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時指出,製造業(ye) 是實體(ti) 經濟的基礎,實體(ti) 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you) 勢的重要支撐。對此,省直機關(guan) 、中央駐豫企業(ye) 、專(zhuan) 家學者反響熱烈,他們(men) 紛紛表示要堅定推進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把我國製造業(ye) 和實體(ti) 經濟搞上去,推動我國經濟由量大轉向質強,紮紮實實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
“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河南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實體(ti) 經濟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you) 勢的重要支撐,是對我們(men) 最大的關(guan) 心和鼓勵。”9月18日,省發展改革委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何雄說,我們(men) 必須堅定不移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新一輪科技和產(chan) 業(ye) 革命,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打造一批國際國內(nei) 領先的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必須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深入開展科技攻關(guan) ,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完善創新支持政策,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全麵提高關(guan) 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下一步,我們(men) 要把發展先進製造業(ye) 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國際化視野和戰略性眼光,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國際產(chan) 能和裝備合作,積極承接東(dong) 部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轉移,加快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度應用,組織開展“卡脖子”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爭(zheng) 取更多國家級創新戰略平台在我省布局,全麵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推動先進製造業(ye) 強省建設邁上新台階。
“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河南考察並就製造業(ye) 發表重要講話,是對我們(men) 深切的關(guan) 懷、巨大的激勵,在關(guan) 鍵時刻給我們(men) 指明了前進的方向、路徑和目標,為(wei) 我們(men) 克服各種困難注入了強大動力。”省工業(ye) 和信息化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廳長李濤說,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極大地激發了全省工業(ye) 和信息化係統推進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jue) 心。我們(men) 將全力推動智能化改造、綠色化改造和技術改造“三大改造”,著力構建製造業(ye) “雙創”生態、全麵推動製造業(ye) 創新能力提升,著力提升產(chan) 業(ye) 鏈水平、打造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鏈條,著力擴大開放合作,著力深化產(chan) 融合作,著力弘揚企業(ye) 家精神,著力提升服務水平,以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高度自覺,狠抓工作落實,把河南的製造業(ye) 搞上去、把實體(ti) 經濟搞上去,加快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俞章法說,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為(wei) 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中信重工將始終牢記實業(ye) 報國初心、擔負製造強國使命,以國之重器的使命擔當,建功國家重大工程、重大項目。近年來,中信重工堅持創新驅動促進企業(ye) 轉型升級,建立“核心製造+綜合服務”的商業(ye) 模式,深耕裝備製造、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高新技術三大領域,努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全麵係統打造先進裝備製造業(ye) ;大力發展以特種機器人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以產(chan) 業(ye) 創新提升自身綜合競爭(zheng) 力,努力使企業(ye) 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河南省高校智庫聯盟理事長喻新安說,隨著我國進入工業(ye) 化後期,對外開放程度日益加深,要素成本上升,環境壓力陡現,製造業(ye) 高汙染、高消耗的規模擴張型道路已經難以為(wei) 繼,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製造業(ye) 轉型升級。根據新的形勢和任務,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提高原創研發設計能力、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瓶頸為(wei) 重點,推動創新戰略從(cong) 跟蹤模仿向引領跨越轉變;以創新設計引領中國創造,為(wei) 新製造賦能,推動製造業(ye) 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驅動製造業(ye)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以推動“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為(wei) 目標營造創新生態,實現核心技術創新的突破,創造出新的產(chan) 業(ye) 形態和市場需求,推動加工製造環節向核心技術、自主品牌、創造新商業(ye) 模式方麵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