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中原智庫》(2015)  陳愛國2019-11-25

  一、河南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現狀

  (一)經濟方麵

  2014年河南省生產(chan) 總值3.49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9%;人均GDP為(wei) 37116.84元,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全國人均GDP為(wei) 46531.20元)。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1.5萬(wan) 億(yi) 元,增長11.2%;固定資產(chan) 投資3萬(wan) 億(yi) 元,增長19.2%;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1.38萬(wan) 億(yi) 元,增長12.7%;進出口總值3994.4億(yi) 元,增長8.5%;財政總收入4094.8億(yi) 元,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38.5億(yi) 元,增長13.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42.6億(yi) 元,增長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91元(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9416元(全國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分別實際增長6.8%和9.4%;居民消費價(jia) 格上漲1.9%;節能減排目標全麵完成。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在全國位次普遍前移,發展的科學性持續增強,一批事關(guan) 全局的大事要事取得重要進展,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加快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更加堅實、支撐更加有力、前景更加廣闊。

  (二)社會(hui) 發展方麵

  2014年河南省民主法治指數為(wei) 84.25%,每萬(wan) 人擁有律師數為(wei) 1人,遠低於(yu) 全國1.6人的平均水平。我省99%的工業(ye) 企業(ye) 零專(zhuan) 利;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人才嚴(yan) 重缺乏,擁有的長江學者、973首席科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在中部地區均倒數第二位。我省每萬(wan) 人中擁有的人才數和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數也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人才結構不夠優(you) 化,高層次人才隊伍年齡普遍偏大,加緊培養(yang) 年輕的高層次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已成為(wei) 當務之急。從(cong) 河南省招生辦公室獲悉,2015年河南省普通高招報考77.2萬(wan) 人。本科招生計劃28.5439萬(wan) 個(ge) ,本科計劃錄取率約36.9% ,低於(yu) 全國38.9%的錄取率。廉政指數、社會(hui) 安全指數、基層民主參選率都在90%左右。

  (三)文化建設方麵

  河南省文化建設指數60.34%,有線廣播電視入戶率和人均公共文化財政支出不足50%,遠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

  (四)生活質量方麵

  2014年河南省全年登記失業(ye) 率2.97%,低於(yu) 4.5%的控製目標。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為(wei) 0.469,自2009年來連續第六年下降,但城鄉(xiang) 收入及行業(ye) 收入差距依然很大。河南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91元,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9416元,城鄉(xiang) 收入比2.33;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城鄉(xiang) 收入比2.75。河南省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均明顯低於(yu) 全國水平。

  二、河南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存在的問題

  截止2014年底,河南省有5800萬(wan) 農(nong) 村居民,占全國農(nong) 村人口的9.4%。河南省小康社會(hui) 的建設不僅(jin) 是河南人的大事,也是全國小康建設的重要省份,具有全局意義(yi) 。但河南省工業(ye) 基礎薄弱,高等教育發展水平較低,人均受教育年限較少,省內(nei) 各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全麵實現小康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艱巨任務。

  截止2014年底,在評價(jia) 全麵小康社會(hui) 建設的23個(ge) 指標中,河南省僅(jin) 失業(ye) 率(城鎮)、恩格爾係數、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基本社會(hui) 保障覆蓋率、高中階段畢業(ye) 生性別差異係數、人均住房使用麵積、5歲以下兒(er) 童死亡率等7個(ge) 指標達到標準,人均GDP、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鎮人口比重、基尼係數、地區經濟發展差異係數、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預期壽命、公民自身民主權利滿意度、社會(hui) 安全指數、文化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娛樂(le) 服務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比重、平均受教育年限、單位GDP能耗、耕地麵積指數、環境質量指數等16個(ge) 指標均未達標。

  三、促進河南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對外開放

  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和中原經濟區為(wei) 契機,加強與(yu) 央企及世界500強的深度戰略合作,尤其重點引進高新企業(ye) 。吸引本土中小企業(ye) 跟進配套,以形成雁陣效應,提升河南就業(ye) 率及經濟發展速度。

  (二)加快製度創新

  促進進城務工人員市民化製度的製定和實施。改革戶籍、社保、土地、教育等體(ti) 製機製,走城鄉(xiang) 統籌、城鄉(xiang) 一體(ti) 、和諧發展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三)發揮鄭州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

  加快鄭州與(yu) 周邊城市的快速通道建設,形成以點帶麵的組團式發展。發揮鄭州交通樞紐的區位優(you) 勢,大力發展物流、旅遊、金融、教育、醫療等服務行業(ye) 。

  (四)大力推進以改善民生為(wei) 重點的社會(hui) 建設

  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執政理念。我們(men) 要更加深刻認識加快發展社會(hui) 事業(ye) 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義(yi) ,緊緊圍繞全體(ti) 人民的自由全麵發展,統籌安排生產(chan) 活動和經濟發展,通過全省人民廣泛參與(yu) 的經濟增長來使人們(men) 的物質文化生活狀況得到全麵改善;把消除貧困、擴大就業(ye) 、消除歧視作為(wei) 社會(hui) 發展的核心,實現社會(hui) 公平和全社會(hui) 的可持續發展;始終堅持把發展社會(hui) 事業(ye) 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黨(dang) 的重要任務,作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迫切要求,作為(wei) 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要按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係列重要講話的要求,全麵深化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增加社會(hui) 物質財富、改善人民生活,為(wei)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營造一個(ge) 安居樂(le) 業(ye) 的生活工作環境,努力構建經濟、生態與(yu) 社會(hui) 協調發展的和諧社會(hui) 。

  (五)著力推進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ye)

  就業(ye) 是民生之本。就業(ye) 是人們(men) 進入正常社會(hui) 生活環境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是緩解收入分配差距、大麵積消除貧困現象的有效途徑。要把擴大就業(ye) 作為(wei) 河南當前和今後長時期一個(ge) 重大而艱巨的任務,實行促進就業(ye) 的長期戰略和政策。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既要靠市場,也要靠政府。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就業(ye) 問題的解決(jue) 主要應該依靠市場,隻有向市場要就業(ye) 機會(hui) ,才能真正推動經濟的高效發展。從(cong) 政府在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上的作用來看,在就業(ye) 領域中政府行為(wei) 的目標和要點就是創造就業(ye) 機會(hui) 、保證公平就業(ye) 。人們(men) 都要求平等,都希望社會(hui) 公正,平等和公正在勞動就業(ye) 領域中的核心問題,就是人的就業(ye) 權的公平實現。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ye) ,提供廣闊的、數量眾(zhong) 多的就業(ye) 機會(hui) ,實現公平就業(ye) 就成為(wei) 政府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的行為(wei) 目標和要點所在,也是改善民生和改革創新社會(hui) 體(ti) 製的重要內(nei) 容。

  (六)加快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深化收入分配體(ti) 製改革、努力實現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同步,完善以稅收、社會(hui) 保障、轉移支付為(wei) 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製,完善收入分配調控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一是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特別是要調整政府、企業(ye) 和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比例。二是加快推進收入分配體(ti) 製改革,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不能忽視行業(ye) 壟斷因素。三是要加大對權錢交易、貪汙受賄、無償(chang) 占有公共財產(chan) 等腐敗行為(wei) 的打擊和鏟除力度,嚴(yan) 格限製公款消費和職務消費,增加城鄉(xiang) 居民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積極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努力消除收入分配不公。

  (七)全麵推進創新社會(hui) 治理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改革創新社會(hui) 體(ti) 製,必須加快形成黨(dang) 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hui) 協同、公眾(zhong) 參與(yu) 、法治保障的社會(hui) 治理體(ti) 製,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xiang) 、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hui) 組織體(ti) 製,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hui) 治理機製。更為(wei) 重要的是要促進社會(hui) 發展、社會(hui) 建設、社會(hui) 治理,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hui) 支持係統。此外,全麵推進社會(hui) 治理體(ti) 製機製製度創新,還必須建立社會(hui) 和諧的運行機製。有效整合社會(hui) 各個(ge) 部分及各種力量,調整與(yu) 平衡社會(hui) 結構,防範和降低社會(hui) 風險,使整個(ge) 經濟社會(hui) 在良性狀態下穩定有序運行。

  (作者係河南財專(zhuan) 工商管理係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