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發展理念”對科學發展觀的豐富和創新

《中原智庫》(2015)  梁周敏2019-11-25

  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三個(ge) 五年規劃的建議》,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既是對“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統一部署,也是對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總結,更是對科學發展觀的繼承與(yu) 創新。從(cong) “三位一體(ti) ”到“四位一體(ti) ”再到“五位一體(ti) ”,我們(men) 黨(dang) 逐漸明確了在推進發展過程中,應重點著力的對象與(yu) 領域。在對科學發展的認知上,“五大發展理念”解決(jue) 了從(cong) “發展什麽(me) ”向“如何發展”的過渡,極大地豐(feng) 富了科學發展觀,總結了中國發展的最新實踐,是中國原創的發展理念。在當今世界,沒有任何一個(ge) 國家向全世界宣告要實現共贏發展,沒有一個(ge) 國家像中國主動地、積極地推行協調發展、倡導綠色和開放發展,更沒有一個(ge) 國家能向其人民宣布要實現共享發展。

  一、創新發展著力解決(jue) 的是發展動力問題

  自1776年蒸汽機的應用、美國《獨立宣言》的簽署、亞(ya) 當·斯密《國富論》的出版,標誌著人類進入了技術創新、政治創新、經濟創新的經濟時代。此後創新的深度與(yu) 廣度成了大國崛起的標誌。今之中國,GDP總量雖已穩居世界第二位,但同發達國家的科技經濟實力差距仍主要體(ti) 現在創新能力上。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現有的發展動力急待強化,僅(jin) 僅(jin) 依靠加大勞動力和其他生產(chan) 要素投入來驅動發展的路子已經行不通了,必須通過加強創新,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麵創新,才能為(wei) 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二、協調發展著力解決(jue) 的是發展不平衡問題

  自19世紀英國工業(ye) 革命始,至直開啟現代化發展的國家都曾遭遇過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今之中國,經濟與(yu) 社會(hui) 發展的不平衡、城鄉(xiang) 之間發展的不平衡、東(dong) 西部發展的不平衡、“四化”同步之間不平衡、硬實力與(yu) 軟實力發展的不平衡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唯有堅持協調發展理念,才能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guan) 係,在協調發展中拓展發展空間,在鞏固薄弱領域的過程中增強發展後勁,形成平衡發展新結構,推動整體(ti) 性發展,讓各發展層次的國民在全麵建成小康路上不掉隊。

  三、綠色發展著力解決(jue) 的是人與(yu) 自然和諧的問題

  早在3000多年前,我國先聖便對人與(yu) 自然的和諧有著精辟的論斷。“五經之首”的《周易》以“天地風雷”與(yu) 人之命、國之命相互影響,道家鼻祖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即是人與(yu) 自然的和諧。在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中,西方也曾陷入過“先汙染,後治理”的誤區。因此我們(men) 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就是為(wei) 了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使發展可持續,讓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潔淨,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講便是“我們(men)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四、開放發展著力解決(jue) 的是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問題

  以史為(wei) 鑒,中國古代的漢唐盛世,曾是當時世界最開放包容的國家之一。而近代中國的封閉落後也始於(yu) “閉關(guan) 鎖國”。在當今多元化的時代,開放既是合作,也是包容。總書(shu) 記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堪稱堅持開放發展理念最好的注解,它借用了中國曾經強大的曆史符號,主動打造國家新型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ti) 、命運共同體(ti) 和責任共同體(ti) ,是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我們(men) 隻有繼續深入堅持開放發展理念,才能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才能以開放促創新促改革,進而加快整個(ge) 世界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的形成,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ti) 和命運共同體(ti) ,實現中國發展與(yu) 世界發展的更好互動。

  五、共享發展著力解決(jue) 的是發展目的問題

  從(cong) 儒家的“大同世界”到孫中山的“天下為(wei) 公”,從(cong) 我黨(dang) 革命時期的“翻身做主人”到建設時期的“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wei) 了人民”,可以看出,共享不僅(jin) 是一種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治國安邦之道,更是中國人獨有的家國情懷。隨著中國國力與(yu) 世界影響力的提升,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首的新一代領導集體(ti) 更是把共享理念上升為(wei) 人類發展的共生哲學,具體(ti) 化為(wei) 中華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共同體(ti) 、責任共同體(ti) 、命運共同體(ti) ,用總書(shu) 記的話說叫做“親(qin) 望親(qin) 好,鄰望鄰好”。這種“命運共同體(ti) ”思想必能使全體(ti) 人民在共建共享中得到更多獲得感的同時,也收獲其他國家的尊重與(yu) 認可。

  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ge) 整體(ti) ,相輔相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的本質要求。五大發展理念在全麵豐(feng) 富科學發展觀內(nei) 涵的同時,更是對中華民族和人民“命運共同體(ti) ”治國思想的全麵展開:對內(nei) ,我黨(dang) 要帶領全國人民分享發展成果,實現全體(ti) 人民的共同富裕;對外,我黨(dang) 要帶領中國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和平崛起,實現與(yu) 世界其他國家的共商共建,互惠互利,以有擔當的大國形象屹立於(yu) 世。

  (作者係省委黨(dang) 校副校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