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南省委關(guan) 於(yu) 貫徹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精神全麵推進依法治省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省委推進依法治省意見)在主要目標中明確提出,“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到2020年,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全民法治觀念普遍增強,法治信仰普遍樹立。各類社會(hui) 主體(ti) 合法權益得到切實保障,社會(hui) 治理法治化水平明顯提高。”法律是強製執行的行為(wei) 規範,當社會(hui) 群體(ti) 在法律事件中沒有感知到司法和執法的公正時,會(hui) 強化對法律和司法公信力不信任,因此,司法機關(guan) 的司法行為(wei) 和行政機關(guan) 的執法行為(wei) 就會(hui) 成為(wei) 直接推動或阻礙社會(hui) 群體(ti) 法律信仰和守法意識能否建立的關(guan) 鍵因素。讓公民信仰法律必須有司法機關(guan) 公正司法、行政機關(guan) 公正執法的強大推動力。
一、司法公正、執法公正是人民群眾(zhong) 的期盼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充分發揮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製度優(you) 越性講話中強調:“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個(ge) 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yi) ,決(jue) 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shang) 害人民群眾(zhong) 的感情、損害人民群眾(zhong) 權益”。在依法治國的社會(hui) 治理模式下切實解決(jue) 影響司法公正和製約行政執法公正存在的深層問題就成為(wei)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對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期盼。法律在任何有國家的社會(hui) 都存在,但是,有法律並不代表法治的存在,有法律亦不代表就有司法公正和執法公正,然而,司法公正和執法公正確是法治社會(hui) 的必然要求。
省委推進依法治省意見充分認識關(guan) 注到這一問題,不僅(jin) 總結了近代世界各國在依法治國進程中經驗和教訓,而且評估傳(chuan) 統農(nong) 耕文化對我省法治建設的影響,認識到重人情重關(guan) 係、輕法治輕規則現象在我省較為(wei) 突出,權大於(yu) 法、情大於(yu) 法、利大於(yu) 法等問題容易發生,順應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期盼,緊緊圍繞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推進公正司法。強調必須改革完善司法權力運行機製,堅持實體(ti) 公正與(yu) 程序公正並重,規範司法行為(wei) ,健全司法責任製,強化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個(ge) 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yi) 。各級黨(dang) 政機關(guan) 、領導幹部要支持法院、檢察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不得讓司法機關(guan) 做違反法定職責、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在建設法治政府過程中,著力推進嚴(yan) 格公正執法。法治政府要求政府依法治理社會(hui) ,在法律框架內(nei) 履行政府職能,盡可能減少強權政府行為(wei) ,特別是政府在重大公共事務決(jue) 策時不能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針對行政執法中的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問題,必須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wei) ,法無授權不可為(wei) 。
二、司法公正、執法公正對社會(hui) 公正起引領作用
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關(guan) 於(yu) 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明確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hui) 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hui) 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壞作用。”司法公正、執法公正對社會(hui) 主體(ti) 的影響和引領主要體(ti) 現在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司法公信力和行政執法公平公正能力的評價(jia) 上。司法機關(guan) 的司法行為(wei) 如果不在受製於(yu) 黨(dang) 政機關(guan) 權力因素幹擾或者金錢人情的影響,司法公信力就會(hui) 提升,司法行為(wei) 的公正必然會(hui) 引領社會(hui) 公正的實現。為(wei) 實現司法公正對社會(hui) 公正的真正引領,規範執法司法考評,全麵清理不合理的考核指標,健全政法幹警執法司法檔案,將執法司法業(ye) 績與(yu) 晉職晉級和獎懲任用掛鉤,建立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和錯案責任問責機製成為(wei) 省委依法治省意見的重要舉(ju) 措。
另外,行政機關(guan) 的行政執法權受到有效的製約和監督,行政機關(guan) 在行政裁量時能夠保證公平公正的裁決(jue) 不僅(jin) 體(ti) 現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憲法要求,更重要的是在身份、民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給予公正平等的待遇時;會(hui) 讓公民和社會(hui) 組織感受到其權益受到法律的保護,相信政府、相信法律就能維護當事方的合法權益並直接導致合法利益的實現會(hui) 真正使公眾(zhong) 認識到法治政府所引領的法治社會(hui) 。
三、司法公正、執法公正是公民法律信仰的推力
公正不僅(jin) 是法治社會(hui) 追求的價(jia) 值目標, 更是法治社會(hui) 公民法律信仰的必要前提。哲學家薩特說過:世界上有兩(liang) 種東(dong) 西是亙(gen) 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men) 頭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每個(ge) 人心底深藏的高貴信仰。當下中國社會(hui) 的各階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信仰缺失,腐敗者信仰權力和金錢。當通過法律路徑不能接解決(jue) 的問題而通過權力和金錢解決(jue) 後,人們(men) 就不會(hui) 在祈求、遵守法律,法律也不會(hui) 被信仰。相反,司法機關(guan) 依法能夠獨立公正行使職權,對於(yu) 幹預司法機關(guan) 辦案的個(ge) 人堅決(jue) 依照黨(dang) 紀政紀給予處分,造成冤假錯案或其他嚴(yan) 重後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公安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審判機關(guan) 、司法行政機關(guan) 各司其職,偵(zhen) 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製約的機製真正實現;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有效推進,行政執法從(cong) 管製型向服務型徹底轉變,司法公正、執法公正就成為(wei) 公民信仰法律的真正推力,群眾(zhong) 參與(yu) 法治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hui) 自覺表現出來,社會(hui) 公眾(zhong) 必然成為(wei) 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作者係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