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是一個(ge) 涉及很多領域、很多層麵的綜合問題,以下七個(ge) 問題值得特別關(guan) 注。
一、堅定“三個(ge) 自信”重在教育黨(dang) 員幹部
蘇聯劇變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許多民意測驗機構在蘇聯進行了多次民意測驗,結果是支持實行資本主義(yi) 的人在5—20%之間,而高達80%的人都希望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是蘇共黨(dang) 內(nei) 的既得利益者希望私有化,以便把自己攫取的公共財產(chan) 留給下一代。葬送社會(hui) 主義(yi) 的不是別人,正是蘇共自己。美國頗有影響力的皮尤研究中心多年來一直對世界主要國家進行民意測驗,了解公眾(zhong) 對自己國家現狀的滿意程度。2010年度皮尤中心調查的結果是87%的中國人對自己國家基本滿意,而美國人滿意的比例是30%,法國是26%。這個(ge) 結論證明,中國老百姓是擁護社會(hui) 主義(yi) 的,最不自信的不是群眾(zhong) ,而是某些黨(dang) 員幹部。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告誡我們(men) :“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chan) 黨(dang) 內(nei) 部。”這個(ge) 判斷仍然是正確的。習(xi) 近平指出,現在一些官員把配偶子女移民國外、把錢存在國外,給自己留後路,隨時準備“跳船”。這充分說明,“三個(ge) 自信”教育的重點是黨(dang) 員幹部。
二、堅定“三個(ge) 自信”必須反對曆史虛無主義(yi)
清代思想家龔自珍總結曆朝更替的教訓,提出了一個(ge) 振聾發聵的論斷:“滅人之國,必先滅其史。”“史存而國存,史亡而國亡。”這一論斷說明正確對待曆史的重要性。習(xi) 近平在8·19講話指出:“忘記曆史就意味著背叛,曆史是客觀存在的,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shu) 。一個(ge) 沒有曆史記憶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蘇東(dong) 劇變就是從(cong) 蘇共否定自己的曆史、否定斯大林的曆史功績開始的。在我國,一些人以所謂“現代性”為(wei) 旗幟,否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否定中國革命和黨(dang) 的曆史,醜(chou) 化黨(dang) 的領袖人物。一些人把“中國特色”掛在嘴邊,但並不知道中國特色深深植根於(yu) 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之中。“三個(ge) 自信”是理論邏輯與(yu) 曆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沒有曆史感,就不知道我們(men) 的道路、理論、製度是怎麽(me) 來的。很多人喜歡與(yu) 外國比,而不喜歡和我們(men) 自己的過去比。其實,我們(men) 的發展不僅(jin) 要橫向地與(yu) 外國比,還要縱向地與(yu) 我們(men) 自己的過去比。隻有全麵、客觀地比較,才能越比越自信。現在我們(men) 的一些領導幹部總擔心與(yu) 國際社會(hui) “接軌”的問題。其實,一個(ge) 具有5千年文明的大國根本不用擔心這個(ge) 問題,因為(wei) 中華民族複興(xing) 的過程,是一個(ge) 不斷產(chan) 生新標準的過程。有些方麵,我們(men) 應該主動和別人接軌,因為(wei) 我們(men) 有學無止境、從(cong) 善如流的文化傳(chuan) 承;有些方麵,我們(men) 根本不需要接軌,因為(wei) 我們(men) 做的事情符合我們(men) 的民情國情;有些方麵,是別人最終要和我們(men) 接軌的問題,因為(wei) 我們(men) 的做法代表了未來。改革也是如此,有些方麵需要改,有些方麵根本不能改。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把我們(men) 好的東(dong) 西堅持住並發揚光大,這就是自信。
三、堅定“三個(ge) 自信”必須旗幟鮮明地開展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zheng)
毛澤東(dong) 曾說過,對於(yu) 思想陣地,社會(hui) 主義(yi) 不去占領,資本主義(yi) 就會(hui) 占領。這個(ge) 論斷並沒有過時。習(xi) 近平在8·19講話中強調:一定要增強陣地意識。在事關(guan) 堅持還是否定四項基本原則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我們(men) 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現在,有一個(ge) 奇怪的現象,就是誰發表正麵的言論,誰發表支持黨(dang) 和政府的言論,誰駁斥哪些攻擊、汙蔑黨(dang) 和政府的言論,誰就會(hui) 受到圍攻,而且有些圍攻充滿汙言穢語、不堪入耳,而我們(men) 這邊常常鴉雀無聲或者聲音不大。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如果理論不能回答當代中國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對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問題閃爍其詞,不敢回答,正確的東(dong) 西不敢堅持,錯誤的東(dong) 西不敢批判,那就不是徹底的理論,對這樣的理論,群眾(zhong) 就會(hui) 敬而遠之。
四、堅持“三個(ge) 自信”必須反對市場經濟的負麵效應
當前我國思想領域出現的諸多問題,與(yu) 市場經濟的影響有關(guan) 。對於(yu) 市場經濟的優(you) 點,我們(men) 進行充分的肯定是必要的,但對它的消極的、負麵的東(dong) 西卻沒有開展有力的批判。馬克思說過:資本家如果能得到300%的利潤,就敢冒被殺頭的危險。當前我國社會(hui) 出現的一些“亂(luan) 象”,皆與(yu) 拜金主義(yi) 、物質主義(yi) 、消費主義(yi) 、功利主義(yi) 的泛濫有關(guan) 。譬如有人為(wei) 了多掙補汽車輪胎的錢,竟在高速路上撒鋼釘40多公裏等。在一個(ge) 金錢至上的社會(hui) ,錢就是一切。不要幼稚地相信,資本會(hui) 改變它追逐利潤的邏輯。這裏應當明確一個(ge) 問題,就是我們(men) 現在實行的東(dong) 西,不代表我們(men) 最高的奮鬥目標。共產(chan) 黨(dang) 人心中必須有共產(chan) 主義(yi) 的遠大目標,否則就失去了方向。蘇東(dong) 崩潰首先是信念的崩潰。當一個(ge) 黨(dang) 失去了奮鬥目標,當人們(men) 對自己幾十年來所做的一切失去了心理和道德依據,對自己正在從(cong) 事的事業(ye) 失去了信心,這個(ge) 黨(dang) 、這支隊伍和這個(ge) 事業(ye) 還怎麽(me) 存在和發展下去呢?現在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那麽(me) 多的貪官、腐敗分子?就是因為(wei) 這些人的信仰坍塌了,他們(men) 忘了自己參加黨(dang) 、參加革命的最終目的是什麽(me) ,這同我們(men) 長期不重視對黨(dang) 員、幹部的最高綱領的教育是有關(guan) 係的。市場經濟領域的一些原則不能泛化,如果我們(men) 的社會(hui) 變成了“市場社會(hui) ”,即按照市場經濟的等價(jia) 交換原則來支配人們(men) 的行為(wei) ,那將是一個(ge) 悲劇。
五、堅定“三個(ge) 自信”必須堅持科學發展
人民群眾(zhong) 不僅(jin) 看我們(men) 說得是否在理,還要看我們(men) 做得是否到位。鄧小平在總結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經驗教訓時指出:“社會(hui) 主義(yi) 是一個(ge) 很好的名詞,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確理解,不能采取正確的政策,那就體(ti) 現不出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這裏所說的“搞不好”,就是指在實踐的環節出了問題。譬如上世紀50年代的“大躍進”、60年代末爆發的“文化大革命”等都背離了社會(hui) 主義(yi) 的原則,違背了理論,也傷(shang) 害了群眾(zhong) 。而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chan) 力,使老百姓得到了實惠,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鄧小平指出,要說服那些不相信社會(hui) 主義(yi) 的人,要靠我們(men) 的發展。群眾(zhong) 相信實踐,群眾(zhong) 從(cong) 自身的實踐中感到社會(hui) 主義(yi) 好,就會(hui) 擁護社會(hui) 主義(yi) ,這比我們(men) 空喊“三個(ge) 自信”不知強多少倍。
六、堅定“三個(ge) 自信”必須充分體(ti) 現公平正義(yi) 的首要價(jia) 值
發展不是目的,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增進人民福祉才是根本目的。我們(men) 不能一味強調把蛋糕做大,做大了以後公平地分配,才能最終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現在群眾(zhong) 的意見、怨氣主要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領域還存在著很多不公平的現象,這些矛盾的糾結點,也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我們(men) 的改革是以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增進人民福祉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堅定“三個(ge) 自信”,必須在解決(jue) 解決(jue) 社會(hui) 不公的問題下大力氣。
七、堅定“三個(ge) 自信”必須正確認識社會(hui) 主義(yi) 是一個(ge) 不斷改革、不斷發展的社會(hui)
在人類社會(hui) 中一直存在著這樣的雙重事實:一方麵是理想目標,體(ti) 現了“應該是什麽(me) ”;另一方麵是既存的秩序,體(ti) 現了“實際上是什麽(me) ”。這兩(liang) 種秩序始終保持著一種張力。“實際是什麽(me) ”是我們(men) 反思和批判的對象,“應該是什麽(me) ”是我們(men) 的理論願景。社會(hui) 就是從(cong) 現有走向應有,從(cong) 實然走向應然。我們(men) 強調“三個(ge) 自信”,並不是說我們(men) 的道路、理論、製度完美無缺。在這裏,也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早在1956年,毛澤東(dong) 就指出:“我們(men) 不要迷信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裏一切都是好的。在我們(men) 的社會(hui) 裏,一定有好的東(dong) 西,也有壞的東(dong) 西,有好人,也有壞人,有先進的,也有落後的。正因為(wei) 這樣,我們(men) 才要進行改造,把壞的東(dong) 西改造成為(wei) 好的東(dong) 西。我們(men) 必須準備著還有壞的東(dong) 西,否則一個(ge) 問題出來了,就會(hui) 認為(wei) 不得了了。”“世界是美麗(li) 的,但也不是美麗(li) 的,世界上有鬥爭(zheng) 、有矛盾。希望一切都是好的,這是我們(men) 的主觀,而現實是客觀。世界上有好的東(dong) 西,也有壞的東(dong) 西,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一萬(wan) 年後也會(hui) 這樣。”實然永遠與(yu) 應然有一定差距,應然永遠比實然美麗(li) 。改造實然,追求應然,是人類前進發展的動力。堅持“三個(ge) 自信”,也應有這樣的心態。
(作者係鄭州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