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撬動民間資本,推動河南經濟在新的增長周期實現跨越式發展
中國的高速增長階段的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導,那麽(me) 政府的財政收入的渠道又是什麽(me) :一是以土地作為(wei) 擔保,地方政府債(zhai) 台高築。二是通過賣地增加財政收入。一方麵這種GDP的背後沒有社會(hui) 財富在後麵的匹配。另一方麵,賬麵上的土地價(jia) 格一旦當工業(ye) 化城鎮化達到一定程度;或房價(jia) 下跌,房地產(chan) 下行,土地財政就無法維持,銀行借貸無法正常循環,政府投資也就無以為(wei) 繼。我們(men) 通常說,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目前可供大規模投資的項目基本飽和,投資需求弱化,投資增速下滑,投資需求所刺激起來的鋼鐵水泥電解鋁等基礎材料行業(ye)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從(cong) 而打斷了高速增長的進程。應該說這不無道理。但是,政府投資無法持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無力支撐,而非投資需求飽和。就重大基礎設施來說,高速公路乃至高速鐵路建設雖然已經飽和,但城市和城際軌道接通係統建設才剛剛啟動,投資需求巨大;通用航空發展初現端倪,未來空間巨大,相關(guan) 基礎設施投資需求也非常巨大;環境治理投資需求也很巨大;農(nong) 村傳(chuan) 統村落改造更新、居住環境改造、道路等基礎設施按照消除城鄉(xiang) 差距的標準,需要的投資更為(wei) 巨大。總之,未來投資需求的空間仍然很大,投資仍是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動力。關(guan) 鍵是這些投資要擺脫對政府的依賴,通過製度變革和製度設計撬動民間資本投資。為(wei) 此,提出兩(liang) 條建議:
第一、以軌道交通建設為(wei) 抓手,依靠民間資本推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區開發。在先期建設的鄭汴、鄭焦陸續建成通車之際,建議盡快啟動規劃中的其他數條城際鐵路建設,包括港許-許漯——漯平洛-洛濟——濟焦——焦新——鄭新及鄭洛等,根據投資運行的要求,將這些擬建中的城際鐵路組建投資建設經營公司,或者分解成若幹個(ge) 建設經營段,每個(ge) 段可組建一個(ge) 投資建設經營公司,由省鐵投公司少量出資,大量吸納民間資本,組成民資主導的混合所有製企業(ye) ,作為(wei) 投資建設的主體(ti) 。同時,政府在鐵路沿線相關(guan) 區域規劃相應的倉(cang) 儲(chu) 物流和商業(ye) 區及相應的住宅區,一同打包給建設公司開發,形成混業(ye) 經營的商業(ye) 公司,以增大投資公司盈利空間,調動其投資積極性。日本東(dong) 京的很多軌道交通線路及鐵路沿線商業(ye) 設施就是這樣開發建設的。政府也應給予稅收減免等方麵的優(you) 惠。
第二、在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市場方麵先行先試,推動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經濟增長注入動力。投資開發空間巨大的另一塊處女地就是廣大的農(nong) 村,農(nong) 村開發的障礙在於(yu) 城鄉(xiang) 隔絕的建設用地市場。由於(yu) 建設用地市場城鄉(xiang) 隔絕,鄉(xiang) 村的建設用地不能進入市場流通,資本無法進入,土地沒法升值,農(nong) 民也無法通過獲取財產(chan) 性收入而增加收入,農(nong) 民的購買(mai) 力難以形成,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也調動不起來。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市場的統一和交易流通關(guan) 係到整個(ge) 經濟能否進入下一個(ge) 中高速增長周期的全局。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已經明確要建立城鄉(xiang) 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河南是全國第一農(nong) 業(ye) 大省,農(nong) 民大省,農(nong) 村人口眾(zhong) 多,地麵廣闊,開發空間巨大,吸納投資的能力巨大。我們(men) 應該率先啟動城鄉(xiang) 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改革,在該領域進行前沿探索。比如我們(men) 可以先拿出一個(ge) 省直管縣(市)域範圍內(nei) 試點。如果有了城鄉(xiang) 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必會(hui) 吸引中高收入群體(ti) 到鄉(xiang) 下置產(chan) 興(xing) 業(ye) ,建設第二生存空間,農(nong) 民土地也會(hui) 升值,收入增加,進城步伐會(hui) 大大加快,拉動城內(nei) 商品房消費,推動經濟盡快回升。隨著城市高收入居民居住空間的調整和向農(nong) 村的流入,也會(hui) 帶動農(nong) 村環境建設和公共服務體(ti) 係建設的投入,大大促進農(nong) 村現代化的進程,也會(hui) 推動經濟盡快進入新的高速增長階段。
二、從(cong) 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yang) 入手,大力推動自主創新,提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
基礎設施的作用在於(yu) 改善人居和產(chan) 業(ye) 發展的條件,從(cong) 而對各種要素聚集產(chan) 生更大吸引力,區域發展的根本還是產(chan) 業(ye) 支撐,所以,做大做強做精產(chan) 業(ye) ,提升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是一個(ge) 區域經濟發展永恒的主題,而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是創新能力。
實際上,從(cong) 一個(ge) 局部區域看,可以在一定時期內(nei) 通過開放發揮自己的比較優(you) 勢實現自身的發展。但是把全球作為(wei) 一個(ge) 區域主體(ti) 的時候就會(hui) 發現,經濟增長是靠創新驅動的。也就是當既定的需求拉動帶動既定數量的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增長,當這些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出現飽和時,既定產(chan) 業(ye) 領域就會(hui) 出現產(chan) 能過剩的現象,這些過剩產(chan) 能會(hui) 由於(yu) 利益動力和壓力轉而用於(yu) 開拓新的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滿足人們(men) 新的需求,這樣,需求種類在拓展,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種類也在拓展,經濟增量隨著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種類的拓展在增大,這就是經濟增長的本質。我們(men) 國家遇到的問題本質上是原有領域的過剩產(chan) 能在通過出口向國際市場上輸送時,遇到了發達國家的抵抗和更低發展水平國家的低成本競爭(zheng) ,要使發達國家放棄抵抗,低發展水平國家放棄競爭(zheng) ,就必須通過技術創新以更低的成本更好的質量推出更具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品。更可靠的途徑是通過創新開拓新的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業(ye) 領域,滿足國內(nei) 居民更多種類的新需求,從(cong) 而做大經濟總量,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創新是經濟發展不竭的動力。
一個(ge) 省域經濟體(ti) 也是如此,在高度開放的今天,所有產(chan) 業(ye) 和產(chan) 品都要麵臨(lin) 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nei) 的競爭(zheng) ,隻有通過創新向市場提供價(jia) 格更低,質量更優(you) 的產(chan) 品,你才能贏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實現自身經濟總量的持續穩定增長。
河南過去幾十年走過了一條利用自己資源型產(chan) 品的比較優(you) 勢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道路,在未來新的中高速增長階段,單純依靠比較優(you) 勢勢必難以為(wei) 繼,必須要靠創新。創新的核心是人才。所以,未來發展階段,我們(men) 一方麵必須下大功夫在培養(yang) 和吸引留住人才方麵出實招。比如在工資待遇、稅收減免、住房和房租補貼、醫療、子女入學等方麵真正實行差別待遇,在製度環境方麵真正做優(you) 。一方麵我們(men) 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河南省與(yu) 湖北、陝西周邊省份的競爭(zheng) 力相比,最大的差距在於(yu) 人才,而培養(yang) 人才的主力高校,其數量及層次是河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軟肋。政府應該象招商引資那樣,著力招校引人,下大力氣引進國際國內(nei) 名校來河南建分校。
(作者係鄭州大學學報主編、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