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cong) 戰略角度看,目前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地位作用的認識還是很不到位的。當年人們(men) 對京廣、隴海鐵路在鄭交匯的認識,以及對鄭州市、河南省帶來衝(chong) 擊的認識也是隨著時間不斷深化,後來不僅(jin) 鄭州被稱為(wei) 火車拉來的城市,而且由於(yu) 鄭州鐵路樞紐建設,相當程度改變了上世紀的全國經濟地理格局。對河南這樣一個(ge) 內(nei) 陸欠發達人口大省,在工業(ye) 化、城鎮化基本任務還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全球第三產(chan) 業(ye) 革命的到來,迫切要求一方麵加快工業(ye) 化進程,一方麵改造原有經濟結構,打造新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現代城鎮體(ti) 係,在這樣的背景下,鄭州航空港經濟區建設所帶來的市場機會(hui) 、要素聚集、產(chan) 業(ye) 再造、觀念蛻變及區域空間結構演化等,不是我們(men) 今天所能完全預料到的,有關(guan) 認識和研究深化都需要假以時日。今後航空港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可能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類似於(yu) 土地指標夠不夠、工程速度快不快、規劃區行政整合等等現實問題,當然這些很重要,任務也繁重。但最重要的,是我們(men) 這些建設者、領導者、謀劃者會(hui) 不會(hui) 在航空港發展進程中出現思想觀念、趨勢把握和實施策略方麵的問題,如果這方麵問題出現了偏差,不僅(jin) 建設目標難以實現,甚至有可能功虧(kui) 一簣。《航空大都市》這本書(shu) 中不僅(jin) 描述了航空港經濟的美好事例,也描述了若幹失敗案例。從(cong) 以下三個(ge) 角度來詮釋本人的初步認識。
一、建設一個(ge) 什麽(me) 樣產(chan) 業(ye) 形態的航空港經濟實驗區
有人說,航空港現在的產(chan) 業(ye) 形態就很好呀,有一個(ge) 世界500強的龍頭企業(ye) 富士康,年手機出貨量占全球約1/10,鄭州綜合保稅區的進出口總額居全國第2位,僅(jin) 次於(yu) 昆山。我提出的問題是,成績是很大,但鄭州航空港現在的業(ye) 態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yi) 上的現代產(chan) 業(ye) 形態,同時也不是一個(ge) 有核心競爭(zheng) 力的業(ye) 態。雖然產(chan) 量產(chan) 值不小,進出口總額全國第2,但加工貿易的盈餘(yu) 部分是不是處於(yu) 相應水平,是不是也在全國排第2,單位進出口的增值水平究竟高不高。謝省長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打造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特別強調要有高技術,高加工度特征,我個(ge) 人認為(wei) 還應加上高附加值這項,目前航空港區產(chan) 業(ye) 形態遠達不到高技術、高加工度、高附加值以及智能化、信息化特征的要求。應該看到,現在的航空港主要產(chan) 業(ye) 是屬於(yu) 所謂“微笑曲線”底部的產(chan) 業(ye) ,依靠的是經過幾天簡單培訓就能上崗的多少萬(wan) 計低素質人力資源支撐,而不是在“微笑曲線”的兩(liang) 端和拐點。這種產(chan) 業(ye) 形態和結構層次難以具備核心競爭(zheng) 力和可持續性,必須盡快提升。因為(wei) 隻有打造的高盈利產(chan) 業(ye) ,才能吸引高級要素的集聚。像富士康的到來,其作用不僅(jin) 在於(yu) 對區域經濟增長做了多大貢獻,主要在於(yu) 有一套利用航空港、駕馭互聯網並在全球範圍及時獲取信息、匯聚要素、組織生產(chan) 的綜合能力,即航空港經濟或臨(lin) 空產(chan) 業(ye) 中極為(wei) 重要的環節——及時反應、及時生產(chan) 和及時送達問題,這點非常值得學習(xi) 。航空港經濟在中國是一個(ge) 新的區域發展形態,隻是初見端倪,鄭州航空港仍處於(yu) 拉架子、鋪攤子、探路子的階段,我們(men) 不能隻在產(chan) 業(ye) 載體(ti) 構建方麵下工夫,更要在產(chan) 業(ye) 主體(ti) 培育、產(chan) 業(ye) 結構提升、產(chan) 業(ye) 體(ti) 係演進和產(chan) 業(ye) 模式運作方麵下工夫,下一步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的確很多。
二、航空港經濟區要構建一個(ge) 什麽(me) 樣的社會(hui) 形態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把全麵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定為(wei)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現在的航空港區麵臨(lin) 社會(hui) 發展問題的關(guan) 鍵點,是如何在原分屬幾個(ge) 郊縣的區域整合在一塊,盡快實現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如果沒有高層次、高效率並與(yu) 現代產(chan) 業(ye) 相適應的社會(hui) 結構,航空港實驗區的建設目標可能實現不了。航空港區的規劃麵積超過一個(ge) 大城市,管轄區域原有的社會(hui) 形態基本以農(nong) 區特征為(wei) 主,有點工業(ye) 也屬於(yu) 初級的、起步階段的,一下子進入到航空經濟時代,社會(hui) 矛盾衝(chong) 突和結構再造是不可避免的,任務之繁重複雜一點不必產(chan) 業(ye) 發展任務小,必須高度重視,超前謀劃。比如,美國的底特律那樣的城市之所以有現在的衰落,除了產(chan) 業(ye) 結構缺陷及轉型升級不靈敏外,還有一個(ge) 突出問題就是這個(ge) 城市的社會(hui) 結構缺陷和社會(hui) 管理落後。國內(nei) 也有像鄂爾多斯那種短期經曆興(xing) 衰的城市,也是產(chan) 業(ye) 結構缺陷和社會(hui) 發展滯後雙重原因造成的,過度投機和資源揮霍傾(qing) 向導致社會(hui) 心理的失衡,這個(ge) 城市很快從(cong) 高峰跌下來。將來的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將是一個(ge) 有人流大進大出的新的社會(hui) 區域,有不同來源的人以及當地居民都在這個(ge) 地方實行角色轉換。在這個(ge) 過程中,與(yu) 空港經濟相輔相成的社會(hui) 體(ti) 係構建必須做好,而且應當在中原經濟區發揮示範作用。目前,需要考慮這樣一些問題:未來空港區的基本社會(hui) 形態應該是什麽(me) 樣,人際社會(hui) 網絡關(guan) 係應該怎麽(me) 處理,應構建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文取向,建立什麽(me) 樣的價(jia) 值規範,人力資源結構該是什麽(me) 樣,職業(ye) 流動和選擇模式該是什麽(me) 樣,怎麽(me) 樣能夠把全國、全世界最有創造力的人吸引到這個(ge) 地方來,應該有什麽(me) 樣的社會(hui) 組織單元和管理模式,如何發展教育,如何構建社保福利製度,如何激發社會(hui) 活力,如何創新和積累社會(hui) 資本並實現良性循環,等等。現在這些還都是缺失和空白。
三、怎麽(me) 發揮好鄭州航空港實驗區帶動全局的作用
這個(ge) 問題分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方麵要搞好航空港經濟實驗區自身的建設和發展,發揮好引領、標杆和示範作用;另一方麵必須牢固樹立全省一盤棋的思想,從(cong) 全局角度推進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各項工作。現在有些地市的同誌沒有樹立好航空港經濟區與(yu) 地方發展息息相關(guan) 的觀念。比如,開封、許昌,離航空港實驗區這麽(me) 近,開封有那麽(me) 好的人文資源和城市積澱,許昌的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發展的很有特色、很有活力,而且開封、許昌都有軍(jun) 用機場可以轉型使用,所以一開始搞鄭州航空港區規劃就應該就把開封、許昌統籌考慮進去,在汴港、許港之間建立最便捷、最有效、最具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擴散的通道,並圍繞這些港城通道加大輕軌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生產(chan) 力合理布局,帶動航空製造、航空偏好和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發展,這些都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從(cong) 空區域間結構看,以航空港實驗區為(wei) 中心,開封、許昌和鄭州市區實際上就是一個(ge) 真正區域金三角,可能就是21世紀河南產(chan) 業(ye) 發展和未來城市體(ti) 係的中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僅(jin) 是認識的問題,還有一個(ge) 行動主體(ti) 的選擇問題。現在僅(jin) 僅(jin) 突出了航空港區自身這一個(ge) 主體(ti) ,實際上不利於(yu) 調動全省各個(ge) 地方的積極性。任何一個(ge) 經濟活動都有它的邊界,存在規模經濟,也存在規模不經濟,存在範圍經濟,也存在範圍不經濟。同時,社會(hui) 管理也有它的邊界。航空港區的規劃做得很宏偉(wei) ,但也有問題,經濟社會(hui) 邊界過大,有過多的功能重疊,在空間上也存在一定的攤大餅傾(qing) 向。比如,完全可以把航空港實驗區部分產(chan) 業(ye) 功能、部分加工貿易功能、部分社會(hui) 功能、部分人流物流功能以及部分生態建設功能分散到省內(nei) 其他地方去。能不能綜合考慮統籌布局,加大洛陽機場臨(lin) 空服務基礎建設,甚至可以考慮圍繞洛陽機場建立鄭州保稅區的洛陽分倉(cang) 區,刺激洛陽製造業(ye) 振興(xing) 。類似選擇也可以適用於(yu) 鶴壁、濟源等富士康設廠的地區。這樣,有利於(yu) 形成區域發展競合格局,有利於(yu) 大大降低不同行政主體(ti) 之間的博弈成本。總之,發揮好鄭州航空港區帶動全局的作用,很多事情完全可以通過突出核心功能、合理分工分治、遞次接續推進、減少掣肘浪費的明智策略來解決(jue) 。
(作者係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