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河南經濟發展戰略取向的思考

《中原智庫》(2014)  宋 偉(wei) 2019-11-25

  中國經濟新常態意味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9%以上的高速增長無法持續,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長成為(wei) 常態。中國經濟新常態背後的因素是什麽(me) ,這些因素對河南經濟發展有有哪些影響,下麵將從(cong) 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出口、投資、消費逐一分析:

  一是看出口。中國出口增長放緩不可避免。一方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體(ti) 量在不斷增長,已經增長到世界市場難以支撐中國出口的持續增長,出口占中國GDP的比重不斷下降將不可避免。另一方麵,占世界經濟50%的發達國家美國、日本等,經濟增長疲軟,消費增長非常慢,中國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增長自然疲軟。所以總體(ti) 上講,中國出口增長放緩、出口占中國GDP的比重不斷下降、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下降將是一種常態。

  對河南來說情況有所不同。我省屬於(yu) 後發地區,出口在最近幾年(確切地說是從(cong) 2010年開始)才開始迅速增長,出口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出口增長空間仍很大。實際上當前我省出口增長正麵臨(lin) 良好的機遇與(yu) 優(you) 勢:中國出口增長放緩並不意味著出口總量的絕對減少,相反中國出口產(chan) 品的比較優(you) 勢短期內(nei) 仍然存在、出口總量仍會(hui) 增加,其中中國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出口總量仍然巨大。從(cong) 內(nei) 部看,增長放緩的同時中國出口區域會(hui) 分化,沿海發達地區在勞動密集型產(chan) 品方麵的優(you) 勢已經逐步喪(sang) 失將轉向技術含量較高產(chan) 品的出口,以河南為(wei) 首的中部地區目前及較長一定時期內(nei) (2020年之前)仍具有勞動力供給及價(jia) 格方麵的比較優(you) 勢,正處於(yu) 承接勞動密集型出口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轉移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如果我們(men) 抓住機遇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出口產(chan) 品,出口增長對河南經濟發展的貢獻會(hui) 持續增大。所以,河南的情況與(yu) 國家整體(ti) 情況不同,我們(men) 不能從(cong) 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總體(ti) 貢獻下降想當然地忽視出口增長對河南經濟增長的貢獻,相反出口對河南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會(hui) 降低而會(hui) 繼續增強,這也要求河南應增強緊迫感,搶抓勞動密集型出口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轉移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二是看投資。長期以來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很大,據此不少專(zhuan) 家提出經過多年的大規模投資目前可投資機會(hui) 不多了,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將大幅度下降。實際上中國投資增長空間仍然很大。雖然過去我們(men) 在高速公路、港口等建得很多,但跟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城市化(中國城市化率剛剛達到50%,發達國家一般在80%到90%)、環境等方麵的差距仍然很大,在高鐵、城市公共設施(地鐵、城市內(nei) 部的地下管網等)、公共服務(教育、醫療、文化等)、環境改善(空氣和水汙染的治理)等公共消費型投資的需求很很大。也就是說,總體(ti) 來看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下降的幅度不會(hui) 像出口那麽(me) 大,投資動力依然強勁,這也是中國經濟能夠保持7.5%左右增長速度的重要原因。因此,投資仍然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隻不過從(cong) 發展趨勢看投資將從(cong) 生產(chan) 領域轉向民生,從(cong) 工業(ye) 投資、公路等傳(chuan) 統基礎設施投資轉向高鐵、地鐵、城市內(nei) 部的地下管網等、教育、醫療、文化、水汙染的治理、環境改善等長期性的、公共消費型的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投資。公共消費型投資的投入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政府來主導,這也是政府穩增長的主要發力點。從(cong) 資金來源看,我國政府的負債(zhai) 總體(ti) 戰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50%,發達國家普遍超過100%,所以通過加大公共消費型投資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同時不僅(jin) 政府有錢,我國居民儲(chu) 蓄率高達50%,民間資金比較充裕,用政府投資來啟動民間資金的空間也很大。

  河南是欠發達地區,無論是按常住人口還是按戶籍人口計算的城鎮化率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0個(ge) 百分點,而且我們(men) 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所以對於(yu) 河南來說上述公共消費型投資的空間更大。但我們(men) 不能盲目樂(le) 觀。一是新型城鎮化已經成為(wei)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及相應的戶籍製度改革意見已經出台,除特大型城市外,戶籍已經基本放開,中國勞動人口將實現60年來的第一次自由遷徙。中國的人口布局將超出行政區劃的約束,呈現各城市、各地區競爭(zheng) 高質量人口的格局,由此中國的經濟地理將會(hui) 發生重大變化。這一進程將對中國的城鎮體(ti) 係與(yu) 人口格局產(chan) 生極為(wei) 深遠的影響。對河南來說,省外就業(ye) 的1100萬(wan) 農(nong) 民工及其家庭人口在其就業(ye) 地實現城鎮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全省人口的絕對減少將從(cong) 可能轉變為(wei) 現實,未來城鎮化完成後河南常住人口可能將變成8000萬(wan) 。在這樣的背景下,河南農(nong) 村人口將絕對減少,大多數鄉(xiang) 鎮鎮區人口甚至部分縣城人口可能會(hui) 低於(yu) 我們(men) 過去的預期。我們(men) 河南在城鎮化過程中要防止城鎮規模擴張方麵的“產(chan) 能過剩”。二是我省財政並不寬裕,民間資本與(yu) 發達地區相比也不雄厚。雖然公共消費型投資空間很大,目前我省除了鄭州市投融資能力較強外,其他地市、縣區投融資能力不強。但現實中我們(men) 思想不夠開放、製度沒有理順,自己沒錢投,而外來資本、民間資本又進不去。所以我們(men)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理順製度的任務實際上很重。如何加大城鎮化與(yu) 公共消費型投資的開放力度,讓外來資本、民間資本能夠進入、能夠賺錢,是影響我省經濟增長的重要政策變量。

  另外,雖然河南出口會(hui) 逆勢增長,但新常態背景下中國出口增長放緩及相應的工業(ye) 領域普遍產(chan) 能過剩,對以能源原材料為(wei) 主的河南工業(ye) 造成很大影響,造成工業(ye) 產(chan) 能過剩與(yu) 效益下降。而產(chan) 業(ye) 結構轉換需要時間,傳(chuan) 統能源原材料工業(ye) 投資比重很大,工業(ye) 投資的萎縮速度快,城鎮化相關(guan) 的公共消費型的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投資短缺內(nei) 不能完全替代,下滑不可避免。

  三是看居民消費。最近幾年國內(nei) 消費增長比較快,2013年消費增長率為(wei) 9%,服務業(ye) 增加值占到GDP的比重升至47%,為(wei) 維持7%的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業(ye) 增加值占到GDP的一半,全年服務業(ye) 增加值將占GDP的50%。這意味著中國結構轉型已經在發生,服務業(ye) 份額持續上升,2013年製造業(ye) 占份額也第一次開始下降(降到40%以下)。從(cong) 服務業(ye) 內(nei) 部結構看不隻是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快速發展,物流、配送、電商、金融服務等消費性服務業(ye) 發展也很快。勞動就業(ye) 的主要流向也在服務業(ye) 。

  從(cong) 我省的情況看,服務業(ye) 增速也比較快。2013年全省服務業(ye) 增加值達到1.03萬(wan) 億(yi) 元,比2010年增長36%,三年年均增長10.8%,高於(yu) GDP年均增速0.4個(ge) 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全省服務業(ye) 增加值增長8.6%。今年前8個(ge) 月,服務業(ye) 固定資產(chan) 投資、稅收收入分別增長23.4%、15.2%,高於(yu) 全社會(hu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稅收收入增速3.1個(ge) 、4.4個(ge) 百分點。但是,橫向來看,我省服務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多年來一直徘徊在30%左右,去年為(wei) 32%,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14.1個(ge) 百分點,居全國倒數第一位。我省服務業(ye) 發展空間巨大,但需要與(yu) 城鎮化相伴而行,協調發展。

  綜上,作為(wei) 人口全國第一的欠發達省份,從(cong) 發展潛力來看無論是出口、投資還是消費,河南的發展空間都很大,我省有可能在全國經濟增長總體(ti) 放緩情況下逆勢上揚,實現較高的發展速度。新常態下河南經濟仍然要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而要實現較高的發展速度,工業(ye) 方麵需要從(cong) 能源原材料為(wei) 主的結構向出口加工及先進製造業(ye) 轉型,更重要地是要通過全麵改革、全麵開放促進城鎮化與(yu) 服務業(ye) 的發展。

  (作者係省委黨(dang) 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