優(you) 化基層用人保障;鼓勵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人員到基層掛職任職,推動基層“強身”和機關(guan) “瘦身”的有機結合。要加強針對性培訓,注重法律法規、群眾(zhong) 工作方法、社會(hui) 治理能力等重點內(nei) 容,提升基層幹部解決(jue) 實際問題、服務群眾(zhong) 的本領。要健全管理監督和激勵保障機製,堅持嚴(yan) 管與(yu) 厚愛結合,既強化日常監督,防治“微腐敗”,又關(guan) 心關(guan) 愛基層幹部,切實解決(jue) 壓力大、待遇低、出路窄等問題,打造一支政治堅定、作風紮實、能力過硬、凝聚力強、戰鬥力足的基層治理骨幹隊伍。

  (作者分別係西北工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北工業(ye) 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博士研究生)

來源:《河南日報》(2025年07月18日第12版)

統籌:吳鵬

審核:張柏林

責編:楊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