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全麵深化改革專(zhuan) 題研討班上的講話指出: “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曆史進程中,不斷學習(xi) 他人的好東(dong) 西,把他人的好東(dong) 西化成我們(men) 自己的東(dong) 西,這才形成我們(men) 的民族特色。沒有堅定的製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麵深化改革的勇氣,同樣,離開不斷改革,製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我們(men) 全麵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更好;我們(men) 說堅定製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ti) 製機製弊端,讓我們(men) 的製度成熟而持久。”這段話揭示了改革開放與(yu) 自信之間的關(guan) 係,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真正自信。我們(men) 的自信源於(yu) 過去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今後我們(men) 要實現全麵小康和現代化,必須繼續依靠深化改革開放。可以說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是我們(men) 自信的根本,不改革開放就談不上自信,隻能是死路一條。
一、自信的前提是正確,正確的標準是實踐
道路自信來自於(yu) 道路的正確性。30多年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表明,走這條道路能夠富民強國,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中國崩潰的預言一再落空。國際金融危機、歐債(zhai) 危機表明,西方發達國家走的道路也有問題,也不是一帆風順。中國要實現全麵小康進而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現代化,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堅持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東(dong) 西,放棄已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東(dong) 西,吸取世界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通過深化改革開放解決(jue) 自身存在的問題,使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越走越順暢。理論自信來自於(yu) 理論的科學性。理論科學是自信的前提,不科學的自信是盲目自信,會(hui) 導致吃大食堂、文化大革命那樣的嚴(yan) 重問題。檢驗理論是否科學的標準是實踐,實際效果好才能說明理論科學。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在內(nei) 的科學理論體(ti) 係,是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理論。這一理論體(ti) 係最鮮明的特色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yu) 時俱進、求真務實,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指導思想與(yu) 時俱進的結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的堅持和發展,包含了馬列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的科學合理的成分,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yi) 。在當代中國,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自信來自於(yu) 製度的公平、公正、管用。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讓被教育者知道應當如何,製度的主要功能是讓被管理者不得不如何。該用教育解決(jue) 的問題要教育,該用製度解決(jue) 的問題要製定和落實製度,不能相互替代。其中,製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公平、公正、管用是製度建設的前提。例如,高考製度就比推薦上大學的製度公平,承包經營製度就比吃大食堂製度管用,奧運會(hui) 通過比賽決(jue) 定金牌歸屬製度就比奧委會(hui) 研究決(jue) 定公正。要實現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必須通過改革建立健全一套公平公正管用的製度體(ti) 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一個(ge) 突出優(you) 勢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決(jue) 策效率比較高;需要進一步解決(jue) 的問題是決(jue) 策失誤的風險仍然比較大,糾正比較難,必須通過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為(wei) 人民幸福安康、為(wei) 社會(hui) 和諧穩定、為(wei) 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製度體(ti) 係。
二、改革深化需要擴大開放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民族,在漫長曆史進程中,不斷學習(xi) 他人的好東(dong) 西,把他人的好東(dong) 西化成我們(men) 自己的東(dong) 西,這才形成我們(men) 的民族特色。”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開放改革,互促共進。隻有堅持開放,吸收世界上的一切好東(dong) 西,才能始終站在時代前列而不被時代拋棄。回首中國近現代史,中國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開放史。從(cong) 電燈、電話、電視、電腦、冰箱、空調等日常生活用品,到汽車、火車、飛機、輪船、股份公司、互聯網,無不來自開放。如果沒有開放,難以想象我們(men) 今天的生活會(hui) 是什麽(me) 樣子,我們(men) 的國力是什麽(me) 水平。曆史已經證明,封閉保守必然落後,落後就要挨打。當年日本作為(wei) 一個(ge) 不足1億(yi) 人口的小國,敢於(yu) 侵略一個(ge) 4.5億(yi) 人口的中國,主要是因為(wei) 日本的危機感更強,開放的緊迫感更強,提出脫亞(ya) 入歐,大膽吸收西方先進生產(chan) 力和先進文化,明治維新成功,導致國力強盛;中國士大夫自認為(wei) 是天朝大國,缺乏危機感和改革開放的緊迫感,戊戌變法失敗,導致國力羸弱。可以說,挨打的根源在於(yu) 自己思想不解放,改革開放不積極、不到位。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men) 確實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們(men) 的人均水平還很低,自主創新能力還比較弱,發展的任務還很重,正如黨(dang) 的十八大報告所強調的那樣,我國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hui) 生產(chan) 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hui) 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
三、著力深化改革開放,才能加快中原崛起
具體(ti) 到河南,應根據中央精神,結合河南實際,以經濟體(ti) 製改革為(wei) 重點,主要圍繞加快“四個(ge) 河南”建設深化改革開放。河南經濟方麵最重要最急需的是加快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深化經濟體(ti) 製改革應當圍繞這一需要進行。一是圍繞科學推進城市化深化有關(guan) 體(ti) 製機製改革。要加快結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特別是加快第三產(chan) 業(ye) 發展,必須推進城市化,否則事倍功半。產(chan) 業(ye) 特別是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要從(cong) 分散發展向集聚發展轉變,發展載體(ti) 要從(cong) 農(nong) 村為(wei) 主向城鎮為(wei) 主轉變,投資要從(cong) 撒胡椒麵向相對集中轉變,除農(nong) 田水利、扶貧投資之外的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投資要適度向城市傾(qing) 斜,這些都需要體(ti) 製機製的調整和轉變。改革城市規劃和投融資體(ti) 製,提高規劃建設管理科學化法製化規範化水平,讓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城市建設,發展教育衛生文化事業(ye) ,增強城市的承載力、吸引力、輻射力、創造力,同時科學防治城市病。改革城鄉(xiang) 二元體(ti) 製,建立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體(ti) 製機製,讓市場機製在城鄉(xiang) 資源配置中發揮決(jue) 定性作用。積極創造條件盡早放開戶籍,讓人口在城鄉(xiang) 之間自由流動、遷徙。大城市主城區的入戶條件逐步放寬,加快退二進三速度,積極引導大中專(zhuan) 學校遷往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區域集中布局,形成教育組團。這方麵需要有一套政策引導和支持。改革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明晰農(nong) 民財產(chan) 所有權、使用權,讓農(nong) 村生產(chan) 要素活起來,降低農(nong) 民進城的機會(hui) 成本。二是探索建立生產(chan) 要素在全省範圍內(nei) 自由流動的體(ti) 製機製。實現由行政區劃為(wei) 主要發展框架向以經濟區劃為(wei) 主要發展框架的轉變,促進產(chan) 業(ye) 和人口在全省範圍內(nei) 集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為(wei) 培育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和基地,實現城市之間錯位發展創造體(ti) 製條件。三是建立健全促進“三化”協調發展的體(ti) 製機製。利用先行先試權爭(zheng) 取率先建立城鄉(xiang) 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申請開展耕地麵積和糧食生產(chan) 能力占補平衡方麵的地方行政首長負責製試點,通過高標準糧田建設彌補耕地占補平衡導致的產(chan) 能下降,在保證耕地麵積不減少、糧食生產(chan) 能力要提高的前提下滿足工業(ye) 化城市化建設用地,實現富民強省與(yu) 糧食安全雙贏。四是在科學監管,確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深化金融體(ti) 製改革。決(jue) 定要求“在加強監管前提下,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這方麵過去河南教訓很深刻,經政府有關(guan) 部門批準的“三會(hui) 一部”以及“百花”、“讀來讀去”等民間金融機構的集資,曾經導致圍堵政府、阻斷交通的群體(ti) 性事件;去年底外地的一些農(nong) 民資金互助合作社也出了問題。這方麵的改革很重要,不積極不行;風險比較大,監管要求高,不穩妥也不行。因此,應當深入調查研究,謹慎從(cong) 事,科學確定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基本原則、工作重點、實施步驟、監管機製,做到謀定而後動。應當在科學監管、防範風險的前提下,讓大的民營企業(ye) 牽頭,以行業(ye) 協會(hui) 為(wei) 基礎組建民營銀行,解決(jue) 小微企業(ye) 融資難問題。五是深化一般競爭(zheng) 領域國企的產(chan) 權改革,讓民營企業(ye) 參股,形成混合所有製經濟,增強發展的內(nei) 在動力與(yu) 活力,國有股逐步集中投資於(yu) 科教、民生、公共服務等關(guan) 鍵領域。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方麵有大量工作可做,如何落實國務院新老36條,實現與(yu) 國有經濟一視同仁,需要深化相關(guan) 體(ti) 製機製改革。六是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化解產(chan) 能過剩要靠創新,創新需要相應的體(ti) 製機製與(yu) 環境。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改進投入方式方法,提高投入效益,需要體(ti) 製機製方麵大膽創新。七是建立健全優(you) 化發展環境的長效機製。民眾(zhong) 、企業(ye) 辦事難,主要是民眾(zhong) 缺乏監督約束幹部的有效手段,必須探索一套民眾(zhong) 有效監督約束幹部的體(ti) 製機製。有的縣曾經搞過群眾(zhong) 和企業(ye) 代表定期給有關(guan) 部門打分製度,第一年得分倒數第一的縣直單位要誡勉談話,連續三年倒數第一的單位領導班子就地免職,條條管理的部門由政府向其上一級領導單位發文要求調整。這樣的改革嚐試應當總結完善,讓主人真正能夠監督製約公仆,使公仆不敢刁難主人。
(作者係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