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縣民政局黨(dang) 員幹部在羅山縣何家衝(chong) 開展紅色教育主題黨(dang) 日活動。河南日報資料圖片
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小小講解員”為(wei) 參觀者講述紅色故事。河南報業(ye) 全媒體(ti) 記者劉宏冰攝
連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河南考察調研之行,成為(wei) 中原兒(er) 女關(guan) 注的焦點。廣大幹部群眾(zhong) 認真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家紛紛表示,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河南,特別是深入新縣、光山縣等革命老區,令人深受感動、備受鼓舞。我們(men) 要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始終高舉(ju) 紅色的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把先輩們(men) 開創的事業(ye) 不斷推向前進。
循著“紅色足跡”前行
“從(cong) 河北阜平、西柏坡,到山東(dong) 沂蒙、福建古田,從(cong) 陝西延安、銅川,到貴州遵義(yi) 、河南信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紅色足跡’遍及許多革命老區。總書(shu) 記告誡我們(men) ,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麽(me) 來的、新中國是怎麽(me) 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麽(me) 來的。”省委黨(dang) 校教授牛保良說。
牛保良認為(wei) ,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紅色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革命戰爭(zheng) 年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生動詮釋。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要不忘曆史、不忘初心,始終保持奮鬥精神和革命精神,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勇於(yu) 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風險挑戰,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勝利。
“我們(men) 絕不能忘記革命先烈,絕不能忘記老區人民,要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讓省老區建設促進會(hui) 副會(hui) 長張程鋒深感振奮。
河南有118個(ge) 老區縣(市、區),現有人口5500多萬(wan) 人。張程鋒表示,省老促會(hui) 要深入貫徹總書(shu) 記的講話精神,深入老區搞好調查研究,為(wei) 黨(dang) 委、政府當好參謀助手,在鞏固老區脫貧成果、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進程中發揮建設性作用,“要把全省2000多處紅色遺址維護好、開發好,打造永久性紅色基因傳(chuan) 承教育平台,並依托豐(feng) 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搞活農(nong) 村經濟。”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men) 黨(dang) 的重要建黨(dang) 基地,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寶貴精神財富。”大別山幹部學院副院長孫偉(wei) 認為(wei) ,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dang) 員、幹部要多學黨(dang) 史、新中國史,自覺接受紅色傳(chuan) 統教育,常學常新,不斷感悟,鞏固和升華理想信念。
“我們(men) 要充分依托大別山幹部學院這個(ge) 基地和平台,以講好大別山革命故事、弘揚大別山精神為(wei) 己任,通過參觀‘紅田’慘案遺址、重走誌仁小道等現場課、體(ti) 驗課,讓廣大黨(dang) 員、幹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守初心、擔使命,把革命先烈為(wei) 之奮鬥、為(wei) 之犧牲的偉(wei) 大事業(ye) 奮力推向前進。”孫偉(wei) 說。
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館長魯金亮說:“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dang) 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dang) 和國家紅色基因庫。我們(men) 要用好包括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在內(nei) 的紅色資源,把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好,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
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是全國建館較早的革命紀念館之一,紅色文化底蘊豐(feng) 厚。魯金亮說:“我們(men) 要進一步發揚竹溝革命精神,讓革命文物‘活’起來,對廣大黨(dang) 員幹部進行深入的革命教育,增強大家的擔當精神和幹事創業(ye) 的銳氣,讓紅色基因成為(wei) 我們(men) 譜寫(xie) 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絢麗(li) 篇章的動力源泉,努力創造出無愧曆史、無愧時代、無愧人民新的更大的業(ye) 績。”
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
“作為(wei) 一名大別山革命老區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讓貧困戶有吃、有穿、有學上、病能醫、有房住是我矢誌追求的夢、要圓的夢,也是作為(wei) 一名基層扶貧黨(dang) 員幹部對初心和使命的踐行。”光山縣市場監管局駐文殊鄉(xiang) 方窪村第一書(shu) 記徐開春說。
徐開春認為(wei) ,堅守初心和使命需要勇氣、需要擔當、需要付出、需要實幹。他說,我們(men) 要以實幹扛起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使命,要發揚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的精神,讓老區群眾(zhong) 不僅(jin) 要脫貧,而且要致富,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紅色江山來之不易,是千千萬(wan) 萬(wan) 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與(yu) 革命先烈相比、與(yu) 時代要求相比、與(yu) 群眾(zhong) 期盼相比,我們(men) 要走的路還很長。”輝縣市張村鄉(xiang) 裴寨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裴春亮說。
這些年,在紅色精神的指引下,以裴春亮為(wei) 代表的裴寨村黨(dang) 支部一班人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並肩奮戰,把昔日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的省級貧困村發展成了人均年收入15000元的新型農(nong) 村社區。裴春亮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men) 要團結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同創業(ye) 、共致富,繼續發揚輝縣人民‘說了算、定了幹,再大困難也不變’的奮鬥精神,一步一個(ge) 腳印,把裴寨建設成富裕、美麗(li) 、宜居的特色村莊,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生活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