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實現中國夢的可靠保證。從(cong) 目前的情況看,我國的法律法規日趨完善,依法治國能力進一步增強,但還存在著部分行政部門有法不依、司法部門審判不公、公民的守法意識和法治精神相對淡漠等問題,可以說,在全社會(hui) 弘揚法治精神,增強公民的法治信仰,任重而道遠。總體(ti) 來看,要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做起:
一是增強公民法治認同感。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決(jue) 定》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nei) 心擁護和真誠信仰”。從(cong) 傳(chuan) 統人治社會(hui) 向現代法治社會(hui) 轉變,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法律製度健全和完善的過程,重要的是一個(ge) 全民思想覺悟、文化觀念不斷嬗變的過程。真正的法治並不完全取決(jue) 於(yu) 法律條文有多麽(me) 複雜嚴(yan) 密,也不完全體(ti) 現在民眾(zhong) 對法律條文有多麽(me) 深透的了解,而在於(yu) 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觀念熔鑄到人們(men) 的頭腦之中,體(ti) 現於(yu) 人們(men) 的日常行為(wei) 之中。“法治”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內(nei) 容之一,就是要讓法治成為(wei) 一種全民信仰,化為(wei) 社會(hui) 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
二是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引用過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段話:“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如果司法這道防線缺乏公信力,社會(hui) 公正就會(hui) 受到普遍質疑,社會(hui) 和諧穩定就難以保障,法律信仰更無從(cong) 談起。現實生活中,冤假錯案還時有發生,其根本原因還在於(yu) 個(ge) 別司法人員不嚴(yan) 格依法辦事,甚至知法犯法、徇私枉法,這既侵害了人民群眾(zhong) 的合法權益,更傷(shang) 害了法律的尊嚴(yan) 。因此,守護好司法這條維護公平正義(yi) 的最後一道防線,對於(yu) 在全社會(hui) 形成信仰法律的氛圍意義(yi) 重大而深遠。
三是讓守法用法成為(wei) 一種習(xi) 慣。二千三百多年前亞(ya) 裏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學》中指出“邦國雖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實現法治。”蘇格拉底曾說:“守法即正義(yi) ”,如果法律不被遵從(cong) ,條文徒具形式,要想實現法治社會(hui) 無異緣木求魚。法治要義(yi) 之一,就是人們(men) 能夠對法律普遍服從(cong) 和遵守,隻有法律的尊嚴(yan) 得到切實維護,法治的權威真正樹立,信仰法律成為(wei) 一種習(xi) 慣,人民的各項權益才能得到保障,社會(hui) 才能實現長治久安,我們(men) 的國家才能真正實現國富民強。
(作者係河南日報副總編、高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