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組織思想發端於(yu) 功能區域及其相互依賴性,它是指某一尺度的社會(hui) —空間係統經由自然以及社會(hui) 過程的共同作用,其內(nei) 部功能日趨分化的各組成要素間進行分工與(yu) 協作從(cong) 而推動係統自發地有序演化,並在外力幹擾下組織起來的方式。空間組織與(yu) 空間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係,空間組織可以同時指代空間(組織)結構和空間(組織)過程。空間結構是靜態的,是空間過程的地理表征;空間過程是動態的,是空間結構的形成過程。
一、實驗區內(nei) 部的空間組織
順應我國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的大趨勢,借鑒其他地區大部製改革、減少行政層次或街區整合等改革的經驗,特別是在實驗區內(nei) 部的空間組織中如何實現經濟功能區和行政功能區的職能分解與(yu) 協同配合進行積極探索,可以以行政功能區為(wei) 主,也可以經濟功能區為(wei) 主,或行政功能區與(yu) 經濟功能區並重,或行政功能區與(yu) 經濟功能區放在不同的管理層次。
二、與(yu) 鄭州主城區的空間組織
港區位於(yu) 鄭州主城區東(dong) 南部,空間上相對獨立。作為(wei) 功能區而言,距離偏遠;作為(wei) 衛星城而言,距離又偏近。與(yu) 主城區的關(guan) 係,科學路徑應是:功能區—綜合新區—衛星城—獨立增長核—增長帶動極核。從(cong) 功能與(yu) 規模上看,愈來綜合性愈強,規模愈大;從(cong) 與(yu) 鄭州主城區關(guan) 係看,前期主要依靠主城區,中期獨立性增強,後期在全市乃至中原經濟區將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三、與(yu) 鄭汴許及鄭許洛等增長三角的空間組織
增長三角一般是由3個(ge) (或更多)在地理位置上相近、生產(chan) 要素上具有互補優(you) 勢的國家或地區構成的跨國或跨地區的經濟合作開發區,區內(nei) 國家或地區通過開展投資、貿易和技術轉讓,在互利基礎上進行合作,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增長三角隻有具備經濟上的互補性、地理上的近鄰性、一體(ti) 化的基礎設施、政府間相互協調的可能性以及區域的可擴展性(即腹地支持度)等前提條件,並有區位指向(指特定經濟活動在選擇區位時所表現出的盡量趨近於(yu) 特定區位的趨向)、擴散機製(指部分經濟活動和要素在地理空間上的分散趨向與(yu) 過程)、空間近鄰效應、經濟社會(hui) 組織的協調與(yu) 推動等動力機製發揮作用時才能夠形成和發展。
鄭州與(yu) 洛陽、開封、新鄉(xiang) 、許昌、焦作等毗鄰城市合作,可以形成多個(ge) 增長三角,其中對港區發展比較重要的是鄭汴許及鄭許洛。對這些增長三角的形成和發展,要多方麵促進和強化相互間的聯係,特別是交通聯係和產(chan) 業(ye) 分工協作,主要通過城市群和產(chan) 業(ye) 集群的“兩(liang) 群化”整合模式,實現在競爭(zheng) 合作基礎上的規模效應和一體(ti) 化發展。鄭汴許增長三角形成與(yu) 發展的主要抓手可以考慮鄭州航空港區與(yu) 許昌新區(許長推進區)的捆綁發展,鄭許洛增長三角可考慮鄭州、洛陽和上街三個(ge) 機場的分工合作。
四、與(yu) 中原經濟區的空間組織
河南位居我國中部,是我國傳(chuan) 統的農(nong) 業(ye) 大省和工業(ye) 大省,但其產(chan) 業(ye) 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的末端,產(chan) 品附加值低,缺乏引領產(chan) 業(ye) 升級的龍頭。鄭州航空經濟實驗區就是依托航空樞紐來發展與(yu) 其密切相關(guan) 的航空運輸業(ye) 、航空關(guan) 聯性產(chan) 業(ye) 、航空服務業(ye) ,促進中原經濟區新型經濟形態的產(chan) 生。這些新的產(chan) 業(ye) 形態通過延伸麵向周邊區域的產(chan) 業(ye) 和服務鏈,推動與(yu) 鄭州中心城區、鄭汴新區等聯動發展,以附加值產(chan) 品和服務並參與(yu) 國際市場分工為(wei) 特征,吸引航空運輸業(ye) 、高端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集聚發展而形成的航空經濟形態,將成為(wei) 提升區域經濟競爭(zheng) 力、促進跨越式發展的“新引擎”。同時還可以彌補河南不沿邊、不沿海的區位短板,充分發揮自身優(you) 勢,高水平地承接國內(nei) 產(chan) 業(ye) 轉移,加速融入全球產(chan) 業(ye) 鏈和產(chan) 業(ye) 分工體(ti) 係,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我們(men) 實驗區集聚,形成中原經濟區和內(nei) 陸地區的開放新高地。
五、與(yu)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的空間組織
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作為(wei) 國際航空物流中心和我國內(nei) 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的戰略地位,要求實驗區積極參與(yu) 世界產(chan) 業(ye) 分工,成為(wei) 我國中西部地區對外開放發展的平台和載體(ti) 。新絲(si) 綢之路經濟帶,東(dong) 邊牽著亞(ya) 太經濟圈,西邊係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被認為(wei) 是“世界上最長、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大走廊”。河南作為(wei) 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擁有悠久的曆史文化,是古絲(si) 綢之路的起始點之一。從(cong) 現實條件看,河南是我國人口大省、經濟大省、新興(xing) 工業(ye) 大省,人口和經濟總量均是絲(si) 綢之路沿線西北五省之和,在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鄭州航空港的建設為(wei) 河南省開通了一條當代空中絲(si) 綢之路,以國際航空貨運樞紐為(wei) 核心參與(yu) 國際大循環,有利於(yu) 加強河南與(yu) 世界的人流、信息流、物流,有利於(yu) 吸引世界高端製造業(ye) 、現代服務業(ye) 落戶河南,引領中原經濟區產(chan) 業(ye) 升級發展,將大幅提高河南參與(yu) 國際經濟競爭(zheng) 的能力。因此,在“絲(si) 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進程中,河南要充分發揮航空經濟實驗區的區位優(you) 勢、交通優(you) 勢以及“絲(si) 路”供應鏈的東(dong) 方中心和價(jia) 值鏈的高端基地的潛在優(you) 勢,充分發掘潛力,在更廣闊的領域,更大的空間,釋放更大的效應,成為(wei) “絲(si) 綢之路經濟帶”重要閃光點,經濟增長極,交通物流凝聚核。
(作者係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