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老的黃河煥發“青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係列談之一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評論員呂誌雄2019-10-24

  “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為(wei) 保護、傳(chuan) 承、弘揚黃河文化指明了方向。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黃河從(cong) “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奔騰而下,開山破石,穿越高原,又以其巨大的活力,鋪展於(yu) 一望無際的中下遊大平原。這不隻是地理上的一條河,也是人文上的一條河,黃河與(yu) 中華民族相互作用,孕育了深沉厚重的黃河文化,她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刀耕火種從(cong) 這裏開始,黃河水滋養(yang) 了最初的農(nong) 業(ye) ,承載著人們(men) 五穀豐(feng) 登的夢想;人們(men) 逐河水而居,黃河水也培育了最初的城市,成就了西安、洛陽、鄭州、開封、安陽等古都;河圖洛書(shu) ,演變成為(wei) 儒道兩(liang) 家的經典《易》,黃河水也澆灌出厚重文化。

  “黃河落天走東(dong) 海,萬(wan) 裏寫(xie) 入胸懷間”,九曲黃河,奔騰向前,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黃河水“一碗水,半碗沙”,這讓人們(men) 知道“水至清而無魚”。“和而不同”,這給中華民族以包容萬(wan) 物的胸懷,“協和萬(wan) 邦”的氣度。“九曲黃河萬(wan) 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奔騰的黃河映照到人們(men) 的心靈,就是一條自強不息的河流,也塑造著我們(men) 堅韌不拔、奮鬥前行的精神。聽聽黃河上船夫的歌謠:“天下黃河九十九道彎哎!九十九道彎上有九十九隻船哎!九十九隻船上有九十九根杆哎!九十九個(ge) 艄公喲嗬來把船兒(er) 搬。”從(cong) 黃河水的漩渦裏,人們(men) 領悟著“太極”的智慧,從(cong) 潘季馴“束水衝(chong) 沙”保證黃河安瀾的實踐中,我們(men) 也能感受到辯證法的魅力……一條大河波浪翻,那翻起的浪花到現在仍瑰麗(li) 奪目。

  曆史從(cong) 未遠去,黃河文化永遠伴隨著我們(men) 鏗鏘的腳步。幾天前,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第一天就湧進3.8萬(wan) 人參觀。窺一斑知全豹,由此也足見黃河文化的當代價(jia) 值。但這種價(jia) 值絕對不隻是放在博物館裏的標本,更應該體(ti) 現在我們(men) 當代生產(chan) 生活中。

  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過程中,河南要譜寫(xie) 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li) 篇章,就要有“泛舟大河裏,積水窮天涯”的胸懷、更加開放的胸襟。我們(men) 已飛向藍天,中原水運已通向大海的萬(wan) 裏碧濤,四條絲(si) 路更以特別的形式與(yu) 世界互動,未來我們(men) 更要把開放的大門開得越來越大。從(cong) 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們(men) 走過了萬(wan) 水千山,但人民追求幸福的腳步從(cong) 不會(hui) 停息,黃河依舊滔滔滾滾,我們(men) 更應該弘揚堅韌不拔、奮鬥不息的黃河文化,爭(zheng) 取更大的光榮。麵臨(lin) 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處在爬坡過坎的轉型期,我們(men) 遇到很多新困難新問題,我們(men) 更要有“黃河西來決(jue) 昆侖(lun) ,咆哮萬(wan) 裏觸龍門”的氣概,用智慧向問題矛盾、風險挑戰作鬥爭(zheng) ,克難攻堅,定然是“路出大梁城,關(guan) 河開曉晴”。

  金代元好問看到三門峽的險峻,豪情化作歌聲:“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guan) 。長風怒卷高浪,飛灑日光寒。……喚取騎鯨客,撾鼓過銀山。”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jia) 值,讓古老的黃河煥發“青春”,我們(men) 將騎鯨遨大海,撾鼓過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