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合法利益是打造平安河南的根本著力點

《中原智庫》(2014)  趙增彥2019-11-25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我國已進入利益多元和利益博弈的時代,社會(hui) 利益關(guan) 係更為(wei) 複雜,利益關(guan) 係業(ye) 已成為(wei) 最基本的社會(hui) 關(guan) 係。當前,影響河南社會(hui) 穩定、破壞社會(hui) 和諧的一個(ge) 突出問題和重要誘因,依然是一些地方和部門損害群眾(zhong) 利益的不正之風比較嚴(yan) 重,一些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幹部身上仍然存在著“四風”等侵害群眾(zhong) 利益、令群眾(zhong) 強烈不滿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圍繞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設拆遷、環境保護、企業(ye) 重組改製和破產(chan) 、司法不公等利益衝(chong) 突引發的矛盾問題。

  群眾(zhong) 合法利益,是群眾(zhong) 依法享有、受法律保護、不容侵犯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權利。追求利益是一切人類社會(hui) 活動的基本動因,在人的思想動機背後是人的利益特別是物質利益;人們(men)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為(wei) 了謀取某種利益,取得並改善自己生存和發展的條件。正如馬克思所說:“人們(men) 奮鬥所爭(zheng) 取的一切,都同他們(men) 的利益有關(guan) 。”人民群眾(zhong) 是我們(men) 黨(dang) 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是黨(dang) 的力量源泉、勝利之本,堅持群眾(zhong) 利益高於(yu) 一切並切實維護好發展好群眾(zhong) 各方麵的正當利益,是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偉(wei) 大事業(ye) 勝利的重要法寶。切實維護好發展好群眾(zhong) 合法利益,使群眾(zhong) 的合法利益得到切實尊重、充分實現、有效維護,是維護社會(hui) 穩定和諧的根本途徑,是加強社會(hui) 管理創新的根本旨歸,是打造平安河南的根本著力點。漠視群眾(zhong) 正當利益,侵害群眾(zhong) 合法利益,草率處理人民內(nei) 部矛盾,必然會(hui) 激化人民內(nei) 部矛盾、嚴(yan) 重影響社會(hui) 穩定。

  第一,打造服務型政府,變常規管理為(wei) 周到服務,寓常規管理於(yu) 周到服務之中。社會(hui) 管理是政府最基本的職責。社會(hui) 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說到底就是做群眾(zhong) 的工作。服務型政府是一個(ge) 通過科學管理來為(wei) 全社會(hui) 提供公共產(chan) 品和優(you) 質服務的政府。服務型政府中的“服務”是政府的價(jia) 值理性,其工具理性仍然是管理。正是在這個(ge) 意義(yi) 上,可以說管理就是服務,一切社會(hui) 管理部門都是為(wei) 群眾(zhong) 服務的部門,一切社會(hui) 管理工作都是為(wei) 群眾(zhong) 謀利益的工作,一切社會(hui) 管理過程都是做群眾(zhong) 工作的過程。服務型政府,首要的特征就是張揚社會(hui) 主義(yi) 公平正義(yi) 的基本價(jia) 值,真正關(guan) 注普通百姓的利益、需要和願望,努力實現社會(hui) 平等、政治民主,在社會(hui) 管理過程中全麵落實以人為(wei) 本、周到服務。打造服務型政府,必須充分尊重人民群眾(zhong) 的主體(ti) 地位,始終把維護群眾(zhong) 合法利益作為(wei) 執政興(xing) 國的根本要求,堅持把群眾(zhong) 呼聲作為(wei) 第一信號、把群眾(zhong) 需要作為(wei) 首要選擇、把群眾(zhong) 權益作為(wei) 優(you) 先考慮、把群眾(zhong) 滿意作為(wei) 最高標準,高度重視和維護人民群眾(zhong) 最現實、最關(guan) 心、最直接的利益,把解決(jue) 群眾(zhong) 反映的突出利益問題放在頭等重要位置。

  第二,暢通社會(hui) 利益表達機製,化事後應對處置為(wei) 事前風險防範,變被動“維穩”為(wei) 主動“創穩”。創新社會(hui) 管理,必須突破舊有的思維定式,強化源頭治理理念,從(cong) 習(xi) 慣於(yu) 事後“滅火”轉變為(wei) 源頭“防火”,從(cong) 以往習(xi) 慣於(yu) 運用高壓維穩的“硬”管控、硬壓服向更多地運用群眾(zhong) 路線的方式、民主的辦法轉變,從(cong) 青睞硬性行政手段到更多地運用法律規範、經濟調節、道德約束、心理疏導等手段綜合管理的轉變,盡可能通過平等對話、溝通、協商、協調來化解社會(hui) 矛盾,善於(yu) 引導群眾(zhong) 正確理解黨(dang) 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教育群眾(zhong) 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jue) 利益糾紛。要通過完善方方麵麵的體(ti) 製機製,關(guan) 口前移,重心下移,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jue) 在內(nei) 部、處理在萌芽狀態,努力從(cong) 源頭上減少和化解矛盾,著力實現從(cong) 被動應對向主動管理轉變、從(cong) 事後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從(cong) 經驗式管理向科學化管理轉變,變被動維穩為(wei) 主動創穩。要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zhong) 正確處理個(ge) 人利益和集體(ti) 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ti) 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guan) 係,增強主人翁意識和社會(hui) 責任感——既要教育幹部轉變作風、公平施政、依法行政、公正執法,防止濫用職權、粗暴執法、侵害群眾(zhong) 合法利益,也要依法引導和規範群眾(zhong) 的信訪、上訪行為(wei) ,維護正常秩序,及時依法處置擾亂(luan) 正常社會(hui) 秩序、妨礙公共安全的行為(wei) 。

  第三,打造法治型政府,加強和完善黨(dang) 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zhong) 合法利益機製,堅決(jue) 懲處各種損害群眾(zhong) 合法利益的違規違法行為(wei)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自古至今,官廉則政舉(ju) ,官貪則政危,吏治清明則經濟繁榮、國力強盛、人心安定,吏治腐敗則爾虞我詐、遍地烽火、民不聊生。胡錦濤曾一針見血地指出:“黨(dang) 的執政基礎最容易因腐敗而削弱,執政能力最容易因腐敗而降低,執政地位最容易因腐敗而動搖。”現代社會(hui) ,是充分運用製度化、法治化方式解決(jue) 矛盾的社會(hui) 。法治的職能在於(yu) 規範權力運行、平衡社會(hui) 利益、保障合法權利。官權民賦,官權民用,政府權力源自於(yu) 人民,依法維護群眾(zhong) 合法利益是政府的基本使命。要健全工作機製,強化責任追究,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政策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zhong) 反映的侵害群眾(zhong) 合法利益的各種問題,堅決(jue) 糾正各種損害群眾(zhong) 利益的不正之風,堅決(jue) 懲處各種損害群眾(zhong) 合法利益的違規違法行為(wei) ,嚴(yan) 肅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guan) 和領導幹部中侵害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腐敗案件,切實把維護群眾(zhong) 合法利益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黨(dang) 和政府的手中,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確保群眾(zhong) 在政治上受尊重、權益上有保障、經濟上得實惠,始終保持黨(dang) 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同時,必須高度警惕和嚴(yan) 密防止國內(nei) 外敵對勢力通過插手利用人民內(nei) 部矛盾和社會(hui) 熱點問題,煽動群眾(zhong) 對黨(dang) 和政府的不滿,製造和擴大動亂(luan) ,危及我國政治安全、政權安全。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