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自信”:凝聚改革共識的前提、保證、動力

《中原智庫》(2014)  朱金瑞2019-11-25

  “三個(ge) 自信”既基於(yu) 中國近代以來曆史發展的邏輯和現實的巨大成就,也基於(yu) 科學的思想原則,是合規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一,是曆史、現實、未來的統一。堅定“三個(ge) 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之需,其要中之要是凝聚改革共識。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3年12月在山東(dong) 考察時強調,必須讓全黨(dang) 全社會(hui) 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yu) 改革,匯聚起全麵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

  一、前提、保證、動力:自信與(yu) 共識

  (一)“三個(ge) 自信”:改革共識的前提。自信是指個(ge) 體(ti) 或者組織(團體(ti) )對自己提出的理論觀點、理論體(ti) 係、製度設計或者行動所持的堅信不移的態度以及對發展充滿信心的堅定信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不管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社會(hui) 主義(yi) 改造還是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的改革開放,都是黨(dang) 基於(yu) 中國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正確抉擇,是來自於(yu) 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的結果。中國近現代以來的曆史發展表明,隻有在“三個(ge) 自信”的基礎上達成全體(ti) 人民的共識,才能凝聚成廣大人民參與(yu) 改革的正能量。正如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總結的:“改革開放最主要的成果是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事實證明,改革開放是決(jue) 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guan) 鍵抉擇,是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二)三個(ge) 自信”:改革共識的保證。信念是一種執著、永不放棄的精神。信仰是精神支柱,是行動指南。信心來自於(yu) 信念,信心又是對信仰、信念的自覺認同和堅守。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90多年的曆程中,無數次的困難和挫折一次次地戰勝,正是因為(wei) 有了信念和信仰,才有了無堅不摧的力量。正如鄧小平同誌強調的:沒有一股氣、一股勁,就走不出一條好路,就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幹不出新的事業(ye) 。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了深水區,麵臨(lin) 著各種風險和挑戰,如果沒有對全麵改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清醒的認識和堅定的信念,沒有一種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精氣神,那麽(me) ,全麵改革中出現的問題就難於(yu) 麵對和解決(jue) 。因此,隻有用信心催生責任,用信念迸發鬥誌,用信仰凝聚力量,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向一處使,才能形成改革的合力和推動力,才會(hui) 有克服困難的辦法,才會(hui) 有必成的事業(ye) 。英國19世紀著名的社會(hui) 改革家塞繆爾·斯邁爾斯在《信仰的力量》一書(shu) 中曾寫(xie) 道:“能夠激發靈魂的高貴與(yu) 偉(wei) 大的,隻有虔誠的信仰。在最危險的情形下,最虔誠的信仰支撐著我們(men) ;在最嚴(yan) 重的困難麵前,也是虔誠的信仰幫助我們(men) 獲得勝利。”

  (三)“三個(ge) 自信”:改革共識的動力。近年來,由於(yu) 我國社會(hui) 的轉型所引發的價(jia) 值觀念的多元嬗變、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東(dong) 西方文化價(jia) 值觀念的衝(chong) 突,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的進步對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念的衝(chong) 擊等,使社會(hui) 價(jia) 值判斷日益呈現多元化傾(qing) 向。社會(hui) 價(jia) 值的多樣性,在擴展公民自由選擇空間的同時,也模糊了一些基本的道德價(jia) 值判斷。一些人是非善惡觀念顛倒,美醜(chou) 界限不清,崇尚拜金主義(yi) 、享樂(le) 主義(yi) 、極端個(ge) 人主義(yi) 。從(cong) 霧霾天氣、毒奶粉、染色饅頭到商業(ye) 賄賂,從(cong) 郭美美事件到官員性愛日記、不雅視頻,環境汙染、商業(ye) 欺詐、製假售假、官員道德等在烤問著社會(hui) 良知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動搖著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理論和製度的信心和信任。近期社會(hui) 廣泛熱議的移民潮、留學生潮等,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民眾(zhong) 的憂患意識,也反映著社會(hui) 上存在的不自信的社會(hui) 心態。因此,形成改革共識,必須正視社會(hui) 存在的不自信的原因和影響自信的各種因素,讓民眾(zhong) 在享受社會(hui) 發展、解決(jue) 貧富懸殊、地區差別、食品安全等現實問題中樹立和堅定“三個(ge) 自信”。這是改革共識的內(nei) 生力。

  二、堅定“三個(ge) 自信”、凝聚改革共識應關(guan) 注的幾個(ge) 問題

  (一)黨(dang) 員幹部的堅定信仰為(wei) 示範。美國學者傑•D•道格拉斯和費西蘭(lan) 斯•C•瓦克斯勒在《越軌社會(hui) 學論》一書(shu) 中曾說過,政府是一個(ge) 感染力極強的以身示教的教師,不論教好教壞,它總在以自己的楷模行為(wei) 教育整個(ge) 民族。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hui) 裏,“家長製權威”的政治倫(lun) 理是主導理念,政治權力置於(yu) 人民權利的倫(lun) 理基礎之上,並由此導致的特權思想、等級觀念在中國現代社會(hui) 中仍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因此,黨(dang) 員幹部在堅定“三個(ge) 自信”方麵要以身示範,作榜樣。美國著名作家斯諾在《西行漫記》中有一個(ge) 著名的觀察,在戰爭(zheng) 中,共產(chan) 黨(dang) 軍(jun) 官總是說的一句話是“同誌們(men) ,跟我來”,相反,國民黨(dang) 軍(jun) 官總是說“弟兄們(men) ,給我衝(chong) ”,兩(liang) 句不同的話語反映著兩(liang) 種不同的軍(jun) 隊形象。共產(chan) 黨(dang) 人依靠小米加步槍打敗日本和國民黨(dang) ,無疑是革命先烈們(men) 的堅定信仰所爆發出來的驚人力量所創造的人間奇跡。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山東(dong) 考察時強調的,“各級領導幹部要著眼於(yu) 領導好全麵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加強學習(xi) 和實踐,努力提高思想政治能力、動員組織能力、駕馭複雜矛盾能力,做到信心堅定、行動堅決(jue) ,科學推進、勇於(yu) 擔當。要時時處處為(wei) 群眾(zhong) 作示範、當表率,讓群眾(zhong) 跟著來、一起幹,不斷增強人民群眾(zhong) 投身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以樹立對中華民族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和馬克思主義(yi) 高度的自覺和自信為(wei) 基石。文化自覺主要指一個(ge) 民族、一個(ge) 政黨(dang) 對文化在曆史進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曆史責任的主動擔當。文化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一個(ge) 政黨(dang) 對自身文化價(jia) 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前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世所公認,這是我們(men) 樹立高度文化自覺和自信的基石。但不能否認的是,中國經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專(zhuan) 製時代,尤其是進入近代以來,長達一個(ge) 多世紀的半殖民地統治,中國文化中也有許多包含著封建落後、不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糟粕,如官本位、崇洋媚外、奴性人格、小富即安等。因此,對中華文化傳(chuan) 統理性的認識,取其精華、古為(wei) 今用,是樹立自信的前提。尤為(wei) 重要的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核心和指導,在繼承中國傳(chuan) 統優(you) 秀文化的基礎上培育的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在豐(feng) 富中國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強中國人民的精神力量方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國的成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確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從(cong) 根本上在於(yu) 我們(men) 對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的自覺、自信。因此,堅定“三個(ge) 自信、凝聚改革共識”必須以堅定對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的自覺、自信為(wei) 基石。

  (三)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培育和踐行為(wei) 支撐。核心價(jia) 值是觀一種社會(hui) 製度和社會(hui) 公民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則,體(ti) 現著這個(ge) 國家或社**特有的文化精神追求和基本價(jia) 值理念。它不僅(jin) 是聯係各種社會(hui) 群體(ti) ,使之超越具體(ti) 利益關(guan) 係的精神紐帶,而且是引領社會(hui) 成員向著共同目標邁進的精神旗幟。黨(dang) 的十八大提出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e) 、誠信、友善等三個(ge) 層麵、24個(ge) 字的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是我們(men) 黨(dang) 凝聚全黨(dang) 全社會(hui) 價(jia) 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當前,“麵對世界範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jia) 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麵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隻有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以此凝聚全國人民的共同價(jia) 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會(hui) 形成巨大的價(jia) 值共識和思想共鳴,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的正確方向。正如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意見》中所指出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對於(yu) 鞏固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dang) 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對於(yu) 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引領社會(hui) 全麵進步,對於(yu) 集聚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yi) 和深遠曆史意義(yi) 。”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思政學院院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