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處於(yu) 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其主要特征是中高速、優(you) 結構、新動力、多挑戰。要全麵、辯證地認識新常態給河南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積極適應和應對新常態,完善河南發展總方略,謀求河南科學發展。
一、發展機遇
新常態給河南帶來的機遇是多方麵的,我們(men) 認為(wei) 最大的機遇是:新常態是一個(ge) 相對較長的經濟發展周期,表明中央實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決(jue) 心,有望在新常態下使我國、我省經濟步入集約增長、科學發展、實惠發展的良性軌道。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和全國一樣經曆了五個(ge) 經濟發展周期,現在正處第六個(ge) 經濟周期的爬坡期。以往經受不住經濟運行的“下行”壓力,往往采取“強刺激”,主要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結果速度上去了,但又重回“高投入、高消耗、高速度——較低質量、效益、福利”的老路,失去經濟轉型的良機。新常態意味著我省經濟步入新的發展時期,新就新在有望實現經濟轉型與(yu) 升級。對此,我們(men) 要有最深刻的認識,要緊緊抓住這個(ge) 曆史機遇。
二、發展目標
我省已經確立了富民強省的發展目標,這個(ge) 目標是正確和宏偉(wei) 的,當然也任重道遠。建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以GDP衡量的經濟總量已多年位居全國第五,但城鄉(xiang) 居民收入一直較低,比如河南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和在崗職工年均工資水平均居全國後幾位。為(wei) 了說明經濟增長與(yu) 居民收入的關(guan) 係或經濟發展的質量,我們(men) 引入GDP含金量概念和分析工具。GDP含金量即單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近似於(yu) 居民收入的幸福指數(計算公式:“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人均GDP”), 反映單位GDP中所推動或得到收入的量,比值越高說明GDP的含金量越高,居民的幸福指數越高,反之亦然。根據國內(nei) 有關(guan) 機構發布的這項數據,2009年雖然我省GDP全國第5位,但GDP含金量全國第28位即倒數第4位。
以上分析說明,我省的經濟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產(chan) 業(ye) 結構不夠合理,導致我省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實惠較低,我省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還不成比例。在新常態下,我省要進一步強調富民強省的發展目標,並科學認識和處理好二者的辯證關(guan) 係,堅定的把富民放在首位。
三、發展路徑
城市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是集聚經濟(Agglomeration Economics),集聚經濟的本質是外部規模經濟和外部範圍經濟效應。集聚經濟的主要類型和表現形式是地方化經濟(Localization Economics)和城市化經濟(Urbanization)。某一產(chan) 業(ye) 內(nei) 的企業(ye) 向同一地區集中被稱作地方化經濟,例如眾(zhong) 多軟件企業(ye) 集中在“矽穀”;當集聚經濟突破產(chan) 業(ye) 界限,引起不同產(chan) 業(ye) 的企業(ye) 向同一地區集中時就演化為(wei) 城市化經濟。同時在它的推動下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大城市,並帶動整個(ge) 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實現國家的現代化。這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在新常態下,要認識和運用這個(ge) 基本規律,積極審視的發展集聚經濟,推動河南富民強省發展目標的實現。
四、保障措施
當集聚經濟效應非常強,以至於(yu) 抵消了集聚經濟的成本時,企業(ye) 將向一個(ge) 地區集聚並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最終諸多專(zhuan) 業(ye) 化城市也會(hui) 因此而得到發展並帶動整個(ge) 區域經濟的發展。為(wei) 此,我省應實施和完善以下主要保障措施:
(一)充分發揮我省特別是鄭州獨特的區位交通優(you) 勢。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為(wei) 突破口和抓手,發展大物流;以大物流優(you) 勢吸引和帶動優(you) 勢企業(ye) 聚集,培育和發展現代產(chan) 業(ye) 集群或集聚區;進而形成智能智慧現代大都市;並通過建設與(yu) 全省各市的立體(ti) 交通物流網絡和經濟技術合作與(yu) 聯係,帶動全省的大發展,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二)以產(chan) 業(ye) 聚集區為(wei) 載體(ti) 和引領,形成和聚合全省集聚經濟效應和效益。我省發展產(chan) 業(ye) 集聚區的思路是正確的並取得了很大成效,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這個(ge) 載體(ti) ,使其更好發揮集聚經濟效應。一是現代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並重,培育壯大集聚區的主導產(chan) 業(ye) ,形成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效應,形成產(chan) 業(ye) 集群,形成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促進聚集區產(chan) 業(ye) 結構的優(you) 化升級,提高自組織和競爭(zheng) 能力。二是進一步強化聚集區的主載體(ti) 地位和核心引領作用,處理好“一載體(ti) ”與(yu) “四體(ti) 係”的關(guan) 係,將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現代城鄉(xiang) 體(ti) 係、自主創新體(ti) 係和現代市場體(ti) 係建設有機融入產(chan) 業(ye) 集聚區的轉型升級中,在聚集區率先實現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現代城鄉(xiang) 體(ti) 係、自主創新體(ti) 係和現代市場體(ti) 係的建立和融合,充分發揮科學發展載體(ti) 的示範和引領帶動作用。三是促進地方化經濟向城市化經濟的轉換,形成產(chan) 城互動、產(chan) 城融合,形成全省集聚經濟的聚合效應和效益。
(三)進一步加大生產(chan) 生活基礎設施及其配套建設,不斷改善投資的硬環境,以全麵深化改革為(wei) 動力,完善經濟發展的軟環境,降低經濟活動的交易成本,促進集聚經濟發展。
(作者係鄭州大學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