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深化改革必須把握三個關鍵點

《中原智庫》(2014)  趙士紅2019-11-25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描繪出了全麵深化改革的“路線圖”,提出了全麵深化改革的“時間表”,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堅定了全國人民全麵深化改革的決(jue) 心和信心。要把三中全會(hui) 的藍圖變為(wei) 現實關(guan) 鍵在實踐和落實。在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全麵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我們(men) 著重要把握三個(ge) 關(guan) 鍵點,即極大地增強全麵深化改革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堅持改革為(wei) 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

  一、全麵深化改革必須極大地增強政治勇氣

  極大地增強政治勇氣解決(jue) 的是敢不敢改革的問題。有沒有政治勇氣對於(yu) 推進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yi) 。當年如果不是有置於(yu) 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小崗村的村民們(men) 就不會(hui) 分田到戶,也就不會(hui) 推動中國農(nong) 業(ye) 體(ti) 製改革翻開新的曆史篇章。

  30多年來,中國改革循著從(cong) 易到難、從(cong) 局部到全局、從(cong) 增量到存量的順序展開,難度小、容易改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需要集中改革的力量打一場改革攻堅戰。改革麵臨(lin) 的難度越大,越要有“殺出一條血路來”的銳氣,越要有舍我其誰的大無畏政治勇氣。

  首先,要勇於(yu) 衝(chong) 破思想觀念的障礙。習(xi) 近平同誌指出,思想不解放,我們(men) 就很難看清各種利益固化的症結所在,很難找準突破的方向和著力點,很難拿出創造性的改革舉(ju) 措。

  其次,要勇於(yu)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改革已進入深水區,要闖險灘必然要觸動利益,為(wei) 了全體(ti) 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men) 必須敢於(yu) 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堅定不移、循序漸進推動各項改革。如今的改革,不可能每個(ge) 人都從(cong) 改革中受益,一定是要觸動利益、得罪人的。無論方案多麽(me) 縝密、智慧多麽(me) 高超,總難免招來是非、惹上麻煩。很多時候改革者本身也是舊體(ti) 製的受益者,不想改。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割自己的肉、革自己的命,更是難上加難。然而,改革有風險,不改革更危險。今天對改革者而言,需要的不僅(jin) 是解放思想,更要在全麵深化改革中破除私心、成全公平正義(yi) 。

  二、全麵深化改革必須極大地提高政治智慧

  極大地提高政治智慧是要解決(jue) 會(hui) 不會(hui) 改革的問題。深水區的改革任務更加艱巨、矛盾更加尖銳,是一個(ge) 涉及方方麵麵的複雜係統工程。全麵深化改革增強政治膽魄和勇氣固然重要,但是擁有豐(feng) 富的政治智慧同樣極為(wei) 重要。深水期的改革,需要我們(men) 集中政治智慧,在平衡中大膽地向前推進。習(xi) 近平同誌指出,中國“決(jue) 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膽子要大、步子要穩”, 指明了當前深水區改革的方針。“決(jue) 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是說在改革問題上,我們(men) 要做到有變革,也要有堅守。對社會(hui) 主義(yi) 根本製度、馬克思主義(yi) 根本指導思想、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地位無論什麽(me) 情況下都要堅守,不能往有些人盼望的路子上改。三中全會(hui) 強調:“最重要的是,堅持黨(dang) 的領導,貫徹黨(dang) 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

  “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是指,全麵深化改革要做到大膽謀劃,小心論證,更加講求改革的策略性藝術性。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做到統籌兼顧、協調各方,既有重點,又兼顧各方,準確把握事物的度。對改革我們(men) 要充滿熱情和激情,同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有清醒,戰術上才能步子穩、應對得當。改革不可能單兵突進、畢其功於(yu) 一役。習(xi) 總書(shu) 記提出了推進改革“八字方略”:正確、準確、有序、協調。

  三、全麵深化改革必須一切為(wei) 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

  仁者愛人,就是要愛人民。一切為(wei) 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解決(jue) 的是為(wei) 誰改革靠誰改革的問題。一切為(wei) 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我們(men) 就一定能在上下同心,共同完成全麵深化改革的宏偉(wei) 大業(ye) 。給人“鬆綁”解放“人”,才能激發創造社會(hui) 財富的活力,依靠“人”,才能獲得不竭的改革動力源泉,惠及“人”,才能體(ti) 現社會(hui) 的公平正義(yi) 與(yu) 溫暖。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指出,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以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增進人民福祉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強調,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改革隻有一個(ge) 指向,為(wei) 人民而改革。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改革的方向和落腳點。推進任何一項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場上把握和處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問題,都要從(cong) 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製定改革舉(ju) 措。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須得到人民群眾(zhong) 的支持和理解,而要得到人民群眾(zhong) 的支持和理解,必須堅持公平正義(yi) 的價(jia) 值理念。要大力推進權利公平、機會(hui) 公平、規則公平,使全體(ti) 人民通過勤奮努力公正分享發展成果。要通過製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眾(zhong) 各方麵權益,進一步實現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要縮小城鄉(xiang) 差距、地區差距、群體(ti) 之間的差距,完善土地製度、戶籍製度,使全體(ti) 人民能夠自由遷徙,安居樂(le) 業(ye) 。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讚成不讚成、人民高興(xing) 不高興(xing) 、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wei) 檢驗我們(men) 改革政策成功不成功的標準。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特別強調,人民是改革的主體(ti) 。缺少民眾(zhong) 的關(guan) 心和參與(yu) ,不管是改革,還是民族複興(xing) ,都很難成功。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盡可能減少權力對市場運行的幹預,創造發展機會(hui) 的公平均等,鼓勵人民創業(ye) 和就業(ye) ,最大程度地調動各階層民眾(zhong) 的積極性。讓每個(ge) 公民成為(wei) 改革的參與(yu) 者、推動者、分享者。讓改革的成果公平惠及廣大人民,需要人民群眾(zhong) 廣泛參與(yu) 到改革進程中,全民推動改革的深化。

  (作者係省委黨(dang) 校黨(dang) 史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