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的省委政法工作會(hui) 議上,省委書(shu) 記郭庚茂明確提出,要著力推進“雙安”,維護社會(hui) 安全有序、保障人民安居樂(le) 業(ye) ,實現和諧穩定,這是平安河南建設的基本目標。要著力推進“雙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促進公平正義(yi) ,這是平安河南建設的基本途徑。要著力強化“雙基”,抓好基層、打牢基礎,創新社會(hui) 治理,這是平安河南建設的基本保障。夯實平安河南建設的法治基礎,平安河南建設才會(hui) 取得明顯成效。
一、堅持科學立法,努力提高決(jue) 策的法治化水平
科學決(jue) 策的前提應是有法可依。事實證明,一個(ge) 區域的發展,立法應先行,在立法的基礎上進行依法決(jue) 策。努力提高決(jue) 策的法治化水平,一要養(yang) 成以人為(wei) 本的法治思維並善於(yu) 運用人本法治思維方式導引發展實踐。依法決(jue) 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科學決(jue) 策、民主決(jue) 策。科學決(jue) 策、民主決(jue) 策水平的高低,就是法治化程度的高低。因此,應盡快實現從(cong) 以“權”為(wei) 本、以“物”為(wei) 本、以“錢”為(wei) 本向以人為(wei) 本的根本轉變。二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改革不是突破法律的底線、不是繞著“紅燈”走、不是隨意創新。現在,老百姓很不滿意的一個(ge) 方麵就是所謂的“改革”,今天一個(ge) 樣、明天一個(ge) 樣,一張藍圖繪不到底。因此,地方的改革包括農(nong) 村集體(ti) 土地產(chan) 權改革、林權改革、房地產(chan) 稅改革和農(nong) 村的各項改革,都應在法律的範圍內(nei) 進行深化。這樣,才能避免一些地方長官的短期行為(wei) ,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才會(hui) 避免。當前,在改革的各個(ge) 環節都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審視,著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以法治引導改革方向、以法治確定改革方式、以法治規範改革方式、以法治保障改革成果。三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推動發展。要善於(yu)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解決(jue) 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的問題,必須改變在實踐中較為(wei) 流行的“法治束縛發展”、甚至把依法治理與(yu) 改革發展對立起來的錯誤思維方式。要樹立增量改革發展,並以此來維護社會(hui) 公正的思維,尤其要以法治規範發展行為(wei) 。當前,個(ge) 別地方和一些領導幹部沒有依法決(jue) 策、科學決(jue) 策和民主決(jue) 策,片麵追求GDP政績,在重大決(jue) 策時完全以個(ge) 人的意誌、好惡而定,不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不考慮人民群眾(zhong) 的真實需求和可承受能力,大上“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給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造成很大的浪費,甚至帶來嚴(yan) 重的損失。如破壞市場公平競爭(zheng) 準則,惡化投資環境;嚴(yan) 重浪費社會(hui) 資源,自然環境也受到極大汙染;容易出現權力尋租行為(wei) 、滋生腐敗、降低政府信用等。因此,必須構建一套科學有效的法治約束機製,具體(ti) 包括依法決(jue) 策機製、製度先行機製、依法追責機製、社會(hui) 輿論機製、綜合評價(jia) 機製等,保證決(jue) 策前、決(jue) 策中、決(jue) 策後都要符合法治的要求,尤其要明確決(jue) 策失誤主體(ti) 要承擔的法律責任,這樣才能提高決(jue) 策法治化的水平。
二、堅持嚴(yan) 格執法,努力提高法治政府建設水平
平安河南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如何建設法治政府。一要提高行政機關(guan) 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始終堅持“法無授權皆禁止”,加強和改進政府規章製度建設,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jue) 策、依法化解社會(hui) 矛盾糾紛。二要規範行政執法行為(wei) 。要準確把握地方改革發展穩定的新形勢,及時回應人民群眾(zhong) 的新期待,切實增強建設法治政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切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規範行政執法行為(wei) ,規範政府管理,該由政府管的就要管到位,該由社會(hui) 組織承擔的職能就要剝離出去,防止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三要提高依法管理經濟社會(hui) 事務的水平。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完善行政監督製度和機製,自覺接受新聞媒體(ti) 和社會(hui) 監督,切實把權力關(guan) 進製度的籠子裏,進一步提高依法管理社會(hui) 事務的水平。
三、堅持公正司法,努力提高社會(hui) 公平的水平
公正是司法的本質,司法公正是社會(hui) 公平的底線和最後防線,也是我們(men) 這個(ge) 社會(hui) 的全民訴求和黨(dang) 國情懷,它直接影響社會(hui) 公平的水平。在平安河南建設過程中,一要重視和善於(yu) 運用司法作為(wei) 矛盾糾紛終結機製的辦法。要善待司法,確保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維護司法的尊嚴(yan) 、權威、公正。引導人民群眾(zhong) 增強法治觀念,明確法律界限,規範行為(wei) 導向,引導依法、理性、有序的表達訴求,提高司法的覆蓋麵和透明度,提高司法的效果。二要建立和完善多元聯動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製。要進一步健全與(yu) 完善全麵覆蓋、相互協調、高效運行的“大聯動”體(ti) 係,即“三位一體(ti) ”的聯動調處化解模式:綜合聯動——公檢法司裁調六方聯動機製;“三調”聯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機製;“官民”聯動——政府機關(guan) 內(nei) 部不同職能部門及其與(yu) 民間社會(hui) 組織的聯動。要綜合運用行政、司法、調解、聽證等方法,不斷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實際問題,提高群眾(zhong) 利益表達的合法性和以合法形式反映問題的自覺性,尤其為(wei) 弱勢群體(ti) 提供製度性保障,以維護他們(men) 的基本生活狀態和基本權利。三要嚴(yan) 格錯案追究製度,依法及時糾正司法過錯行為(wei) 。積極推進審務公開、檢務公開,以公開促公正,通過及時有效的監督,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司法權威和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
四、堅持全民守法,努力提高法治文化建設水平
正如盧梭所說:“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nei) 心裏,它形成國家的真正憲法。”一要逐漸培養(yang) 人民群眾(zhong) 對法律的信任、信心和尊重。從(cong) 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讓人民群眾(zhong) 切實感受到法治創建活動帶來的成效,逐漸培養(yang) 人民群眾(zhong) 對法律的信任、信心和尊重,積極主動地參與(yu) 平安河南建設。要改變過去處理問題時常用的行政思維和行政方式,去除人治色彩,用公平正義(yi) 和威嚴(yan) 統一的規則對待每一個(ge) 人的行為(wei) ,維護每一個(ge) 人的權益,懲處每一個(ge) 人的違法行為(wei) 。無論是個(ge) 人還是政府,都必須遵守法律,這就從(cong) 根本上避免了在發展過程中的機會(hui) 主義(yi) 和“潛規則”的存在。二要樹立法治文化建設的核心也就是維權的思維。在法治文化建設過程中,關(guan) 鍵是樹立維護人民群眾(zhong) 權利的思維,不能就法治文化而就法治文化。通過法治文化有效化解矛盾衝(chong) 突,其實質就是維權,切實建立利益協調、訴求表達和權益保障機製,使社會(hui) 矛盾衝(chong) 突在爆發之前得到有效化解。三要創新法治文化建設載體(ti) 。要突出法治文化的大眾(zhong) 性、娛樂(le) 性和廣泛性,著力法治文化引導,豐(feng) 富青少年法律知識,強化農(nong) 民工學法用法效果,幫助企業(ye) 提高“免疫力”,增強居民學法用法氛圍。要開發法治文化品牌產(chan) 品,結合社會(hui) 發展、民生改善、社區生活等,借勢發展,因地製宜製作打造一批貼近群眾(zhong) 生活需要、能夠被群眾(zhong) 接受、具有區域特色法治文化品牌,全麵推進法治文化進機關(guan) 、進鄉(xiang) 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ye) 、進單位,弘揚法治精神,傳(chuan) 播法治思想,使全社會(hui) 崇尚法、相信法、敬畏法,從(cong) 而自覺養(yang) 成維護法律尊嚴(yan) 、遵守法律的觀念。
(作者係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