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河南,是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全麵深化改革,推進我省經濟社會(hui) 上台階的“四個(ge) 河南”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根親(qin) 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本質特點,也是中原經濟區五大戰略定位之一的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文明河南與(yu) 根親(qin) 文化關(guan) 係密切,認真研究兩(liang) 者的關(guan) 係,探尋河南文化的發展之路,對於(yu) “四個(ge) 河南”建設至關(guan) 重要。
一、文明河南不僅(jin) 包括“文明的河南”,還應包括“河南的文明”
在“四個(ge) 河南”戰略中,文明河南與(yu) 富強河南、平安河南、美麗(li) 河南,不僅(jin) 僅(jin) 是一種並列關(guan) 係,不僅(jin) 僅(jin) 表示河南發展的四個(ge) 方麵的目標,而且還具有特指意義(yi) 。文明河南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提升河南一億(yi) 人口的素質,這是一個(ge) 十分宏大的目標。河南人素質的提升,對於(yu) “四個(ge) 河南”建設,至關(guan) 重要。因此,從(cong) “四個(ge) 河南”戰略角度而言,文明河南是以人的素質建設為(wei) 目標,是“四個(ge) 河南”的基礎工程、靈魂工程。
文明河南,實際上包括了兩(liang) 個(ge) 方麵。一個(ge) 是“文明的河南”。河南人文明與(yu) 否涉及兩(liang) 個(ge) 層麵,一方麵河南人的文化素質要提升,這裏包含了河南人接受義(yi) 務教育的比例,河南人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普通河南勞動力的技能培訓,這些涉及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與(yu) 職業(ye) 教育等,政府要加大投入,采取措施,使河南人受教育的比重大幅度提升,使河南人的文化技能水平有較大提高。另一方麵是河南人道德水平的提升,公職人員是表率,青年是根本,社會(hui) 氛圍是關(guan) 鍵。因此,道德建設、法治建設、誠信建設、服務型機關(guan) 建設,四個(ge) 建設要一齊抓。尤其要與(yu) 中央關(guan) 於(yu) 誠信體(ti) 係建設融為(wei) 一體(ti) 。真正使誠信建設製度化、全麵化、根基化,從(cong) 而使人的素質提升與(yu) 文化強國建設,中國夢的實現有機的融合為(wei) 一體(ti) 。
另一個(ge) 是“河南的文明”。河南是文化大省,在中國曆史的發展與(yu) 中華文明的累積過程中居於(yu) 核心地位。在區域發展戰略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的數十個(ge) 戰略中,隻有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五大戰略定位,有“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建設”。華夏曆史文明是中華文明的主幹,是中華文化中的正宗,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東(dong) 方文明的本質內(nei) 核,其文明成果、文明理念、文明體(ti) 係,對於(yu) 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yi) 和承繼意義(yi) ,對於(yu) 世界文化成果的豐(feng) 富與(yu) 完善,也具有重要意義(yi) 。文化大發展與(yu) 大繁榮,離不開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弘揚,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中的主流成果便是華夏曆史文明,它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在文化強國建設中具有代表性。正是由於(yu) 河南所處的特殊的曆史地位,決(jue) 定了河南所要承載特別的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的任務。從(cong) 另一個(ge) 層麵上講,河南承載了國家的文化使命,河南戰略也由此從(cong) 地方層麵上升為(wei) 國家層麵,這就是“河南的文明”賦含國家使命的關(guan) 鍵所在。
二、根親(qin) 文化是文明河南建設中“河南的文明”與(yu) 全球華人互動的紐帶
文明河南中的“河南的文明”,離不開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建設。華夏曆史文明傳(chuan) 承創新區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便是打造全球華人根親(qin) 文化聖地。
根親(qin) 文化是依托“河南的文明”中的尋根文化而創立的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理念。從(cong) 河南的尋根文化實踐與(yu) 理論研究看,河南尋根經曆了尋根文化─根文化─根親(qin) 文化三個(ge) 階段。從(cong) 上世紀70年代美國黑人作家阿利克斯·哈裏的小說《根》的出版,在美國形成了尋根的浪潮,到80年代初這股浪潮也推動了華人尋根並涉及中原。1981年春,廈門大學黃典誠教授到河南尋找閩南人的根,並在《河南日報》上發表了《尋根母語到中原》的文章,拉開了河南尋根的序幕。其後海外華人由零散尋根,到大規模組團尋根;由海外華人到中原尋根,擴展到海內(nei) 外華人的尋根,並在河南召開世界性的宗親(qin) 聯誼大會(hui) ;由單純的尋根拜祖到在中原投資興(xing) 業(ye) ,不僅(jin) 擴大了河南的改革開放,也使得我們(men) 對中原文化的本質有了更清醒的認識。2004年,我們(men) 正式提出了“根文化”概念,並提出了“中原曆史文化的本質是根文化”的觀點,對中原文化中的根文化家底進行了全麵盤點。依照中科院1987年姓氏人口排序,我們(men) 提出300大姓中有171個(ge) 姓氏起源於(yu) 河南,100大姓中有77個(ge) 姓起源於(yu) 河南的觀點。依照中科院2006年姓氏排序的成果,我們(men) 提出100大姓中有78個(ge) 姓氏起源於(yu) 河南的觀點。根文化,是河南學者對中原文化本質特點認識的原創性成果,反映了中原曆史文化的本質特征。這一理念,不但在學界流行,也正式寫(xie) 入河南省十二五規劃中。在此基礎上,2008年信陽在多年的實踐中提出了“根親(qin) 文化”的概念,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讓根親(qin) 文化揚名固始”的行動理念,並舉(ju) 辦了“中原根親(qin) 文化節”。根親(qin) 文化是河南尋根實踐與(yu) 理論創新的結果,一經提出,便得到廣泛傳(chuan) 播,得到了各級黨(dang) 政部門的認可,並在《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河南省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指導意見》中得到了采用。
根親(qin) 文化是河南尋根實踐發展的真實寫(xie) 照,是河南文化自覺性的真實體(ti) 現。尋根中的根文化,雖然從(cong) 宏觀上講包括民族之根與(yu) 文化之根,但從(cong) 河南尋根的實踐中看,主要還是民族之根,既血緣之根。其文化資源包括,以黃帝、伏羲為(wei) 代表的人文始祖文化,以張、李、劉、黃、林等姓得姓之祖為(wei) 代表姓的氏祖根文化,以弘農(nong) 、滎陽、潁川等郡望堂號為(wei) 代表的姓氏望號文化,以漢魏洛陽故城為(wei) 代表的客家河洛文化,以固始為(wei) 代表的閩台移民文化,以及以名人故裏墓葬為(wei) 代表的中原名人文化等。根親(qin) 文化也包括兩(liang) 個(ge) 層麵,一是“因根而親(qin) ”。鄉(xiang) 親(qin) ,是因同鄉(xiang) 而親(qin) 近,宗親(qin) 是因同宗而親(qin) 近,根親(qin) 是因同根而產(chan) 生的親(qin) 近,這些無形中拉近了全球華人同根而生的距離。二是“尋根找親(qin) ”。我認為(wei) ,根親(qin) 文化實際上反映了海外與(yu) 中原的文化互動,一方麵海外華人來河南尋根,另一方麵河南依托豐(feng) 厚的文明主動走訪到世界各地找親(qin) ,尋根找親(qin) 正是河南尋根在當今的真實寫(xie) 照,也是河南人文化自覺的真實體(ti) 現。
根親(qin) 文化是立足於(yu) 河南尋根理念與(yu) 實踐基礎之上,以河南根文化為(wei) 核心吸引力,曆史與(yu) 當代互動、文化與(yu) 經濟互聯所形成的特有的“尋根找親(qin) ”的文化與(yu) 文化現象,是以傳(chuan) 統文化為(wei) 紐帶的河南與(yu) 全球華人互動的特殊文化現象。
三、以根親(qin) 文化為(wei) 切入點,將“文明河南”做實
文明河南,尤其是“河南的文明”要做實。一是不僅(jin) 僅(jin) 停留在書(shu) 本上的、口頭上的,而應該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二是不僅(jin) 僅(jin) 是固化的、保護的、死的,而應該是一種活化的、開放的、互動的。三是不僅(jin) 僅(jin) 是消費的、接待式的,而應是市場化的、產(chan) 業(ye) 化的、永續的。四是不僅(jin) 僅(jin) 是齊頭並進的、各自為(wei) 戰的,而應該是品牌的、龍頭帶動的、全麵規劃的、影響全球的。文明河南,關(guan) 鍵是將“河南的文明”做實,做實的路徑就是上述的“四個(ge) 應該”:
一要加強研究。要重點對“河南的文明”,尤其是根親(qin) 文化進行研究,在堅持深化學術研究、基礎研究的基礎上,加強理念研究、戰略研究、開發研究。我們(men) 對河南曆史文化的認識,提出用“縮影”、“朝聖”、“家園”、“福地”四個(ge) 詞來概括。其中“河南為(wei) 中國的縮影”,已得到社會(hui) 的廣泛認同。在中韓交流中,我提出“讓韓國人到河南來尋找中國”,正是基於(yu) “縮影”的認知基礎提出的理念。而“老家河南”,也是基於(yu) 河南根文化的史實,是“河南是中國人的家園”的精準表述。要加強對河南文化的理念提煉,戰略思路的研究,尤其要注意現有學術研究的理論轉化。二要做實資源。姓氏尋根依據的是文獻,有的有考古發現,但很多有依據,無遺存。近年來我們(men) 提出要在加強對文物遺存保護的基礎上,推進姓氏文化園區的建設,這是實化資料,形成景觀的關(guan) 鍵。三要活化景點。河南的景點,人文居多,主要是文物名勝與(yu) 考古遺跡,要在保護的基礎上,依托文物,擴展景觀,尤其要活化資源,要利用各種現代化手段,使死的東(dong) 西活起來,拉近與(yu) 當代的距離,尤其要與(yu) 當代特定人群,形成互動。四要形成產(chan) 業(ye) 。要依托河南文化資源,打造專(zhuan) 題文化園區,形成具有地方優(you) 勢的文化產(chan) 業(ye) 。要圍繞文化旅遊、節慶會(hui) 展、文物複仿、功夫教育、古建修複、藝術品交易等,形成具有河南優(you) 勢的文化產(chan) 業(ye) 。要拓展領域,深度開發,在文化禮儀(yi) 複興(xing) 、文化觀念衍生、文化內(nei) 涵等方麵開發,形成文化與(yu) 產(chan) 業(ye) 的高度融合,探索河南文化高端開發的路徑。要依托河南文化的內(nei) 容,開發“河南故事”為(wei) 主題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形成具有“河南元素”的動漫、影視、遊戲等新興(xing) 業(ye) 態,真正作足河南文化開發這篇大文章。五是要打造平台。推動節會(hui) 、園區等平台建設。以節會(hui) 為(wei) 平台,形成以新鄭黃帝故裏拜祖大典為(wei) 代表的根親(qin) 文化龍頭項目,並以此擴大影響,形成全球華人向往的知名文化品牌與(yu) 全球華人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平台,在文化強國戰略,以及祖國統一大業(ye) 的背景下,形成國家的文化龍頭項目,真正將全球華人根親(qin) 文化聖地落到實處。六是要建設特區。圍繞河南文化特色,依托國家級文化產(chan) 業(ye) 示範園區,進一步強化資源整合,推動開封大宋文化特區、新鄭黃帝文化特區、登封嵩山文化(少林文化)特區、許昌三國文化特區、安陽殷商文化特區的建設。在對全省文化資源整合的基礎上,形成品牌鮮明、架構明確、產(chan) 業(ye) 合理、業(ye) 態先進的以華夏曆史文明為(wei) 主線的文化大格局,真正在傳(chuan) 承創新上積累經驗、創新模式、探索路徑、構架全局,使文明河南建設,在“河南的文明”上打出一片新天地。
總之,文明河南是“四個(ge) 河南”的重要內(nei) 容,具有基礎性、引領性。要依托“河南的文明”,做大做活河南曆史文化資源開發這篇大文章,使河南的文化強省建設形成特色,使河南後發優(you) 勢真正得以釋放,成為(wei) 河南發展的新天地,文化強國建設的新亮點,成為(wei) 中國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新亮點。
(作者係省社科院考古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