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鄭州都市區的含義(yi)
所謂大鄭州都市區,是指鄭汴洛焦新許(濟)6(7)城市,以鄭州為(wei) 中心,相互對接,融合發展所形成的都市連綿區,也就是《國務院關(guan) 於(yu) 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國發〔2011〕32號)所指中原經濟區核心區。
二、形成都市連綿區是全世界現代化發展的普遍規律
以工業(ye) 化和城鎮化為(wei) 核心內(nei) 容的現代化的基礎是交通,人流物流信息流圍繞交通樞紐持續聚集,並最終形成大都市乃至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密集布局,相互對接融合發展的都市連綿區,是全世界所有已經完成了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城鎮體(ti) 係演化的共同規律,中國也不會(hui) 例外。從(cong) 日本東(dong) 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圈到美國東(dong) 西海岸以波士頓、紐約、舊金山和洛杉磯為(wei) 中心的都市帶,再到國內(nei) 以京津為(wei) 核心的京津冀、以滬寧杭甬為(wei) 中心的長三角和以廣深為(wei) 中心的珠三角等城市密集區,均是此種格局。
三、鄭州周邊有條件形成都市連綿區
以鄭州為(wei) 中心,涵蓋鄭汴洛焦新許(濟)6(7)城市的中原經濟區核心區,擁有國內(nei) 首個(ge) 到目前為(wei) 止也是唯一一個(ge) 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和定位於(yu) 全球航空貨運中心的空中樞紐,擁有由京廣、徐蘭(lan) 、鄭萬(wan) 、鄭合、鄭太、鄭濟等多條或已通車運營、或正在建設、或已列入規劃等即將形成的米字形高鐵快速交通係統,再加上普鐵、城鐵、地鐵和發達的公路交通係統。這種由多種交通方式所形成的複合式樞紐體(ti) 係,在中國內(nei) 陸地區具有不可比擬的巨大優(you) 勢。大樞紐帶動大物流,派生大市場,聚集大產(chan) 業(ye) ,形成大都市,這將是該區域發展的基本邏輯,其演化的結果必然是形成以鄭州為(wei) 中心,涵蓋鄭汴洛焦新許(濟)6(7)城市的都市連綿區。交通基礎設施對接、功能互補和融合發展是實現共享的基礎,對接融合發展和共享的結果則會(hui) 加快都市連綿區形成的步伐。
四、發展都市連綿區既是共同願望,也是推動中原經濟區和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等國家戰略實施的必然結果
實際上,上述發展趨勢已成共識,周邊城市與(yu) 鄭州對接融合發展的願望異常強烈,除了十年前啟動的鄭汴一體(ti) 化之外,鄭許、鄭新、鄭焦等城市一體(ti) 化發展的思路早已在積極謀劃中。現實中,周邊城市麵向鄭州對接發展的格局已經形成。向東(dong) 鄭汴基本上已經連為(wei) 一體(ti) ,向南鄭許之間通過新鄭長葛兩(liang) 個(ge) 支點也已成連綿發展之勢,向西滎陽、上街、鞏義(yi) 、偃師等若幹支點已把鄭洛串聯起來,向北以平原新區為(wei) 支點與(yu) 新鄉(xiang) 對接步伐在加快,向西北即將開通的城際鐵路也大大拉近了與(yu) 焦作的距離。這就是說,不管是從(cong) 思路上還是在現實中,鄭汴洛焦新許(濟)6(7)城市都市連綿區發展態勢已經形成。省委九屆八次全會(hui) 通過的《河南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加快現代化建設戰略綱要》和人大十二屆四次會(hui) 議謝伏瞻省長的政府工作報告都突出強調要發揮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在中原崛起河南振興(xing) 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引領帶動的實質是實現以空地對接交通樞紐為(wei) 核心的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ti) 係在更廣大區域範圍內(nei) 共享,首先是在中原經濟區核心區也就是鄭汴洛焦新許(濟)6(7)城市範圍內(nei) 共享。
五、啟動大鄭州都市區規劃已迫在眉睫
對接融合發展並形成大鄭州都市區或以鄭州為(wei) 中心的都市連綿區,雖然是規律,也是各方共識和各種戰略實施的要求,但由於(yu) 行政區劃和利益訴求的差異,到目前為(wei) 止這種發展趨勢還處於(yu) 自發的狀態,建立在各自獨立謀劃的基礎上,結果必然會(hui) 帶來基礎設施對接、功能定位和公共服務體(ti) 係共享方麵出現錯位、斷頭乃至重複浪費現象,從(cong) 而影響資源配置效率。要避免這種現象,必須盡快啟動大鄭州都市區規劃。大鄭州都市區規劃的責任主體(ti) 應該是省委省政府,具體(ti) 執行機構應該是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兼任組長的中原經濟區及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組,及其依托發改委設立的辦公室。規劃應聘請國內(nei) 外權威機構和公認的高水平專(zhuan) 家主持,以保證科學性和前沿性。規劃應以完善城市之間多層次網略化交通體(ti) 係引領,厘清空間結構和大中心城市和小城鎮空間布局,明確各自功能定位,建立共享機製。規劃一旦確定,應堅決(jue) 貫徹,不得隨意變更。
(作者係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