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要持之以恒加強重點領域生態保護治理,深化汙染防治攻堅,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這是新時代新征程對全麵推進美麗(li) 河南建設高屋建瓴的指路引航,是對河南牢固扛穩國家生態安全曆史重任的殷殷囑托。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麵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明確美麗(li) 河南建設重大意義(yi)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整體(ti) 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但是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轉型內(nei) 生動力不足,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牢固,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yu) 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guan) 鍵期。在此背景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要求河南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為(wei) 河南進一步推進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現代化建設指明了方向。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在美麗(li) 中國建設中綻放異彩。
扛牢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曆史重任。觀生態版圖,河南是全國唯一一個(ge) 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擁有太行山、伏牛山、大別山等重要山脈和森林、濕地、農(nong) 田等多種生態係統,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feng) 富的省份之一,在全國生態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對我國整體(ti) 生態係統的安全穩定有著重要影響。可以說,維護生態穩定,保障生態安全,是河南當仁不讓的曆史責任,這也要求我們(men) 時刻以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為(wei) 己任,一以貫之、久久為(wei) 功、持續發力,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貢獻河南力量。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環境的更高期待。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zhong) 對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chan) 品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麵對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積極回應人民群眾(zhong) 的期待,始終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聚焦解決(jue) 嚴(yan) 重影響群眾(zhong) 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更加優(you) 質的生態產(chan) 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貫徹經濟社會(hui) 全麵綠色轉型的戰略部署。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新時代黨(dang) 治國理政新理念新實踐的重要標誌,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是解決(jue) 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近年來,雖然河南將綠色轉型發展貫穿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可喜成就,但是當前產(chan) 業(ye) 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運輸結構偏公路等特征仍較為(wei) 突出,統籌高質量發展與(yu) 高水平保護難度不斷加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河南從(cong) 源頭上解決(jue) 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問題定向指路,河南要加快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堅定不移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站位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全局。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通過重塑人與(yu) 自然的辯證關(guan) 係,從(cong) 根本上突破了西方現代化以犧牲環境為(wei) 代價(jia) 的發展局限。促進經濟發展與(yu) 生態保護協調統一、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必然貫穿中國式現代化全進程。河南的現代化建設,是全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部分;河南的現代化進程,也要和全國保持同步;河南的現代化成果,也必將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增光添彩。要按照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站位中原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全局,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環境優(you) 美、城鄉(xiang) 宜居、生態安全、保障有力的美麗(li) 河南建設新格局。
把握生態文明建設正確方向
此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河南生態文明建設把脈定向,我們(men) 要將其作為(wei) 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學深悟透,校準坐標。
始終堅守重點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紅線。河南境內(nei) 河流眾(zhong) 多,1500多條河流縱橫交織,490多條河流的流域麵積達100平方公裏以上。同時,河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核心區域,諸多河流不僅(jin) 關(guan) 係著我國生態安全全局,在維護生態平衡方麵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關(guan) 鍵作用,而且對於(yu) 推動區域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中華文明曆史傳(chuan) 承也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但是,流域的生態環境複雜多變,有的地方生態環境相對脆弱,防洪安全仍有隱患。河南既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首倡地和重要承載地,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區,肩負著“讓黃河成為(wei) 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和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重要使命。這都需要站在對黨(dang) 、對人民、對曆史負責的高度,始終堅守重點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紅線,努力探索出一條流域高質量發展與(yu) 高水平保護協調推進之路。
鞏固深化汙染防治攻堅防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2024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22%,仍處於(yu) 工業(ye) 化、城鎮化深入推進階段,目前傳(chuan) 統“兩(liang) 高一低”產(chan) 業(ye) 仍占較高比例,產(chan) 業(ye) 結構綠色轉型任務繁重。再加上環境基礎設施仍有一定缺口,河南生態環境形勢仍然不容樂(le) 觀,汙染防治攻堅任務依然艱巨。特別是隨著汙染防治攻堅戰進入新階段,觸及的矛盾和問題層次更深、領域更廣,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要求也更高。因此,要始終堅持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鞏固深化汙染防治攻堅防線,努力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
不斷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底線。在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的框架下,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一項核心內(nei) 容,與(yu) 民生福祉、經濟社會(hui) 持續發展以及社會(hui) 長期穩定息息相關(guan) ,堪稱國家安全體(ti) 係的基石。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河南大力開展生態保護和修複,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努力守好自然生態安全邊界。但是,生態風險具有長期隱蔽性、影響滯後性和修複難度大等特征,一旦發生,必將對現代化建設產(chan) 生不利影響。尤其現在仍然麵臨(lin) 自然生態空間被過度擠壓的問題,人口分布、經濟發展與(yu) 資源環境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迫切要求河南堅定樹牢底線思維,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堅持“三綠”並舉(ju) 、“四庫”聯動,加大生態環境風險管控力度,切實守好生態安全邊界。
持續拉高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上線。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guan) 係是人類社會(hui) 發展麵臨(lin) 的永恒課題。隨著科技進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發展與(yu) 保護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而是兼顧兼得、並行不悖的雙向選擇。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就是在嚴(yan) 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把蘊藏在自然生態環境中的生態資源轉化為(wei)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態物質產(chan) 品和服務產(chan) 品,促進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向良性互動。因此,要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構建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互促互進的生態經濟體(ti) 係,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努力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
構建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新格局
新時代新征程,要聚焦“兩(liang) 高四著力”,切實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河南工作的重大要求上來,推動局部和全局相協調、治標和治本相貫通、當前和長遠相結合,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奮力在中原大地譜寫(xie) 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加快全領域轉型。當前,河南仍然麵臨(lin)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資源環境約束的雙重壓力。因此,要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一是加快推動生產(chan) 方式轉型。推動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深度融合,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鏈,引導企業(ye) 開展綠色設計、選擇綠色材料、推行綠色製造、采用綠色包裝、開展綠色運輸、回收利用資源,加快形成以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先導、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為(wei) 主導、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為(wei) 支撐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二是加快推動生活方式轉型。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落實綠色低碳產(chan) 品標準、認證、標識製度,加大綠色產(chan) 品供給。三是加快推動交通運輸方式轉型。有序推進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大力推廣低碳交通運輸工具,加快推動配送方式綠色智能轉型。
推動全方位提升。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優(you) 化、引領和倒逼作用,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廣度,推動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綠。一是持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以細顆粒物控製為(wei) 主線,強化源頭管控、多汙染物協同控製和區域汙染協同治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持續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大力開展土壤汙染源頭防控行動,持續深入打好淨土保衛戰。二是深入實施全麵節約戰略。持續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大力發展再製造產(chan) 業(ye) ,不斷提升各類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三是不斷加強一體(ti) 化保護治理。堅持係統觀念,加快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治理,推動生態係統實現良性循環。四是加快提升防控環境風險能力。強化危險廢物、尾礦庫、重金屬等重點領域及重點區域環境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及時妥善科學處置各類突發環境事件。
推進全地域建設。全省各地要根據國土空間資源地域性、多樣性特征,因地製宜地推動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一是加快建設美麗(li) 城市。積極探索特大城市生態環境治理路徑,提高中小城市和縣城生態保護治理能力,促進環境公共服務能力與(yu) 人口變化、經濟規模相適應。二是加快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統籌推動鄉(xiang) 村生態振興(xing) 和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實施村莊清潔行動,科學推進鄉(xiang) 村綠化美化。三是著力築牢自然生態屏障。全麵落實主體(ti) 功能區戰略,以生態環境管控單元為(wei) 基礎,推進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重要生態廊道保護建設,加快建設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深入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和重點工程,築牢“一帶三屏四廊多綠芯”生態保護格局。
開展全社會(hui) 行動。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ye) ,每個(ge) 人都是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一是加快形成共建合力。生態保護和治理既靠政府引導,也靠社會(hui) 各界積極參與(yu) 。要通過行之有效的生態文化宣傳(chuan) 教育,增強公民環保意識,提高全社會(hui) 的生態文明素養(yang) ,營造人人關(guan) 心生態、人人參與(yu) 環保的良好氛圍。二是不斷完善體(ti) 製機製。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健全最嚴(yan) 格的生態環境治理製度。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政、金融、投資、價(jia) 格等政策,健全生態保護修複多元化投入機製。優(you) 化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ti) 係,建設公開透明、規範有序的生態環境治理市場。堅持應用導向,聚焦生態環境治理管理關(guan) 鍵科技問題,加強高水平科技供給和成果轉移轉化。
(作者係河南省社會(hui) 科學院城市與(yu) 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來源:《河南日報》(2025年06月06日第10版)
統籌:宋鴻博
審核:張柏林
責編:楊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